胡秋萍老师专访
1.最近我在网上发帖,从技术、文化心理、书写习惯等多种角度进行有关“用毛笔写新诗”方面问题的探讨。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不知秋萍老师是否有过这方面的思考呢?
胡:毛笔可以写古诗、短语、词语,当然也可以写新诗以及一切有意味的文字。重要的是无论书写什么文字内容,都要表现书法艺术的笔墨之美。否则,读印刷品好了。“用毛笔写新诗”是新课题,可以探索。艺术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最好用作品去证实。
2.我能学书法吗?秋萍老师:我是年到五十的中年人,对书法很喜欢,曾经也略有临过贴,但是,因工作原因已经多年未曾动过笔,现在想重学书法,不知能否,我也不知自己有否这方面的悟性,请回复。
胡:每个人都可以学书法,你当然也可以。至于你是否有悟性你自己都不知道,别人就更不知道了。但是,你只要愿学肯下工夫,我相信就有希望学好。
3.胡小姐的小楷师法灵飞经和唐人写经,是吗。不知胡女士楷书功底如何?我准备把楷书再练10年,再练行书,草书! 胡老师,你楷书练了多久?
胡:①.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有一定的基础即可以临行书,同时还可以继续临楷书,不是那么绝对。②.我从小入手楷书,颜、柳学了五年,后又学钟繇、“二王”及魏碑墓志等,直到现在仍在学习。
4.李叔同谈写字:“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怪不得,秋萍老师“到北大访学为机缘,开始向文化纵深处追寻,对哲学尤其佛学开始留心”。
胡:谢谢关注。许多事情都是缘。有缘才有机会,随缘而不攀缘。心性所致,开心就好。
5.胡姐小楷学启老的是吗?
胡:不是,学的古人。
6.想请秋萍老师谈谈有关当代书风的问题,期待……
胡: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暂作简要回答。
当代书风无疑是整个书法史的重要一环。中国书法在经历了解放初期的沉寂,到20世纪80年代的复兴,当下,书法艺术进入了繁荣时期。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使用简化字和电脑时代,有这么多人醉心于书法艺术,足以说明书法的魅力,因为书法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一种文化方式。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逐渐成了一门纯粹的艺术。在丢掉纸和笔的当代,书写不再为实用,而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我们处在开放的全球一体化的多元时代,思想的自由、个性的张扬,必然带来艺术的多元,当代书风不会再是单一的一统格局,而是可以容纳一切艺术思想和审美追求的格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它为每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同时,我也衷心祝你在艺术上走得更远。
7.想问秋萍老师:习颜楷的由圣教入行可行吗?如不行又有什么好的建议。谢谢!
胡:你学习颜楷,可以写颜真卿的行草《争座位》或《祭侄稿》,这样笔法是统一的,进入也会很快。但若想改学王羲之的行书,也可以学《圣教序》,关键是无论学哪一家,切记要深入。
8.书法到底是写给谁看的?是为人民服务吗?但是人民群众并不买账。实际生活当中,“老百姓”的书法审美观令人费解,有个时候,好丑不分,甚至品位高的不能接受,而俗不可耐的却视为上品。虽然,雅俗共赏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比如龙开胜先生,而我认为照顾了老百姓的口味的同时,也会失去一定东西。不知道秋萍大姐是否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在此先行谢谢啦!
胡:真正的艺术家永远是引领时代的审美往前走的。艺术最初的起源是让人娱心,首先是自娱。艺术家梦想努力创作的艺术作品,首先是为实现个体生命的艺术理想。谁不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被社会认可并在历史中永恒呢?但真正的艺术家决不仅仅是为了认可才这样写或那样画的。他想达到的是心中认定的艺术标准和高度。当然,每个艺术家又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无论是艺术思想和艺术作品必定留下时代的烙印。艺术家生活的时代必定影响着甚至是局限着他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追求,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不断地撞击、沉淀、思考,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超越……
9.请问临帖有什么技巧没有?临什么帖好啊?各种书体是临哪朝哪代的好啊?
胡:①临帖有技术法则方面的要求,没有诀窍,诀窍就是按照正确的方法下工夫,同时用心领悟。方法对自然少走弯路,就是所谓的捷径。临帖,主要是学传统经典的用笔方法。起、止、行、提、按、使、转,即驾驭毛笔的能力和掌握结构法则。每一种字体都有不同于其它书体的结构特点,学的就是这些基本的东西,当然时间久了,随着技术的纯熟和读书阅历的积累,经过不断地思悟,就会增加人的厚度和艺术厚度。②如何选帖是根据自己的心性和审美爱好来决定的。看你喜欢什么书体,就选什么字帖。如果是刚开始学书法,最好选择共性强的字帖。
10.美女是写王铎的,除了王铎还涉猎哪几家?再有王铎是以行书笔法写草,纯大草书大多是临作,说实在的也并不精彩(当然是和谁比了)。而以后狂草必然在书坛大放异彩,美女要再上一个台阶,有什么想法?
