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2024年9月2日,我院护理科研小组与静疗小组在总院多功能教室成功举行了第三季度科研与静疗小组学习活动。主持人谢安慰老师对本次授课老师及授课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参会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给予了充分肯定。
1
授课内容
来自感染科12区的严萌玮老师作为静疗小组成员和大家分享了儿童外周静脉输液渗出/外渗预防与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她从循证的角度讲解了儿童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渗出和外渗的高风险因素(患儿特异性因素、药物因素、护士因素)、预防以及最佳处理方法,强调了在实际临床操作中,根据患儿和输注治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输液装置、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评估风险因素以及出现渗出/外渗损伤时及时干预处理对于减少外渗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高风险患儿而言,严谨的操作和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输液并发症发生率。
此外,严萌玮老师对该篇最佳证据总结中采用的《儿科护士预防和处理静脉外渗出/渗出知信行问卷》以及证据类别的内容进行了延伸,让参会人员在学习相关处理方法的同时也了解了证据总结相关知识,受益匪浅。
血液科33区的张清老师结合课题组发表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儿镇静评估最佳证据应用”,从证据总结的制作、筛选以及审查指标的构建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精彩分享。
她先是详细讲解了确定选题、文献检索、质量评价、汇总证据的具体内容,让大家了解了证据总结制作的具体步骤。其次,强调了证据适用性评价的重要性:从证据产生的角度,内在真实性是证据最本质的特征,即证据应真实可信,从证据应用的角度,外在真实性是证据的重要特征,即证据应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临床决策者、实践者来说,基于证据进行临床决策时,不仅要关注证据的内在真实性,更应该关注证据的外在真实性,以确保临床决策的有效性,避免将不恰当、无效甚至错误的证据应用到实践中。对证据进行适用性评价时可采用定性评价法及定量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科学。
最后,张清老师指出,推动证据临床转化本质上是用证据不断解决临床问题,而审查指标作为衡量质量改进和照护质量的标准,是评价护理人员实践活动是否符合最佳证据的判断依据,因此,证据临床应用前需针对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她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大家对“证据向临床转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血液科29区的顾纯老师对《护理学杂志》中“肿瘤患儿照护者对选择长期静脉导管置管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进行了详细解读。
她指出,长期静脉导管置管在血液科应用广泛,关注度较高,作为一名血液科护士,她认为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这也是她选择解读这篇文献的主要原因。作为首次文献解读的初学者,顾纯老师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质性研究的概念及意义,之后依次对摘要、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及结论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事无巨细的解读与剖析,并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拓展,加深了大家对质性研究的理解。
最后,她针对这篇文献提出了自己的解读体会以及解读后对这篇文献存在的疑问。
2
讨论环节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谢安慰老师针对这些疑问给予了一一解答。
此外,参会成员们也纷纷对这篇文献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与疑惑,大家你问我答,热烈讨论,也充分体现了文献解读的真正意义所在。最后,身为静疗组组长的俞珍科护士长,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大家将高质量文献活学活用,真正实践于临床,为广大患儿及家长造福。
3
总结
此次科研与静疗小组的联合活动,不仅推动了静脉治疗和循证护理相关内容的分享与讨论,更展示了循证实践在临床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也为未来的护理实践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科学运用循证护理的力量,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推动儿科护理的持续进步,最终为患儿带来更好的健康结局。
来源:苏大附儿院护理园地
推荐阅读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下载知护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