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谱新篇
古都新韵话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视角,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课题,提出了新的进一步明确要求。十年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城市发展理念深刻转变、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现今,伴随着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落地,围绕优化提升“都”的功能,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老旧厂房变身成为科技高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原先杂乱的胡同大院变成了“美丽院落”;中轴线上,钟鼓楼焕颜“新生”……北京城不仅仅焕发出崭新的人文新貌,也处处呈现出首都国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实绩交出的一张张首善答卷。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减量提质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2014年以来,北京市扎实、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坚持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严控增量、疏解存量。2014年7月,北京出台《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对北京治理“大城市病”、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减量提质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国资委把“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市管国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将腾退后的土地房产优先用于发展城市环境,推进城市治理,向着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迈进。
在北京,提到老工业厂区的华丽转身,首钢便是标志性的案例。上世纪,首钢因钢铁产业而全国闻名;新世纪的当下,一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让华丽转身后的新首钢再次全国闻名、世界闻名。丰台区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转型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东城区的隆福寺地区,变身集剧场、美术馆、共享办公区于一体的文化新空间;朝阳区的昆泰大厦,成为朝外地区又一座活力地标。
优化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产业,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更大空间。《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守新增产业和功能底线,与《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政策文件一道打出“组合拳”,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形成北京市指导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在政策“组合拳”之下,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一课题,市管国企将产业结构疏提并举,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走进广渠路与双桥东路交汇处的朝阳区E9区创新工场,透过园区里由各种管线和卧式奶仓改造的雕塑小品,可以看到1982年双桥乳品厂(即三元食品乳品一厂)的影子。这里是北京市朝阳区老厂房“腾笼换鸟”拓展城市文化空间的代表项目之一。目前,该园区入驻企业的业态涉及元宇宙、软件开发、5G数控及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和新媒体内容传播等,聚集了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度高、成长性好的行业领军企业。
距离E9区创新工场近40公里的海淀区,也有一座“工场”——金隅智造工场,在这里,天坛家具厂原有的生产车间经过拆除、加固、焕新后,旧貌换新颜,同样聚集着一批创新创业发展前景无限的科技研发企业。据了解,该园区已实现包括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在内的200多家科技企业、5000多位科技人才的聚集,并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3家科创板块申请上市企业、6家智能制造行业独角兽、9个北京市重点项目。金隅智造工场实现了传统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策源地。
将“疏整促”与城市更新有机衔接
“谁也想不到,当年黑乎乎的煤厂,现在是有模有样的四合院。”每次经过位于磁器库胡同2号的“能+庭院”,居民常国庆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他每天下午都出来遛弯,路过四合院时总会往里瞅瞅,眼瞅着这个占地560平方米的小院一点点蜕变,从老煤厂变身为一处充满古韵的多元复合空间。随着首都功能不断疏解,京能集团以老旧厂房改造为切入点,盘活腾退空间,实现了腾笼换鸟。