胡:感谢你的鼓励和期许,我会不断充实修正自己。开始学书法,写了四五年的颜、柳,后是米芾,再就是王铎、张迁、礼器、魏碑、散氏盘、怀素、张旭、二王等。当然所有的摄取都是营养和过程,都是为了最终的“铸造自我”。
11.非常感谢您能给网友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学习书法有一段时间了,从颜柳到汉碑,现在正在学习爨龙颜碑和石门铭。很多时候我非常的迷茫,因为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会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在后退,临的东西还不如以前,甚至连笔都控制不好(我总觉得每笔每画都不如意),等过了这段时间后又会好一点。有时候我会觉得碑帖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但是又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会觉得碑帖里面没有东西可以学,我甚至不知道了学习的方向,只有依样画葫芦地去练习,这是怎么回事呢?
胡:这是很正常的,人生很多事情都是曲线上升,这才合乎规律,学书法也同样。学习书法,需要读帖、临帖,需要思、悟、行,需要读万卷书,更需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向古人和当代圣贤智者学习,行万里路是与万里路上一个又一个当代的高人碰撞取经。相信你会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所领悟,并有所收获。
12.请问胡姐为什么很多人帖临得不错,可在创作中并看不出所临的艺术元素,临是临,创作是习气书写,临创之间没什么联系,就我体会而言,在创作中也很难将所临的帖融入创作中,创作的内容有些字是帖中没有的,一旦按帖的意味写出来总感觉不协调,不知胡姐是否也有这种体会
胡:首先,书写时有习气出现,说明我们下得工夫还不够。其次,从临帖到创作需要一种整合能力和艺术眼光。这种能力和眼光需要发现,并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广泛地阅读、深刻地思考。这需要一个过程,谁也不是生而知之的。
13.请教胡大姐:您对孙大姐的转指用笔有何看法?您的字章法气势特佳,整体感很好,请教从集古字到变成一个自己的整体有哪些取舍和方法?谢谢!
胡:晓云姐的转指用笔是长期以来学习书法的技法总结,很难得,值得学习。
集古字也好、临帖也好,只是摄取方法不同,都是学习传统经典的方法。从临帖集字到创作都是把传统的技法进行吸收、消化、提升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枯燥寂寞的锤炼过程,更重要的是有思想和眼光能够不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面对一件作品的气韵、章法,要有自己的艺术审美和追求。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古代字帖时都在取舍,这取舍实际上是很私人化的,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取舍中透露着一个人的眼光和修养。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取舍,而是一个人的艺术审美的选择,是你见解、勇气和胆识的表现。
14.漂亮的胡大姐,请教两个问题:
①.对流行书风有何见教?
②.是否评价一下杨再春先生的书法?
谢谢!
胡:存在自有存在的理由,一切由历史来定论。“艺术是我”,我们应该允许每个人的自由意志的追求存在,要以“量周沙界,心包太虚”的胸怀看待和尊重别人的艺术选择。这是个多元的时代,应该有多元的选择和多元的追求,这才是当代书法艺术的特色。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好了。祝你成功。
15.在中书协培训期间请了一本《秋萍墨韵》,偶逢观赏,爱不释手,光彩人生可谓一路风光无限!原来有个焦裕禄,那是政界;别说开封,放之四海谁不知胡姐这“珠”树,在书界。从小就在曲艺界小荷才露尖尖角,现在蜻蜓早已飞上玉搔头,因为曹县庄寨镇和开封兰考县接壤,翻近代史,兰考和曹县原来都是一个县,所以比较关心胡姐,想套近乎,当然这是闲话。学养重要还是线条精彩?切忌一分为二,既昧所见、犹喻所闻。王铎、傅山、板桥怪到造字,缘于愤世嫉俗,您的大草是否有和谐的成分,对社会是否有感恩的因素?——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朔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胡:学养重要,线条精彩也很重要,因为我们毕竟是搞书法的,要是书法的线条质量不好,当汗颜,要是作为一个书法家没有学养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应该是“性命双修”,即手上的功夫和内在的学养都要好才行。
我的大草当然不可能是臻善臻美,还存在很多问题待于提高。至于你说的“成分”和“因素”,留待他人评说。感恩的心情当然是有的,感谢万物,感谢众生、感谢时代,感谢父母、感谢关注支持我的书友,感谢你。
16.请问两个问题 :①草书今后将如何拓宽思路?是否还有更大的领域去拓展?②当代草书大家您最崇尚哪一位?您今后的书法将如何深入探索?谢谢!
胡:草书是笔法最丰富技术难度最高的艺术,既需要深厚的功力又需要一流的才情和智慧。我草书创作再往前走当向上追溯,深化草书笔法的训练,加强篆隶的学习增加古雅之气,多写小楷,使笔法细微处更加精妙。拓宽艺术视野,关注当代书法艺术,以魏晋笔法、明清气势写当代人的审美追求。
17.请问胡老师,草书现在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谢谢!
