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树蕙,初心不渝。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向各支教地输送了26届275名支教教师。26年风雨支教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努力培育一批“四有”好老师、壮大“强师工程”队伍,一届届志愿者奔赴祖国各地,助力中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与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为进一步传承师大精神,凝聚校友力量,充分发挥校友的引领示范作用,校团委面向历届研支团校友设置“木铎金声,滋兰树蕙,我们的支教回忆”专栏,挖掘支教教师的青春故事与感人事迹。
在成风化人中讲好西部支教故事,在薪火相传中聆听先行者的足音,感受他们投身祖国中西部崇高支教事业的火热青春,在赓续接力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
校友简介
曾一智,女,2000年10月生,湖南人,汉族,中共党员,2023届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校友故事——曾一智
初启征程,幸得信任
当曾一智踏上新疆塔城那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土地时,她怀揣着孕育梦想的种子,希望能在这片教育的沃土里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初到学校,为了迅速提升教学能力,她主动申请前往已经开学的年级组听课学习。讲台上的老教师像一本智慧宝典,用她专注的目光和满腔的热情,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即便是坐在最后一排原本昏昏欲睡的学生,也仿佛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所激励,主动举起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站在支教之路的起点,曾一智望着老教师那沉稳自信的身影,心中对其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充满敬佩。然而,一丝担忧也悄然爬上心头。她不禁自问,在这教育之路上,自己能否经得住各种未知挑战的考验?
考验总是不期而至。当曾一智得知自己获得了给高三年级做学习方法讲座的机会时,紧张与不安涌上心头。幸运的是,她得到了老教师们坚定的支持,在了解学情的过程中,曾一智更是被学生们的诚意深深打动。调查问卷上一行行认真写下的文字,是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困惑和对高三的忐忑,更承载着学生们的梦想与希望,让曾一智深感责任之重大。
讲座当天,学生们专注地聆听曾一智结合自己学习经验所讲的“高三高效复习,高考不走弯路”的学习方法讲座。他们时而奋笔疾书,认真做着笔记,那沙沙的书写声仿佛是梦想生长的声音;时而陷入沉思,微微皱起的眉头透露出他们对未来的思索。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围在曾一智身旁询问针对自己更具体的经验方法。这一刻,曾一智深刻地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力量。她知道,自己驾驭的不再是独自前行的孤舟,而是与众师生携手共进的航船。在这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支教之旅中,她将带着这份信任,为学生们的未来注入“小曾老师”全部的力量。
曾一智做学习方法讲座
曾一智给学生答疑解惑
初次见面,以心换心
开学首日,班里一位活泼有余却略显莽撞的学生,因为一场冲突被责令回家停课反思。在他复课返校后,曾一智决定与他倾心交谈,以解其心中之结。
然而,学生一进办公室,便如刺猬般竖起尖刺,言辞犀利地说道:“你打算怎么收拾我?悉听尊便。”曾一智心中一紧,一时不知该从何下手。沉默了片刻,曾一智想起《论语》中自己所熟知的一句箴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当年,孔子在意外降临时,全然不顾财物之损,满心只担忧人的安危。
受此启发,曾一智露出笑容,轻轻招呼学生坐下,关切地开口问道:“开学那天我对你印象很深刻,你是那个回答问题声音最洪亮的学生。我注意到这几天你没来班上,我也向班主任了解了原因。你受伤了吗?现在感觉怎么样?”学生原本不耐烦的脸上表现出一丝惊讶,他嗫嚅着,不好意思地回应道:“没有受伤。”在随后逐步的“交心”中,学生也慢慢向老师靠近,在离开办公室前,他真诚地说了一句:“谢谢老师。”