民生设施缺乏曾是前门地区的草厂胡同居民最头疼的问题,烧煤做饭烟熏火燎,胡同公共厕所没暖气,屋里屋外一个温度……2017年,东城区启动新一轮胡同整治,草厂胡同有了大变化。整治注重功能性提升,不断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感。整治后,草厂胡同焕然一新。胡同路面铺上了花岗岩;老样式的木质灯杆立在了路边;百姓家家用上了电采暖和全电厨房,一举解决了平房区用火安全问题;昔日“冬冷夏臭”的公厕,也成了居民们口中的“五星级公厕”,地面和墙面干净整洁,隔间墙壁上安装着壁挂式暖气,伸手摸摸,手感温暖。这里还装上了新风系统,实现了冬暖夏凉。
旧商圈升级为潮流活力新地标。原朝外昆泰商场升级改造为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引进40余家北京首店。位于立水桥南地铁站东侧约700米的北京城建·城悦荟经过改造升级后投用,目前130家品牌入驻,即实现了老建筑的重生,更成为拉动周边消费的新平台。东三环亮马桥南侧,一座新建的地下通道沿着亮马河自西向东贯穿三环路,可实现亮马河“一河二湖”(即亮马河,朝阳湖和红领巾湖)滨水绿道“横向串联,纵向通达”。作为城市更新项目,亮马河景观步行带的打通,为北京东部地区打造出一条高品质的旅游运动文化休闲景观通途。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步入新阶段,与城市更新有机衔接,更加注重首都功能、人居环境、城市品质和群众获得感的提升。2023年3月1日,《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施行。为推动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由北控集团、首钢集团、金隅集团、首创集团、首开集团在内的12家央企、市管国企和民营企业发起成立了北京城市更新联盟,共同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
“和义五金城关停后被改建成了公园,真不错。”胡大妈是丰台区和义东里社区的老居民,和义五金城市场在首农食品集团所属南郊农场土地管辖范围,腾退后,首农食品集团在原址上建了体育休闲健身公园,实现了“留白增绿”。在顺平辅线上,新、旧两座俸伯桥是跨潮白河的标志性建筑。针对现况俸伯桥空间利用率较低、桥体破旧、景观效果差等问题,北投集团在美观、功能、实用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改造,利用多级大台阶设置木坐凳、健身器材,通过生动的彩绘增加滨水空间的趣味性,让桥下空间变身为“人气聚集地”。
在位于安慧里一区甲12号的首开寸草养老院的小院里,老人们有说有笑。首开集团与养老机构合作,将腾退后的存量房屋资源用于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京城机电主动腾退位于西城区报国寺地区128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用于广内街道办事处建设“养老照料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养老适老服务;首旅集团改建了新北纬饭店,如今也成为养老服务场所。
不少市民发现,疏解了低端市场和“开墙打洞”的小门脸儿后,日常生活依然便捷,这也离不开国企便民服务的保障。草桥地铁站附近,百年义利店成了附近居民圈儿里的“网红”,一轻食品集团把老字号产品带进了社区。此外,市管国企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形成了“首开经验”等成功案例。在市管国企看来,城市更新,不只是单纯的建筑翻新、拆改,还得注入“内容”,以精细化运营契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为此,市国资委对市管国企明确提出“两鼓励一要求”,即鼓励市管国企将零散土地用于城市留白增绿,优化城市发展环境;鼓励市管国企将零散土地用于停车场、菜篮子供给及文体活动设施建设,优化社区生活环境;要求市管国企将出租到期的存量房屋优先出租给社区,为改善民生作出国有企业应有的贡献。
保护修缮中轴线上续写老城故事
漫步在北京中轴线上,人们感受着北京老城散发的魅力:北端,钟鼓楼畔,鸽群掠过长空,老胡同悠然惬意;南端,永定门城楼下,古朴石板铺成御道,其间,万宁桥、景山、故宫、正阳门、天坛……15处遗产点上,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御道古桥一步一景。2011年,北京市提出中轴线申遗;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近年来,市管国企首开集团、城建集团、建工集团以北京市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指引,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正阳门是中轴线上的重要遗产点。在修缮过程中,建工集团成立创新工作室,借助以往工程的修缮经验以及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平台资源进行应用和延伸,将地仗、木作、瓦作、油饰、彩绘等施工工艺进行工序分解,自主研发手机APP小程序,将施工全过程进行记录,形成一套文物保护工程的数据资产,打造诸多古建修缮的新应用场景。故宫的每块砖都是文物,对于这些文物的修缮,首开集团的匠人们万分小心,每个缝隙都要细致填补,才能防止雨水侵蚀。
中轴线上,各项重点任务不断实现突破:景山、天坛、太庙、社稷坛、先农坛等中轴线沿线重点文物单位先后完成腾退修缮,皇史宬北院重新开放,珠市口至天桥御道景观恢复,南中轴御道贯通,钟鼓楼周边完成申请式退租……尊重历史真实,保证文物本体的原来形制和结构不变,在保证文物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原物,更大限度保存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坚持运用原有材料的质地和传统施工工艺;必须更换的材料材质、规格、色调都应与原来一致,并进行标识。正是在这样的守护与尊重下,一座座尘封了千百年的文化遗产,在国企工匠师傅们的手中又活了起来。
“这就是我换的房子,比以前的面积更大,住着更舒服。”居民杜生乐呵呵地展示自己“loft格局”的小套房。2021年,杜生乐从培育胡同16号院换到3号院后,厨卫浴进屋,生活更方便。作为全市首个“申请式退租”试点,西城区菜市口西片区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至今,275户居民签约退租,腾出的院落空间引入了人才公寓、设计师工作室、咖啡馆等,已利用面积达到65%。截至目前,首都功能核心区已有14个“申请式退租”项目,超4000户居民提出申请。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的谆谆嘱托重若千钧。十年后,北京吸引市民游客驻足参观,共同见证这座千年古都焕发新光彩。目前,总体规划第二阶段实施工作正有序开展。首都国企将不断交出“规划引领”的阶段性答卷,也将马不停蹄踏上新的赶考征程。