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艺术不是政治,不能统一思想,统一追求。吴冠中说:艺术是向着未知方向往前走的。
18.求教于胡老师:如何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胡:“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我想你大概问的是艺术上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它需要以艰苦寂寞的基本功训练为基础,可能有些方面的训练是要一生来坚持才有可能尽量做到“不逾矩”的。但是,在训练技法的同时,也不能让技术和法则成为束缚我们心灵的枷锁,一个艺术家应该永远怀有一颗童心,保持鲜活、开放、包容、充满想象的艺术心态,更不能没有“欲”的艺术理想的追求。这是一种玄幽而又澄明的大境界。
19.请教胡老师一个问题:线条书写性和线条绘画性的异同?
胡:书写性更多的是一次性不可重复的。至于书写性达到的高度要看功力和修养。绘画里面也讲究笔法的书写性,要不然怎么说是书画同源呢?但绘画还有它特殊的笔法,皴、差、晕、染等。有绘画经验的人,他写书法用笔更灵活、更开放,整体谋篇布局更讲究章法艺术性的变化。二者打通,能相互作用,相互营养。
20.想请胡姐谈谈对王铎行书的临摹与创作问题。
胡:①先认真读帖,了解王铎的生平,整体地研究这个人和他的书法艺术。②研究王铎的笔法,王铎出自“二王”又不同于“二王”,他用行书笔法书写草书,其用笔结字特点是转折处提按较重。③王铎书法最有特点的是长条和手卷,用心领悟其用笔结体特点。王铎行书的临摹与创作问题与其它书体一样,要多读帖、临帖,多思、多悟,同时还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④在创作时,要努力表现你对王铎书法的理解和自己的艺术追求。
21.请问胡老师,如何理解书法创作中的“自然”?
胡:书法创作中的“自然”,绝不是从未训化过的“自然”。是要刻意于不露痕迹于无意识之间的自然流露。把巧妙安排寓于自然地书写之中。这需要很深厚的笔墨功力。
22.请问胡老师,您每天写多长时间字,我们作为一个爱好者,又应该坚持写多长时间呢?
胡:我除了出差和开会尽量坚持临池。作为一个爱好者每天坚持写字的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可长可短,关键是用心。心不在焉,只能是消磨时光,不会有大的收获。
23.在您的学书经历中最重要的几个转折点是什么,您是怎么解决的?
胡:到目前为止,我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传统的铸造。学习楷、隶、魏碑、行、篆,尤其是王铎、怀素、张旭、二王等。②求新求变。对于艺术的形式构成和现代性的向往,关注现代艺术。③回归传统,重新发现、学习、理解、研究传统,在不断的临摹与创作的渐变中和学识心性的修养中,逐步提升艺术审美眼光,在数十年长期这样的磨砺中,一个人的艺术风格也许会渐渐地凸显出来。当然每一次的转变都是焦虑痛苦的,解决好它,靠的仍然是一个人的勤奋、勇气和胆识。目前,我的创作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也会在你们的提问中进行思考,这些思考都会对我的问题解决有所帮助。
24.您对“从临摹转化到创作”有什么心得?如何继承古代草书经典?如何出帖?能谈谈从临到创是如何转换的吗?
胡:其一,临摹不深入无法深刻理解,无法得到传统的精髓,更无法进入创作。要潜心临帖。用心领悟其用笔的方法和结体特点,就会潜移默化,让规范化的笔法和结构,成为你生理性的习惯动作(而不是你手上原本的惯性动作)。其二,要有想法,用心琢磨写出你心中理想的字。草书的谋篇布局是检验一个书家是否智性的方面。那些不动脑筋、一味抄书的人,实际上还没有进入书法。真正的书法家首先关注的是一件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其用笔、结体、章法。对于传统必定有自己的取舍。第三,用你的眼睛和心去选择浩瀚传统中的经典,深入学习,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艺术之美。没有绝对的出帖,我们永远都在运用传统的笔法书写自己心灵的骊歌。在长期的磨砺中,把严格的技法幻化于笔下线条自由的疏放中。
25.您的草书作品经典元素较多,您是怎么生发矛盾,解决矛盾的?
胡:谢谢。我的草书经典元素还不够纯粹,还在锤炼中。在一件优秀的草书作品中,章法的疏密、开合、正斜、险绝、平整、大小、宽窄,墨色的浓淡、干湿、润燥等许多矛盾对立统一,并和谐地存在着。有了这些局部的“矛盾”的存在,并在整体形式上达到最终的和谐,才是一件笔法丰富、形式鲜活的作品。敢于制造矛盾并有能力解决矛盾,靠的是功力、修养、智慧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26.您想对当代习草书者说点什么?
