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验医学
作者:张启贵 章翔 刘丹
怎么做到的?
一患者,因乏力、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且血色素低,以贫血收治我院血液科,随行相关检查,其中骨髓片中,发现了马尔尼菲青霉菌。本菌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如HIV感染者,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案例经过
1、主要病史:患者既往有阑尾炎手术治疗史,2009年有贫血病史;于一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咳嗽咳痰,全身乏力,伴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当地医院给予退热、补液等治疗后症状缓解。7天前患者出现晨起后晕倒在地,持续2分钟后症状缓解,经相关检查后,拟以“贫血”收治,并对患者抽血检测,同时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2、实验室检查:于22日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1×109/L,血红蛋白80g/L;25日复诊,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19×109/L,血红蛋白68g/L;生化检查:ALT 148.9U/L,AST 133.7U/L,出现肝功能损伤;随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涂片巨噬细胞胞浆中的马尔尼菲青霉菌
骨髓涂片常规检查时发现疑似马尔尼菲青霉菌,立即反馈给了临床,建议给该病人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因马尔尼菲青霉菌一般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AIDS患者因细胞免疫缺陷好发本病;同时将次结果报告给医院有关部门,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并将结果在检验科内进行展示和学习,细菌室立刻建议临床抽取病人骨髓或血培养,入院第三天临床抽取血培养进行送检,同时留取咽拭子培养及涂片检查。
入院第三天,患者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提示CD3细胞40.93%,CD4细胞1.2%,CD8细胞33.92%,CD4/CD8为0.04;HIV初筛实验室报告该患者HIV抗体初筛阳性,根据相关规定,将血样送至本市疾控中心做HIV确诊试验。
细菌培养方面,取患者血液置于BacT/Alert 3D血培养仪系统配套的成人中和抗生素培养瓶,经培养第3天提示阳性,取阳性培养物转种传代到哥伦比亚血平板及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35℃孵育生长48小时的镜下菌体特征,可见病原体有细长分枝、分隔菌丝、腊肠形菌体 ,基本上和文献报道还是比较符合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如下:
1、咽拭子培养结果报告:酵母样菌生长
咽拭子培养结果涂片
2、血培养阳性结果: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图片如下
因患者入院时就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生长,所以入院开始就给予抗真菌、抗感染药物治疗。入院第7天,市疾控中心反馈HIV确诊阳性,根据传染病管理条例将患者转入传染病医院继续治疗。
案例分析
马尔尼菲青霉菌(PM)是青霉菌中惟一的呈温度双相型的致病菌,即在25℃时为菌丝相,在37℃时为酵母型,只有酵母型才有致病性。本菌是一罕见的致病菌,可发生于健康者,但更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常播散全身,本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靠细胞免疫清除,AIDS患者因细胞免疫缺陷好发本病,病死率高,是一种严重的深部真菌病。
该患者早期以贫血入院,未做过其他方面的检查,所以在骨髓涂片发现疑似马尔尼菲青霉菌时,检验科细胞室同事查阅相关资料,在得到初步诊断后立即与临床沟通联系,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方面如HIV抗体筛查、T淋巴细胞亚群、血培养等的检查,检验结果与病情吻合,相关治疗也让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这个案例是检验科与临床共同沟通、信息共享的过程,在出现可以情况时主动和临床联系,并向临床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加快了患者病情诊断的速度,也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也加深了检验科与临床的信任,为更好的服务患者做出贡献。
总结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检验与临床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检验科也要具备一定临床知识,对于可疑的情况,一定要与临床沟通联系,不能局限于自己这个圈子;同时不同医院的检验人也可以加强沟通合作,对可疑或特殊的案例共同讨论,这也是检验人共同进步的过程。
感谢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全体同事对本案例的发现和技术支持!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做分享,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微信:yilukuaijiankefu),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是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教授主编的第11部医学检验类专业图书,也是首部以外周血细胞形态为主题的图书;也是一本基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与分析的工具书。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