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米育种几点思考(南北学院2)徐长明

教育   2024-11-14 17:01   吉林  


 我是山东聊城市种子公司的徐长明,今天代表南征北战小组值日。我们小组组长是薛军老师,成员有龚学崇、李清峰、王小星、 李春辉、李伟、孙祥旭、郭强、张玲、孙猛等老师。


 现在由于育种手段的改进提高,及育种理念的不断更新调整,新品种、特别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种不断涌现,如综合抗性较好的沃玉3号,高产稳产优质品种my73等,都在各自区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致使很多育种人在心存震撼的同时,对原有育种方向和模式产生了动摇,从而对以上品种进行跟风模仿,以至于搞出了一些雷同品种,却一直无法超越经典。


多年来,我们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创新,而如何创新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皆有不同的理解。虽然模仿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创新,但亦步亦趋的做法,往往会打乱自己的育种节奏,反而影响了育种进程。因此,我认为应该坚守本心,认真做好以下两点:


 1.建立属于自己的杂优模式群。我以前曾与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谢俊良老师探讨过相关话题。谢老师说他从未跟风别人品种,而是积极组建属于自己的杂优模式群。确定了自己的杂优模式后,再对群内亲本重组改良,在重组过程中不断加入新鲜血液,既保留了原来的特点,又在不改变大的格局的情况下,实现了提升和创新。对此我深以为然。这样稳中求变,既避免了盲目性,又提高了育种时效。


2.胁迫育种,大胆取舍。在育种过程中,有的人坚持系谱法等传统育种方式,有的则采用新型科技手段干预,加快了育种步伐。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最终都要经过严苛的气候和田间检验。近年来,极端天气不断出现,高温、高湿、强降雨、大风几乎已成常态,对一些综合抗性不好的品种造成了较大影响。缺粒、倒伏、病害等现象多发,导致减产严重。


如何避免以上问题,是育种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鉴于此,我采用的方法是提高种植密度,通过缩小行距、株距,人为制造郁闭环境,从而选择适应性强、结实性好、抗倒、抗病的材料作为亲本,对于结实性差、倒伏、病重的材料则一律淘汰。材料田一般密度7000~8000每亩,海南内地皆是如此。品比田在内地一般密度5500~6000每亩,无秃尖儿、穗位一致,穗匀、边行优势小的材料或组合优先选择。


如遇到高温天气年份,很多材料会出现花而不实,或无花粉,而此时恰是选择耐高温品种的绝佳时机;而大雨狂风又是选择抗倒材料的必然条件。只有在育种过程中大胆取舍,严苛要求,才能选择出综合性状好的基本材料,而只有好的亲本材料,才是育成优良品种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玉米育种几点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望批评指正。

南北学苑
加快信息资源交流,提升种业竞争力,助力玉米行业发展。聚南北英才,育天下良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