胡:草书是极理性和诗性浪漫的艺术。极理性是要求书家有较深的传统功力,极诗性浪漫是要求一个艺术家具备较高的才情和修养。
27.请教胡老师:在草书创作过程中如何体现缓与急、提与按、方与圆的关系?
胡:缓与急是速度与节奏方面的问题,它由心理支配生理操作来完成。与方圆、淡浓、干湿、疏密一样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提与按是手上的功夫,有提必有按,在于动作的准确度。要下工夫方可达到。如果在书写中一味地急速或方折等,肯定是写不下去更看不下去的。一切的美都在于既丰富又和谐,是在疏放之中有控制地含蓄地表现出来的,不加方法修饰和艺术地控制表现,无异于疯子犯病。
28.魏晋笔法是什么?
胡:魏晋笔法可以简单概括地说就是“二王”笔法。因为“二王”是这个时期书法的标志,当然也是整个书法史的标志。
29.在书写过程中如何去表现“绞转“?
胡:靠腕力、臂力、心力去表现。
30.想请教胡女士“豪放”和“精微”的关系。
胡:“豪放”是创作者性格天性使然。精微需要深厚的功力、细腻的心性来表现。二者不矛盾,对于一个大家来说,“豪放”之中仍见“精微”。“精微”用工夫即可得到,而“豪放”的气度并不是谁都有的。
31.尊敬的胡老师:您好!我习隶书已有一段时间了,可老是没有多大进步。平时由于工作太忙,星期一至星期五基本上没有提笔写字,只是读帖和看一些当代名家的作品。在周末才临一下帖,可就是没有提高。想请教胡老师临习时的技法和注意事项。我现在临的是《张迁》,原来我临过《石门》、《曹全》、《礼器》等。胡老师能否上传一幅临《张迁》的作品图片。
胡:好像如何临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临帖前,应先读帖,不是读帖里书写的文字内容,而是读其用笔和结构的方法特点,用心领悟琢磨,然后再写。不要求多,要先求“像”和“准”,切忌不动心地抄书。
32.不知美女老师收徒否,俺愿拜您为师,不知够格否,也学别人发张临作。
胡:我才疏学浅,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勉吧!
33.请问:您的书法优势在哪?您是怎样走出书法这一片天地的?觉得顺畅吗!
胡:我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因为没有进过有围墙的学院,我一直都在补课,无论是手上还是心里,都在加强锤炼功夫汲取学养。我仍然在路上,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你坚持下去,不断地往前走就会接近你心中的目标。我不敢说走出了一片天地。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只是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远。
34.请问我目前练《兰亭序》的同时练钟繇小楷《贺捷表》,可行么?期待回答
胡:可以。但你要明白为什么同时写这两个字帖,你这样写是为了获取什么。
35.请问本家大姐:①您认为学院派是推动书法艺术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吗?②您是如何看待当代民间书法的?其水平如何?③您认为作为书法家,理论水平与笔墨技巧,哪个更重要?
胡:①学院是一切学科规范化、科学化的教育基地和重镇,它培养和造就了未来的学者或艺术家。学院在书法发展深化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②同时,我也非常关注民间书法,他们是荒野上充满生命力的群体,是很个人化的顽强的(艺术本来就是个人化的)带着生命的野性与执著的艺术家。当然任何群体里面都不是单一的纯粹的。就像学院派里也并非个个都是精英和大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看待。③笔墨和理论水平都很重要,要达到一定水平都很难。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仅有技巧,那你只是个“写字匠”,仅有理论水平没有技巧,只能是理论家。书法家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文化修养。
36.秋萍老师,我是1962年9月生,同龄人,请问我们临帖这么多年,不敢越雷池一步,可现代书法风情万种,令人眼花缭乱,且国赛频频获大奖,我该怎样学习?
胡:每个人在他做出最终的选择时,都无疑是在遵从内心的爱好和价值取舍,这是生命本质的需要反映,相信它也是最适合你的。
37.问胡老师,看到您经常办书展,不知您出于什么考虑?
胡:办书法展是我艺术思考和创作的展示,同时也是得到社会检验的机会,它是我艺术生命中的事件和过程。其实,我的展览都是随缘而办的。
38.胡秋萍女士:家庭与书法艺术,两者在您心中哪个放在首位?又如何协调两者关系?
胡:都重要。家庭是我物质生命的安放处,有了物质生命的和谐存在,才能有精神生命的高标和追求。生活追求简单、简洁、简静,艺术求深、求精、求高。其实冥冥之中都是缘。生活上知足,艺术上知不足。内心充满感恩。
39.请秋萍老师详谈笔法及其与结体和章法的关系,另外,写草书记不住草符怎么办?是多记还是创作时查字典?谢谢。
胡:笔法与结体、章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好的笔法有利于表现结体,结体也需要精微的笔法来表现,有了结体的能力和笔法的准确精微,才能表现千变万化的章法。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都是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写草书当然要多记字符,这是必修的功课,要尽可能地多记。但是,谦虚一点儿来说,谁能离开字典?
