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球大储爆发的一年,仅11、12两个月,国内储能系统/电池企业签单超80GWh,远超2023年同期。同时,GWh级别的储能项目已逐渐成为常态。
延续2024年热潮,2025年伊始储能行业大单频现,多个企业斩获gwh国内外储能订单。
政策端也迎来进一步利好。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优先调度新型储能,实现日内应调尽调,减少弃风弃光。这将为今年储能市场提前奠定基调。
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业内人士普遍推测,2025年储能行业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
订单爆满
国内方面,2024年12月,国内储能招标落地项目规模超31GWh,达到年度峰值。据预测,2024年全年中国储能市场招标采购规模超190GWh,同比增长近乎翻倍。主要是多家央企相继发布了2025年储能大规模集采公告,近日已有多个项目开标。
1月14日,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10.5GWh储能系统框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最终共有七家企业入围并预中标,整体报价为0.463-0.558元/Wh。
本次采购分为7个标段,每标段1.5GWh,共10.5GWh,覆盖全部倍率。其中1-3标段为构网型4.5GWh,4-7标段为跟网型6GWh。
1月10日,中核集团公布了12GWh储能系统集采中标候选人。评标结果显示,最终七家入围候选人名单,分别为阳光电源/海博思创/楚能/金风零碳/万帮/许继电科/瑞浦兰钧。
据悉,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集中采购招标总容量为12GWh,不区分风冷/液冷,适用于共享/配套储能,包括 2h(0.5C倍率)及 4h(0.25C倍率)。
开标文件显示,此次招标共吸引65家企业参与,投标报价在0.42-0.53元/Wh之间,平均报价0.466元/Wh。
国外方面,中企2024年在海外储能市场可谓“杀疯了”,储能订单规模连刷纪录。
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签约的储能订单将超过150GWh。主要拿单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瑞浦兰钧、远景动力、楚能新能源等。
2025年开年,不少企业再度迎来大额储能订单,如比亚迪。近日,沙特电力公司宣布授予一系列电池储能系统(BESS)项目合同,总装机容量达2.5GW/12.5GWh,分布于沙特全国多个地点,比亚迪成功中标。
至今,比亚迪拿下的沙特SEC项目订单额达14.5GWh,超越去年7月阳光电源中标的SEC二期7.8GWh订单额度,成为沙特市场乃至全球新的储能合同“订单王”。
有消息指出,中东地区另一超级储能项目——阿联酋阿布扎比2.4GW/20GWh数据中心配储项目,首期10GWh标段或被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家企业瓜分。
再者1月2日,比亚迪储能官宣,全国单体最大“风光火储氢一体化”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岱海储能电站成功并网。该项目配套192套比亚迪储能的MC-Cube T ESS储能系统,总容量为300MW/1200MWh。
此外还有宁德时代。近日,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领导者马斯达尔(Masdar)宣布,选择宁德时代作为其在阿联酋RTC(round the clock)项目中的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
据悉,阿联酋RTC项目是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和电池联合储能项目,包括总容量达19GWh的电池储能项目,以及5.2GW的光伏项目,总投资超60亿美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全天候大型发电项目,能实现每天24小时不间断清洁发电1GW,为绿色能源发展树立全球标杆。
从市场需求看,全球大储爆发确定性增强,美国维持高增长态势,欧洲、新兴市场出现并网高峰且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
其中,新兴市场大项目批量落地,预计今年装机增长221%至34GWh,中东地区2025年上半年将有50—60GWh项目招标落地,预计今年装机增长4倍至20GWh。继中美欧后,中东将成为新增储能装机第四大区域。
考虑到2024年国内企业签单交付时间,大部分从2025年开始实现供货,显然今年会是储能装机大幅上升的一年,头部储能企业将迎来全球份额大涨。
业内人式认为,在全球储能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2025年将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年份。
集中度提升 行业洗牌加剧
储能行业订单爆满的另一面,行业集中度正在快速提升,残酷洗牌更为深入。
一是,国内储能项目低价维持且竞争激烈。
回顾2024年全年,尽管以央企为代表的业主方招标项目数量、规模更为庞大,但同时竞标企业数量随之增多,往往一个项目面临几十家企业同时投标的状况。
比如,上文提及的中核集团12GWh储能系统集采项目,共吸引65家企业参与,最终只有7加企业入围。
在内卷的市场环境下,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部分企业不惜亏本竞标,通过压低价格来赢得订单。
价格端,储能电芯价格已从2023年初的0.9元-0.99元/Wh下降至2024年末的0.27元-0.34元/Wh,降幅超60%,这个价格使得多数企业利润微乎其微或者亏损。同时,储能系统价格也来到了5毛以下,不少储能系统集成商已经黯然退场。
二是,海外拿单企业集中在头部,且进入门槛高。
为寻求破局点,海外市场也成为了储能企业竞争的新焦点。近年来,我国储能企业纷纷加速出海布局,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一方面,从披露订单来看,海外市场拿单大户集中在头部储能企业,具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企业是海外客户优先考虑的合作对象。这无疑将推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
2024年集成商和储能电池CR10(行业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之和)分别为82%和94%,预计2025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并非一帆风顺,严苛的规则、高昂的风险成本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都给中国储能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比如,海外市场对产品认证标准、售后难度等方面存在严格的要求。验证周期拉长对企业而言将花费更长时间。其次,海外市场实行周期长达15甚至20年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终生追责制,追溯风险成本极高。这对于缺乏经验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此外,还有如地缘政治风险等不可控因素,也会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这有可能增加了中企出海的成本和风险。
因此,海外市场虽被普遍认为具有较高的毛利率,但企业出海面临的实际成本远超预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来提供运维服务,这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更多中国企业出海,目前海外储能市场的竞争已然愈发激烈,2025年这一趋势也将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