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树蕙,初心不渝。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向各支教地输送了26届272名支教教师。25年风雨支教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努力培育一批“四有”好老师、壮大“强师工程”队伍,一届届志愿者奔赴祖国各地,助力中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与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为进一步传承百廿精神,凝聚校友力量,充分发挥校友的引领示范作用,校团委面向历届研支团校友设置“木铎金声,滋兰树蕙,我们的支教回忆”专栏,挖掘支教教师的青春故事与感人事迹。
在成风化人中讲好西部支教故事,在薪火相传中聆听先行者的足音,感受他们投身祖国中西部崇高支教事业的火热青春,在赓续接力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校友简介
杨圳,男,2001年2月生,云南昆明人,纳西族,中共党员,珠海校区2023届文理学院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儿童文学专业。
校友故事——杨圳
志愿薪火,点亮支教
每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杨圳总会从“志愿”与“助人”这两个关键词谈起。在他看来,志愿服务的意义就在于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能收获成长与感动。本科期间,杨圳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等活动,曾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志愿服务奖”“劳动之星奖”与“社会工作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激励。在参加上述活动的过程中,杨圳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北师大人,应当自觉将校训精神、志愿服务精神、“四有”好老师标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师范报国的时代之音中书写师大人无悔的青春。这既是杨圳支教的初心,也是他支教的使命所在。
杨圳正在清扫校园中落叶
杨圳正在粉刷栏杆
初到支教地,南北的气候差异、密集的培训日程、紧张的教学节奏等困难与挑战接踵而至。秉持着“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信念,杨圳渐渐度过支教适应期,并在接下来的支教时光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和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一群对知识、青春与世界满怀憧憬和期待的孩子们,杨圳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不仅要做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更要做带领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的知心朋辈。”带着这样的目标,杨圳在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杨圳与队员们筹备工作
杨圳与队员们一起庆祝教师节
立足课堂,精雕细琢
教学工作是支教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杨圳严格遵循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的“一课三备”制度,与备课组内的前辈及同辈教师们深入讨论,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的优质课程资源,对授课内容进行反复打磨。他深入浅出地传授有温度的语文学科知识,将名家大师在不同人生境遇中的感悟传递给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学到更多课本中没有的东西。
在2024年6月的支教汇报课上,杨圳与孩子们一同学习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他巧妙地利用《登飞来峰》和《答司马谏议书》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中“登古地,触景生情;吟古诗,一声长叹”的情感抒发过程。课堂的最后,杨圳借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总结授课主旨并与学生共勉,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立凌云壮志、书无悔人生。
杨圳上公开课《桂枝香•金陵怀古》
杨圳指导学生讨论问题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每节课堂后,杨圳会通过随机抽查、单独谈话、作业反馈等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他用心批阅每一份作业、精心讲评每一节习题,以模型化思路带领学生系统整理总结答题思路。同时,他通过标记重难点、易错点与变式点,让学生在理解“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时,能够灵活“以不变应万变”。此外,杨圳还与其他老师共同编写了《容和小本》知识锦囊,内容涵盖古诗文重点知识、现代文赏析常见模板、语言文字运用易错知识、整本书阅读精华点拨、拓展阅读资料等,方便学生自主总结复习。
得益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杨圳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12)班分别在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与高一下学期期末考中荣获语文学科增值性评价第一名的佳绩。
杨圳所任教班级获表彰
为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杨圳还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学科相关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第二十一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杨圳指导的学生林家泽创作的《木雕的故事》荣获河北省二等奖,他本人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此外,杨圳还指导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其中2份斩获校级一等奖、4份获得校级三等奖;指导学生完成1份图画书作品;组织学生参与“京津冀瓣瓣同心”征文比赛,累计指导作品7份、报送作品94份。
杨圳叶圣陶杯优秀指导教师获奖证书
杨圳与书法比赛获奖学生合影
学生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
文体兼备,亦师亦友
讲台上的杨圳,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孩子们总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有所得。而走下讲台、来到文体活动中的杨圳同样能够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深受容和一高孩子们喜欢。
2023年9月,语文学科月活动如期而至,作为高一语文备课组一员的杨圳积极参与到学科月活动的组织策划中。三行情诗、手抄报、猜灯谜……一连串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活动中总能看见杨圳的身影:或是指导学生创作,或是与其他老师评选优秀作品,或是在总务处走廊上为搬道具忙碌,活动结束,他又回到办公室稍作休息继续备课。月末的学科月汇演活动,则更是让杨圳大放异彩:《飞花令》中,他与学生热情互动,欢乐四溢;《经典咏流传》筹备时,从选曲到舞台动作,他事无巨细地指导学生;教师节目《中国话》里,他紧跟节奏,活力唱跳。杨圳用自己的力量感染着师生们,被大家称为容和一高的“小明星”。
杨圳主持语文学科月飞花令节目
杨圳与学生在慕田峪长城研学活动合影
杨圳与文体活动的缘分从语文学科月开始,在2024年5月的校园开放日中再一次绽放。当校园开放日节目征集通知下发时,杨圳正担任高一(12)班临时副班主任,借此机会,他带领高一(12)班5名同学编排校园开放日开场节目——《海底》。节目在凤凰传奇的演出版本上推陈出新——以充满古典意蕴的古筝作开场,其后进入男女生独唱部分,在由杨圳负责的过渡段说唱结束后,正式进入男女生对唱并至结尾。节目一经演出,便引得全校师生一致好评。
杨圳指导学生排练节目
杨圳与学生一同登台演出
杨圳不仅上得了舞台,还上得了球场。自2023年11月开始,杨圳便一直担任容和一高篮球社的指导教师。在体育课或活动课时,只要有空,杨圳便会加入学生的运动队伍中,与学生一同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收获快乐。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漂亮的抛物线、乒乓球在台面上不停旋转、羽毛球轻盈地过网即坠,这些场景,都是杨圳与学生一起运动时留下的美好印记。
杨圳与学生在羽毛球场
当问及杨圳为何执着于文体活动、执着于舞台和操场时,杨圳的回答是:“语文是‘以美育人、以文化心’的学科,要将‘美’传递到学生心中,则需要各类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无论是语文学科月活动还是校园开放日,都是美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借这样的机会,我想让学生感受到青春在生命历程中的五彩缤纷,感受‘美’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艺术并通过哪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
杨圳给优秀学生发书
斗转星移,一路生花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一年不长不短的支教时光就在一声声上课、下课铃声中驶过。春日的郊野公园,夏日的白洋淀,秋日的慕田峪长城,冬日的操场雪战,“我和他们相差不了几岁,可以在彼此的青春里留下美好的印象是一件幸福的事。青春就要有无限的好奇,活泼的灵感,就要有热情和希望。”在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中,杨圳始终以真心换真心,上好每一堂课,组织好每一次活动,用自己的青春点亮孩子们的青春,与孩子们一同在雄安这片时代热土上拔节生长!
志愿寄语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自1999年至今
薪火相传26年
忠诚践行“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嘱托
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
青春投身乡村振兴
接力筑梦支教强师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文案丨杨 圳 陈子烨
编辑|张萌源
责编丨刘翔宇
审核丨罗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