40.请教胡老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河南发轫明清调王铎热,目前似乎已过去,是王铎太粗糙还是太雄强后人不愿学还是学不来?
胡:想学哪一家都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但是历史上的艺术大师被后世认可和推崇,也是顺应了时代的艺术思想和审美需求对他的重新检选。一个艺术家能够被某个历史阶段拣选已经很不容易。艺术是多元的,试想,书法史没有王羲之一定会很暗淡,但是仅有王羲之可以吗?所以,仅有王铎也是不行的。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喜欢王羲之,也有人喜欢王铎、苏东坡、米芾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41.请教胡老师:怎样从行书学习转到草书学习?过渡帖选哪个好?
胡:从行到草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和过渡,既是字型的转变也是线条艺术语言的转变。行书的线与草书的线是不同的,应该是动感更强,节奏感更强,笔法更丰富、形式更自由。至于具体的字帖,看你学的是哪一家。我喜欢《十七帖》,有利于初学者弄清笔法点画的来龙去脉。
42.如何解决大、中、小学生写不好汉字的问题,现在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绝大部分非常低下,胡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先生全面系统、深入地谈谈。
胡:你有这样的忧患意识说明你很关注中国教育,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很抱歉,首先我不能全面系统深入地来谈这个问题,因为时间版面有限,而且你的问题太大,这里不可能展开谈。
大、中、小学生写不好字原因很多,其中有时代的变迁、科技电讯的发展、社会期望以及教育模式等因素。现在是资讯时代,写好写不好字不再是教育的硬性要求,也不是高考、仕途、科研机构选择人才的必要条件。据了解,有的用人单位倒是对于是否会使用电脑有要求。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不知你听说没有,在台湾和南方沿海有些地区,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正在兴起,有些家长还把背诵四书五经、古诗文和写好毛笔字作为对孩子的基础教育。这是民众对国学的自发觉醒,只是还不具有普遍性。当然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靠政府重视。实用是大众的事,书法艺术创作是少数人的事,书法到了当下成了一门独立纯粹的艺术,肯定是少数人的事,没必要苛求大家都来参与。但,写好汉字是一个中国人必修的功课。
43.胡女士书出王铎,惜有火气。但凡学铎者都有所沾得,敢问何医?
胡:回归经典,不断上溯,严格锤炼基本功,提高文化修养审美眼光,拓宽艺术视野。
44.请问胡秋萍女士对王镛先生、何应辉先生、郭子绪先生书法艺术的评论和看法?湖光秋色 萍踪靓影 美不胜收!想请胡女士评介一下,当代沈鹏、王镛、陈振濂、沃兴华、卲岩等书家的字的美感如何?他们对当今书坛的影响怎样?现代书坛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前景若何?
胡:这些也都是我关注的书法艺术家。能够影响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有他们独到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尤其是不与人同的艺术理念追求。在更加开放文明的时代,一切艺术都会向着更加开放、多元、张扬人性的方向发展。书法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当如此。这是时代与历史的要求。
45.请问胡秋萍女士:
①用笔千古不易,的“笔”和“易”作何解?②请问偏锋和侧锋不同在哪?
胡:“笔”是笔法,“易”这里可能是指变的意思。“偏”,新华字典解释为:不正,与正相对。我理解是与“中锋”相对的“偏锋”。“侧”,新华字典解释为:侧边(区别与正)。“侧锋”在书法中的也是与“中锋”相对。二者有相同的意思,也有细微的差别。有时,笔锋在行使提按中可能裹得不圆也不整齐,但经验丰富的书法家会在行笔中就势“侧锋”入笔及时再行驶中进行调整。“偏锋”,相对于传统用笔“中锋”来说,更多指的是败笔。但在当下,也偶有人在大草中使用。(这里说的都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46.我的问题是,想让您谈一下书法界的润格问题:①有没有标准 ?您的润格是多少 ? 是不是润格低了就影响书家的地位,是书家把钱看得太重,还是怕掉身价?②您是人民艺术家吗?一个非常崇拜和喜欢你字的穷光蛋想向您求一幅字,您会给他吗?
胡:古人说“文没有第一,武没有第二”。书法是艺术,更是大文化的范畴。只有基本的标准,没有绝对的标准。经济发展中的书法市场也极不规范,多是书画家根据情况自定的,这其中就有心态的不同。根据市场润格来看书家的地位,是某些人的评判标准,而不是真正的艺术眼光。我听说山东的魏老定的价位就不高,每天买字者排队领号,一天写多少都有数,写完为止,决不多写,要写明天再来。而有的书家定的每平尺就比魏老的一幅字还高,可能每个人想法不一样。若一个人白要,看他为什么要,理由正当可以;要是一批人白要,可就没有时间了,因为我也要有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47.胡老师您好!问题1:怎么看当代书法的形式构成训练?问题2:这种新的形式会在今后书坛当中成主流吗?