北辰·新空间
为亚奥区域带来新活力
宽敞明亮的大堂、挑高的天花板、高档石材地面和精致的装饰,坐落于亚运村的现代智慧化写字楼北辰·新空间于2023年9月亮相。作为亚奥区域首个商改写项目,亦是北辰集团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北辰·新空间正在全面提升亚奥区域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蓬勃作用。
北辰·新空间从名噪一时的北辰购物中心华丽转身而来。北辰购物中心曾经承载了20世纪90年代北京亚奥板块的城市记忆。这座因1990年北京亚运会而兴建的百货商场,曾经是北京北部最大的百货商场,亦是90年代北京北部地区最受欢迎的商业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电商的发展,传统的单一百货商场开始走下坡路,北辰购物中心也不例外。2018年1月8日,北辰购物中心停业,许多市民特意在闭店前来与这座经营了27年的“老朋友”告别。
“北辰购物中心关店后,我们决定将其作为北辰的第一个城市更新项目,谋求转型更新。但转成什么?前期我们做了很多分析,去深层挖掘里面的每一个角落与细节。”北辰·新空间相关负责人说,基本理念就是要用城市更新的智慧去引导新建筑。
最终,这座曾经肩负城市记忆的商业体,选择转型为新型写字楼,目标客户主打科技创新企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少商场都转型为写字楼,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北辰购物中心的改造,打造一个全新的办公体验空间,成为亚运村‘腾笼换鸟’、以减量换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更新名片。”该负责人说。
走进北辰·新空间,错落有致的楼层布局,极具现代感的建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据北辰·新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一年改造,北辰·新空间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改造设计利用面向安立路的150米建筑展示面,设置3个垂直中庭将建筑垂直分割为3段,设置3个入口门厅以及客用电梯、疏散楼梯等竖向交通核,提供可分可合的灵活出租方式。通过玻璃幕墙、屋顶玻璃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解决办公采光及通风需求,中庭空间将各层有机联系,退台逐层向上,使室内空间更加丰富活跃。”
北辰·新空间从定位、功能到规划设计,实现了重塑建筑空间,满足现代办公的使用需求,并将原有的封闭式商业形象转变为与街区实现互动融合,成为集品质办公、社交生活、美食休闲于一体的新建筑、新地标。
不论是亚奥区域缔造者还是如今通过城市更新项目续写在区域的影响力,北辰集团一直致力挖掘自身的价值,以国企担当为国有资产的持续保值增值作出贡献,乘势而上展现新作为,在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全面助力亚奥区域在北京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
金隅老工匠
重拾古法琉璃烧造技艺
拥有760多年历史的琉璃官窑厂以“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身份焕新亮相。漫步在园区内,仿佛置身一座活态的琉璃博物馆。这里不仅有利用老窑遗址打造的琉璃文化展陈,连园区草坪上也点缀着用遗存的琉璃瓦做成的展品。“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更新项目,园区以‘保护性更新’为主线,保护传承非遗琉璃烧制技艺。”金隅集团琉璃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赵长安边查看制作中的琉璃文创产品边介绍,近两年,很多年轻工匠也慕名而来,跟着老师傅学习琉璃古法烧制技艺。
“你看这些琉璃瓦构件,它们是故宫太和殿屋顶檐角的同款‘走兽’!”顺着赵长安手指的方向,位于园区甬道的琉璃瓦构件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琉璃元素在园区内随处可见,园区保留了原有的16口倒焰窑和1口隧道窑,外观依原状修复,头顶的窑墙还泛着生产时期留下的亮光和燃油痕迹。
“之前烧制时漫天灰尘,人都没法进来,和现在的工作环境没法比。”在宽敞整洁的琉璃生产研发中心,赵长安感慨道。2020年,他和多位非遗传承人回到了园区,重拾古法烧制技艺。
如今,琉璃烧造技艺的传承与推广已成为赵长安心中的头等大事,他说:“技术创新也好,改变产品也好,一定要把琉璃烧造这门祖辈传下来的技艺传承下去。”
2020年,金隅集团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传统技艺恢复琉璃生产、落实非遗传承保护的相关意见,全力打造“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赵长安得知此事后,欣然扛起古法琉璃烧造技艺抢救性恢复、保护与传承的重担。
2021年,赵长安组建琉璃非遗传承工作室,以传承琉璃烧造技艺作为核心目标,用“师带徒”方式逐渐恢复传统窑烧技艺,原汁原味实现古法烧制技艺传承。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教学与演练,持续开展的“教、帮、带、传”活动,这种“师带徒”传承模式已初见成效,工作室有技术专家、琉璃匠人、年轻技师,逐步形成可持续的人才梯队结构。
在赵长安的不懈努力与协助下,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恢复古法琉璃烧制技艺。去年园区开窑,熄灭了十几载的窑火重新点燃。“此次窑火重燃再现琉璃渠官窑760多年的辉煌历史,延续官式琉璃760多年的坚守与传承。”赵长安表示。
从青葱岁月到满头银发,赵长安依然为琉璃事业忙碌着。“如今,千年古窑窑火重燃,曾经的皇家琉璃将以崭新的面貌回归大众的视野。相信京西琉璃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赵长安说。
来源:首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