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代表“求实创新”小组值日,成员闫成业、袁刘正、关义新、薛守旺、李一男、郑洪建、杨伟光、徐孝洁、刘保申、姜英明、林红、王思洋、王石共13位老师。本人林红,现工作于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所,今天由我和各位老师分享玉米育种的个人想法和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24年秋季玉米商品价格的急剧下滑严重影响了玉米种植企业的收益,在下乡科技增粮技术培训中和推广中心及老百姓交流时,今年卖棒子的收益要好于卖籽粒的;我们在下面几个县做的试验鉴定脱粒的商品也面临无人收购和商品价格非常低的情况。结合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一些想法,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一颗红星、两手准备”。
1.常规育种和双单倍体育种
同一些科研单位和老师交流时,现代育种体系被广泛接受,DH育种技术、分子标记划分亲缘关系、基于表型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和预测等等,个人认为各育种单位和育种家应根据自身研究基础、选育方向、测试能力等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育种体系。毕竟能坚持到底是非常关键的。
自交系的高密度选系和高密度鉴定
学习了同组关义新老师在3月份的值日文章,受益匪浅。关老师用理论和实践丰富地解释了这两方面关系,在重新学习一下:
对自交系进行高密度选系,可以鉴定自交系的耐密性,耐逆性,有助于理解自交系的特征热性,是鉴定广适应自交系和耐密自交系的有效技术途径。
但是(1)自交系的高密度鉴定不等同于高密度选系,分离群体在超高密度下种植,进行选系,往往会导致植株细高,穗位偏高的分离个体能够正常开花授粉结实,而矮密早的分离个体一般不能正常结实。所以一些育种家很高密度选系的多年效果并不理想。而较纯和的自交系进行多环境的高密度种植鉴定,才能更好的鉴定自交系的耐密性和抗逆性。
(2)自交系的耐密性和适应性不等同于杂交种的耐密性和适应性。玉米是杂交作物,就如在株高,果穗大小和产量方面有杂交优势外,品种的耐密性和广适应性也有杂种优势。所以在杂种优势模式框架下,利用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种,测定自交系的耐密性和抗逆性适应性的配合力,可能比测定自交系本身的耐密性和抗逆性更为妥当,就如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比测定自交系本身的产量更为妥当一样。本人在F2时做过高密度选系,确实如同关老师所说的,在秋季决选时,大多没有选到理想的株系和果穗,当然也包括其他原因。
高密度种植和其他逆境选择压力并不创造遗传变异,只是创造了适度的G×E条件,放大了基因型对环境的反应,扩大分离群体的遗传方差,把原本就存在的遗传变异表现得更加充分,特别是使得原本表现不出来的变异得以充分表现,例如耐旱性、结实性、抗倒性、耐高温、耐低温和耐低氮能力等,因而有利于提高选择强度和育种效率。
3.大穗型和密植型
在积温较充足的环境下,不论稀植大穗品种还是密植小穗品种,只要亩粒数和粒重的乘积大,产量就高。如黄淮地区的大穗型品种沃玉3号和小穗品种MY73。在黑龙江除高度机械化化的垦区农场,德美亚1、益农玉14等品种种植密度超过9.0万株/公顷,德美亚3生产密度在8.0万株/公顷左右;哈尔滨周边的第一积温带至第二积温带上限的代表品种TY系列、先锋、铁系等都是大穗型,同之前比较,种植密度也在适度增加,黑龙江西部的生态条件决定了种植密度不能太高。籽粒直收尤其今年受商品价格影响较大,没有烘干、仓储条件的,基本是收贮果穗。
在同育种家和企业交流时,都感到高产、密植宜机收是方向。但很多因素决定了在育种中选择的目标、方法、程序更需要有艺术性和创造性,育种流程不但在设计时要适合自身能力和水平,在执行上更要专注。
科学合理的育种流程是前提;企业品种清晰布局,效益至上。制定好的流程和企业运营方案,没有卓越的执行力都是水中镜;不去思考,没有敢于及时纠错的精神也是镜中花。希望各位老师硕果累累,有机会能携手共进,为共同喜欢的事业做点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