胡:形式构成训练是以往书法技法训练中没有的,它是现代一些善于思考的书家在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方法。他打开了以往仅从笔法方面施教的又一个通道,很难得。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自己在长期学习书法中总结出的一套独特的训练方式,如果能适用于更多的人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是很好的事!成不成主流要看发展,多元的时代,产生多元的艺术;多元的艺术,产生多元的学习方法。
48.纵观古代书法大家,成天拿着毛笔写字,可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没几件.胡女士心系中国书法艺术,两个字:“爱写”,哪能要求件件都是精品,这未免太苛刻了。古代书家中如果能有一两位像胡女士这样的美女,经常交流交流,我绝对相信我们的书法艺术会有质的飞跃!!哥哥们!!知足吧!!!忘了向胡女士提问了,请问胡女士:草书作品,尤其是大草、狂草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笔法和章法应该注意些什么?望胡女士不吝赐教。谢谢!!!
胡:狂草最重要的是要狂。面对宣纸并不是你想狂就能狂的。狂的本钱就是能够驾驭控制好毛笔。笔法和章法要精熟,只有功夫练得好,才能狂得起来,不然就是没有根的草儿,飘起来了。笔法应注意用笔的起、止、行、转、提、按的动作准确、干净,下笔要稳、准、狠。章法,要注意解决好众多对立矛盾统一关系,疏密、错让、欹正、干湿、浓淡、粗细等之间的和谐。
49.胡老师,您好!①对于节奏感,什么地方快,什么地方慢,什么时候用力轻,什么时候用力重,什么时候强,什么时候弱,有没有规律可循?可能是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有没有个大致的规律呢?②如何克服线条偏软?③在行书里面有没有绞转呢?楷书、篆书、隶书里面有绞转吗?④请老师看看临帖。
胡:1、有规律的是基本的技法,具体到每一件作品书写的节奏要根据当下的创作状态来定,艺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不是第一个字重,第三个字就得轻,要根据前后左右、上下的疏密、开合、黑白对比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所以,我说草书是写状态和智慧的。但是也有规律可循,那就是轻重要有对比要和谐。2、首先要把笔锋提起来,控制好。其次,观察准确,你要写的这个横的俯仰、长短,竖的向背。第三,多临帖,提高手上功夫。3、行、楷、隶基本没有,篆书会有,但都不是绝对的,还会有其特殊性。
50.专业书法与写字的侧重在哪?书法练习几年,进步不大,好迷茫!感觉书法是一项低效的活动,请指导。
胡:①专业书法家把书法艺术当作生命的终极追求。一般写字的是把字写得好看能认识。②不知你的迷茫在哪里。因为书法本来就不是一项高效、一夜成名的事情,也不是能给人很快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它没有什么效率,但能养心、悦心。
51.请教:当今对何绍基这路的行草如何看待?本人以颜为根,苏为韵,何为趣三者结合建立自己的体系如何?王的字不易出风格。现在基本不写了。但是展览上是否对我的风格不利 呢?请解答。谢谢。
胡:你说的有道理。我也很喜欢何绍基的字。你喜欢何绍基的字很好,努力把它写精彩,加上自己的理解,我想不一定在展览上不利,关键是看你写得怎样。
52.请问胡老师,学颜楷没出路吗?我的字请予指点为盼。
胡:有没有出路就看你如何学习,如何吸收,要带着自己的艺术审美和独特眼光去学习,如果拿来照搬的作品展出,可能就没有出路。
53.胡老师好!知道您是学王铎的,我也很喜欢王铎,所以请您发几幅临王铎的作品看看,也让俺们借鉴一下。谢谢了!
胡:好像“中国书法网”做的专题里有一件我临王铎的草书。请批评。
54.胡老师:好!我常想: 能让我们传统而髙雅的书法艺术被不懂的人们读懂,并受之感染!震撼!这样的作品将是什么样的作品?这样的艺术将是什么样的艺术?
胡:有传统经典的元素,还能让人震撼。这样的作品当然是好作品。这样的艺术也一定是好艺术。
55.艺术只有是民族的、大众的,才是有生命的,才会是有意义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胡:最具民族性的艺术也最具世界性。艺术能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当然是好事,让更多人在世俗的生活中得到美的享受,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艺术家是引领大众的审美往前走的,他一定是超前的必然也是孤独的。
56.本人学过音乐和摄影,它们都有其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我想书法也不例外,我想请教胡老师,书法除了文字涵义外,笔墨线条是否也具有特有的语言(或情感)表达方式?那是什么呢?有规律吗?谢谢!