曾一智的心中涌起无尽感慨,其实,学生从来不是扎人的“刺猬”,他们只是一群在成长路上偶尔迷失的孩子们,在受委屈时渴望关心与理解。只要给予爱和关注,就有机会慢慢带着他们走到正确的路上。
曾一智与学生谈心
初绽光芒,破茧成蝶
尽管在塔城的第一个月,曾一智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进了教学,但是事与愿违,班级第一次的月考成绩并不如意。不过,她并未被暂时的困境所打倒,总结问题后,曾一智快速投入了新一轮的学习中。一方面,她更加踊跃地担任课程主备人,开展一系列年级公开课,用实战磨练自我。另一方面,她四处请教各位老师,如一只勤劳的蜜蜂,汲取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请教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曾一智向其他老师取经学习
曾一智主持集体备课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曾一智最终找到了那把开启教育之门的钥匙——“因材施教”。她把基础薄弱的学生划为“星星组”,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希望能为“沉睡的星星”注入 “兴趣的光亮”。
在新颖的“绘本共读项目”中,学生们被简单易懂而又趣味横生的英文绘本深深地吸引;在英语乐队比赛中,学生们在她的鼓励下结合自身才艺勇敢报名,最终荣获一等奖……“星星组”的同学如同破茧待飞的蝴蝶,在曾一智一次次的帮助下,向实现从课上“叫不醒”到课前“主动学”的目标不断靠近。
不负所望,一学期后,曾一智任教的班级成绩也实现了惊人的逆袭。曾经处于年级最后一名,良好率为 8%,及格率仅为 29%的班级,在她的努力下,期末考试进步九名,取得实验班第1名的优异成绩。
在家长会上,她把班级进步的好消息告诉给各位家长,并且对班上的所有学生逐一点名夸赞,尤其是那些平时看起来不那么耀眼的“星星”学生,在她的口中也闪闪发光。
在教育的征程上,曾一智只是一个平凡的“新手老师”,但她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她见证着学生们的进步,期待着他们破茧成蝶的那一刻。而她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成长着、奔跑着,寻找自己关于教育问题的答案。
“星星组”破茧成蝶
初心如磐,薪火相传
当支教的最后一课来临,曾一智迎来了她这一年中最为珍贵的礼物——由班上45名同学亲手制作的手绘衫。几日前,班上同学神神秘秘地要走曾一智的志愿者服,想在那洁白的衣衫上,留下对老师最真挚的祝福。
“The Best Teacher!”那几个醒目的单词,是学生对曾一智这一年发自内心的认可。“曾老师,希望能在北师大和您再次相遇!”“我也想成为和您一样的老师!”还有许多学生,将手写信夹在衣服里,一同郑重地交给她。班上那个平时说话声音最小的女生,用娟秀的字迹写道:“我一直徘徊在自我怀疑的边缘,不知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英语。是您创造了‘星星组’,从未忽视如我这般普通的学生,更没有对我们放任不管,您是一位好老师。没有人知道当我看到自己如今的成绩时,心中是多么的开心。这里面有太多是您的功劳,看到我的进步,您也会感到开心吧!”
曾一智收到学生们自制的手绘衫礼物
凝视着这些热忱的文字,曾一智的内心被深深震撼。那一刻,万千感慨涌上心头,难以平息。她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捧着学生们送上的鲜花,最后一次登上那熟悉的讲台。为了她心爱的学生们,她唱起了自己最喜爱的《红日》:“别流泪伤心,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歌声在教室中回荡,那是师者的深情告白,也是对学生未来的美好期许。
这一课是终点,亦是新征程的起点。曾一智即将踏上全新的人生旅程,但弦歌虽止,薪火永传。在未来的盛夏,还会有怀揣梦想的北师大人,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投身于这片土地。他们会秉承坚如磐石的初心,接过这教育的火炬,在传承中展开新的篇章,续写新的故事。
曾一智与班级学生的合照
志愿寄语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自1999年至今
薪火相传26年
忠诚践行“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嘱托
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
青春投身乡村振兴
接力助梦支教强师
文案丨曾一智
编辑丨陈紫晗
责编丨刘翔宇 张萌源
审核丨罗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