胡:书法的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它特殊工具规定的笔法、结构、墨法,当然任何艺术都有一定的规律,但好的作品一定是在无序中蕴含着有序,规律寓于无规律的表现之中。
57.尊敬的胡老师:您好!对您崇敬已久,非常喜欢您的书法!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习书多年,进展不大,但我还是将书法进行到底,因为书法是我一生的最终选择!现请教一问题:写大楷选始平公、郑文公,写中楷选欧阳询、褚遂良、魏碑等,写小楷选钟繇。不知我的想法对否,敬祈胡老师不吝赐教,深谢!
胡:都可以,但是这三种楷体的用笔方法和笔墨趣味不一样,要注意区分其不同并用心感悟。
58.胡女士,能不能谈谈你学习书法的经历、经验和感受?
胡:这些已经在随笔《秋萍墨韵》一书里表述得非常详尽,另外,在中国书法杂志、书法赏评、书法导报、书法报、美术报也都有文章介绍。说来话长,这里就不耽误大家太多时间了。
59.胡秋萍老师,你对下面一文的观点有何看法?读报想到的。书法报40期在书法研究版面刊登了胡秋萍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多元的时代产生多元的艺术”。在这篇文章中,作为评委的胡秋萍,就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谈了一些情况和观点,胡秋萍老师是我敬重的书家,她的作品和文章我是比较欣赏的,这次书法报上登其文章自然也看了一下,也从中受到教益。比如文章说“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从这简单的两句话中,我体会到,艺术具有独立性,科学才具有共同性,艺术需要创新!文章在提出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的观点后,进而主张书法艺术要注重独创,防止东施效颦,认为临得最好,也只是“伟大的匠人”,不是“伟大的艺术家”,并称:“摹仿,谁都会,只要踏踏实实用上几年工夫就能做到,但若要走出一条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当代其他人的艺术之路,谈何容易?!”
在这里,胡秋萍可能是告诫大家,展赛中要注意创新,要戒除摹仿,要创作出不同古今的新作,才可能得到评委们的青睐,这种在展赛评选的实际操作及其操作的指导思想是没什么错的,只是说“摹仿谁都会,只要踏踏实实用几年工夫就能做到”,有点不大认同。
首先,摹仿到像,谈何容易,据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字能摹仿得一模一样恐怕不行,多少人摹仿过兰亭序,有谁摹得一毫不差呀,连王羲之自己醉酒中写出的兰亭序,在酒醒后也写不出来的呀。说摹仿得像不容易,就是一件临作,往往在像与不像的辨析中,人的视觉也会产生一些错觉的呀。听说有这样一件事,说是一次卓别林的摹仿赛,卓别林本人也去参加了,结果卓别林本人没评上最佳摹仿者,你说这事……试想一下,在1000件临作中,要挑选出30件最像的临作,把它们按临得像的程度排个顺序,如果有10个评委各自进行排序,恐怕会有10种不同的排序结果。
再则,临得最好也只是伟大的匠人,不是伟大的艺术家,这似乎很对,艺术家不仅要在手上有丰富的表现力,更要有脑中超前的空间想象力。但仔细推敲,也不一定妥,因为我想到了王羲之临钟繇的千字文,想到了褚遂良临王羲之的兰亭序,这就让我想到:临得最好的,也不一定只是手上功夫才是一流,脑的思维就是三流四流的,当东施完全掌握了西施美的种种技巧,效得一模一样时,一定会大有作为,创作出比卓别林还卓别林的佳品出来的。
书法学习,一直主张要学习传统,那参赛作品的评比是不是也该给东施一席之地呀,最近开始临乙瑛和石门,请胡姐给点建议,谢谢!
胡:“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个体劳动。世界上连两片树叶相像都没有,你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模一样呢?有了别人的存在,你和别人一模一样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临帖,是学习技法。要求像帖,是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国展这样体现当代书法艺术水平的展览上,为什么要给东施一席之地呢?又不是临摹展。生活中你喜欢“东施”吗?我们要学的是卓别林、西施之所以成为卓别林、西施的成功方法和路径,从而启迪我们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每个人都有其成长的文化背景,所以每个人的天性和审美取舍也不相同。肯定有更适合表现自己对事物理解对天地宇宙美的阐释的艺术语言。我们学习传统是要掌握这门艺术的基本法则,从而寻找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
提倡学习传统,是为了让初学者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全国大展大赛评比不是为初学者的临摹展示的平台,而是创作者表现自己艺术追求和艺术思想的作品展示,你可以不成熟,但不可以没有想法。一个书法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追求。
61.请秋萍老师详解笔法。重点是侧锋,其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胡:笔法:即用笔的方法,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方法。古代关于笔法的书很多,可以找来阅读。但是即便同为楷书或行书也会有细微差异。请用心领悟其不同。所谓“侧锋”,前边已有陈述。关于其形状,没有绝对一成不变的形状,有侧多侧少。在书写过程中,尤其是行草或大草书中,有经验的书家,笔锋在使转提按书写过程中进行调整,而不是在砚台上舔笔修整笔锋。这样就势调整也会增加线条的丰富性。
62.请问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胡: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我的理解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天人合一。首先要有“矩”,就是有法度,还要有“欲”,也就是你在艺术上的想法和追求,在法则规矩的基础上实现“欲”的表现。
63.提个老问题,书法与写字什么区别?
胡:书法是艺术,写字是技术。
64.草书之难,在于何? 书法之难,在于何?
胡:草书是极理性极诗性浪漫的艺术,难在在极理性下的狂狷。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难在我们该如何把书法艺术向前推进而无愧于时代。
65.再问胡老师一个问题,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篆、隶、行、楷、草的学书顺序应如何安排?
胡:1、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学习顺序“安排”。2、不同修养和经历也有不同的顺序。3、不同的天赋也有不同的顺序。古人不是有句话叫“因材施教”吗?
66.请问秋萍老师:写草书记不住草符怎么办?是多记还是创作时查字典?谢谢回答。
胡:当然是多记了!这是一个漫长艰苦的学习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了也难保证不忘,即便是老书家(人脑毕竟不是字典和电脑)在创作时查字典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67.日换百帖可以吗?
胡:没见过这样的人,你可以试试。
68.纵观在书法作品中笔墨应用的浓淡的变化,请问胡女士对此有什么看法? 近日,受困于纸墨,请教秋萍女士,纸墨对书法到底有多重要?
胡:在草书的创作中,墨的应用非常重要。首先,纸的厚薄材质不同,墨的原料不同。笔的软硬长短不同,所以,墨的使用及浓淡要求也不同。其次,追求的表现效果也不同,墨的应用也不同。小草的用墨相对简单些,而大草要求用笔的速度和墨色的丰富比较高,因此,用墨要求更高。墨太淡失神,太浓笔锋又走不动,尺度很难把握。其三,一人一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追求。不同的艺术追求也对墨色的应用表现效果要求不同,所以用墨也不同。
69.请问:如何写“苍”?
胡:不知是如何写“苍”这个字,还是指气韵线条表现的“苍”?写“苍”这个字,学字帖上的字最好。临哪种字帖就学哪种“苍”字的写法。线条的“苍”是一种意象的表现,书法家内心要先有对“苍”的理解和感悟,再凭借手对笔墨的驾驭,才能去表现“苍”。
70.我读了胡女士的作品,发现作者很注重创新,我认为难能可贵。请问,你每天要花多少时间作功课?
胡:功课分有形的和无形的。古人说:“君子须臾不可离道也。”即便你没有写字,但你的所见、所思、所求也会牵着书法。比如,看一场音乐会,你发现最好的小提琴手,在处理音符的轻重细微之处,是一般琴手难于达到的细腻,在需要表现爆发力时又那么淋漓尽致。其速度的快捷与稳准是一般琴手难于企及的。你若是一个书法家,此刻,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面对书法,你该如何去表现你的细微之处和需要强调的地方。比如看舞蹈家表演,当你看到杨丽萍把人的肢体语言表现得如此惟妙惟肖,你也会想到,毛笔在我们手中该如何让它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让它去尽情地自由言说。
71.学王铎的弊端在什么地方,请说说……
胡:每一个优秀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关键看你如何吸收。如果把它的特点放大学,也许会成了缺点。比如:王铎作品线条厚重,气势雄强是明清书风的代表。他用笔在起止、行、转中比较强调提按(这是长条作品在视角上为增强表现力而强调的)。你若把它夸大而且用来写小件作品,就会显得笔墨粗糙做作,不够精微典雅。王铎师出“二王”,你也可以上溯“二王”,追根寻源,在笔法上增加典雅秀韵气息。
72.胡老师好,我也喜欢草书,犹爱王铎,在不断的努力下,写出的东西仍不理想,自己时常失望。很敬佩胡老师,希望胡老师得暇予以指导。我是否适合写王铎,如果适合,努力方向如何确定?谢谢!
胡:感谢你的信任。适合不适合学习王铎要看了你临的作品才能发言,坚定信心,继续努力,用你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才能够把它汲取成为自己的东西,从笔到手到心,要真正有所领悟打通,才能有所进步。
73.胡老师:你好!很喜欢和欣赏你的作品,很想知道你在书法中最爱和最常使用的是什么笔和纸。谢谢!
胡:10多年前喜用长锋羊毫、洒金色宣,现多用兼毫、红星素宣。
74.胡大姐:我们的大多数人注定得把书法作为业余,您如何看待我们?我们应如何看待书法?需要如何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胡: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生能与书法结缘是一种幸事,作为业余爱好依然很好,能修身养性,从一笔一画中反观生命体察万物。在工作之余,学习书法体会行笔过程的清净无为,享受点画结体的美妙,这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啊!人生并不是非有功利而不为,愉悦生命才是艺术的本质。在习字读书中悟道享受生命的大快乐,幸甚至哉,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