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灯火通明。入夜的西单大街好像延展成一个大型T台,光影流动,高大的LED广告牌不断翻新着炫目的画面。毗邻长安街,处于西单商圈的核心位置,一处端庄雅正的小院落静静地矗立于数座购物商厦之间,这里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蒙藏学校旧址。很多北京人记得,这里曾是赫赫一时的民族大世界商场,商场腾退修缮后,如今建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蒙藏学校旧址馆区。
▲地处西单商圈核心位置的蒙藏学校旧址
依托蒙藏学校旧址承载的党的民族工作历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馆内展区推出以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史为主题的展陈及民族文化体验项目。这座红色场馆不仅免费参观,并且无需预约,经过的人们只要有兴趣,它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热情相迎。
场馆每日早9:00开馆直至晚9:30闭馆,是全北京营业时间最长的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为日常运营提供安全有序保障的是首开集团亿方物业公司,服务团队承担着每天将近13个小时的工作,始终保持着“零投诉”的服务水准。
在细处下“笨”功夫,力保不损坏分毫
蒙藏学校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开展民族工作的主要阵地。正是在蒙藏学校,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族工作,培养了最早一批少数民族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由此开始。现在的蒙藏学校旧址建筑总占地面积11800平方米,保留了原有的正殿、穿堂、配房等主要建筑,分东、西两个院落,东路为三进院落,西路为四进院落。
▲蒙藏学校旧址建筑总占地面积11800平方米,保留了原有的正殿、穿堂、配房等主要建筑
2023年2月蒙藏学校旧址修缮进入工程收尾阶段,为了保证后续布展、开馆进程顺利,首开集团亿方物业公司的第一批保洁人员进驻做开荒清洁。保洁主管吴殿华在此之前曾工作于同样历经百年沧桑的北大红楼,对历史建筑的保洁维护有丰富经验。正式进场前,吴殿华花了整整两天,独自站在西单大街的过街天桥上俯视观察,望向院落里的每一扇窗、每一块砖,在头脑中构思保洁方案。
不同于现代房屋,为古建做保洁的第一工作要则是保护。大多日常清洁工具需要改造后才能使用,无论工具还是清洁用品都尽量极简,不使用化学试剂、硬质尖锐的工具,减少使用电动设备,能掸不擦,都是为了避免对建筑造成腐蚀、损坏。修缮一新的蒙藏学校旧址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建构,房屋主结构靠房梁和立柱支撑。在清朝,这里曾是贝子府邸,正房的屋顶高达5米,横梁和屋顶的沟槽都满是积尘。并且,整座院落下部有地铁经过,地铁西单站是1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车站,车次频繁,来自地下的震动传导到地面,如果房梁上的积灰没有清除干净,会因震荡大面积洒落下来。
▲保洁主管吴殿华用加强伸缩杆清洁柱梁的高处
保洁主管吴殿华在入场前已经设计好了保洁方案。屋顶、柱梁的高处清洁使用加强伸缩杆,他还请尚在收尾阶段的施工团队帮忙特制了一些工具,比如把伸缩杆上的刷头由直刷改造成弧形,弧度刚好能围绕柱子。为避免剐蹭划伤,吴殿华要求保洁人员把三层毛巾包裹在刷头上,毛巾介于半潮湿至微干之间的状态,清洗毛巾也尽量不使用任何化学洗涤剂,只用清水处理。吴殿华介绍,给古代建筑做保洁颇为耗时费力,因为很多常用清洁设备都无法使用,只能是人工手动,在细处下功夫。比如房屋的玻璃窗户大多是用木条分割成的小窗格拼接而成的,保洁常用的玻璃刮刷全无用武之地,窗格都得用手一块块擦抹干净。
▲首开服务团队用最“保守”的方法去除青苔,力保不损坏建筑
正式开馆后,日常维护更是不轻松,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入夏,北京进入雨季,连续几天下雨后地面一夜时间就会冒出很多绿色青苔,吴殿华仔细观察发现,大面积滋生青苔是因为院内地面铺设了仿古砖,这种砖吸水性强,水汽不易挥发。然而,地面上的青苔必须即时去除,否则一踩一滑就是安全隐患。雨季到来时,保洁人员需要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提前上班,抢在第一批参观者到来之前将路径处的青苔清除。第一年雨季吴殿华没有经验,当发现青苔滋长极为迅速后,他利用周一的馆休日带着保洁人员抢活儿,一整天将7000平方米地面彻底清洗了一遍,仅他一个人就洗了将近4000平方米。之后的3天,他手抖到拿不住筷子,吃饭只能用勺子。
▲在首开服务团队看来,为古建做保洁的第一工作要则是保护
想到以后每年雨季都会是类似情况,吴殿华四处请教同行,上网查资料,有人建议他先小面积试用化学药品,比如青苔去除剂,但吴殿华最终还是决定用保守的方法——清水加毛刷。保护古建完好无损是他最朴素的信念,他说:“这里不是咱自家的院子,哪怕有一平方米损坏我都试不起,保洁是门手艺,既然公司把活儿交给我,我就不能出半点差错连累整个团队丢人。最简单的笨方法也许辛苦点,但能保证安全地把问题消灭。”
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满意是一门艺术
如何让蒙藏学校这座古老的院落“发声”?展示古建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本体价值很重要,而呈现出这座院落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阵地的象征性历史价值更为重要。这就需要用不断更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历史和传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蒙藏学校旧址采取“展览+体验”的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动静结合。西院用文物述说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举办“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和“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东院推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观众走进馆内,会发现这里既有用各种新媒介和数字化手段铺展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场景,又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带来的丰富多样的文化展演和体验项目。
▲观众服务中心主管王新悦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业务素养
观众服务中心的主管王新悦自调任这里,感觉就像重返校园,每天都需要不停地学习。在她看来,博物馆物业工作的挑战性在于,既要保证观众的满意度,又要确保和博物馆方做好衔接工作,确保物业工作人员对观众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准确无误的。
西院展出有照片、实物、文献、档案等大批重点文物,关于这些文物,参观者会随时向工作人员提出各种问题。要对观众的问题做出及时准确的回答,这需要物业服务人员拥有同专业讲解员一般的业务素养。作为主管观众接待的馆内负责人,王新悦感慨:“在从事馆区工作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要学习这么多不属于工作范畴的知识。”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她和观众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仅熟知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意义,还根据参观者提出的非常规问题,持续更新迭代知识储备。虽然他们并不是展馆的专职讲解员,只是负责处理观众问询,但王新悦要求观众服务中心的每一名员工确保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有所依据。王新悦自己更是熟悉馆内的每一块展板、每一行说明文字,有时展板内容有细微调整变动,即使还没有接到馆方通知,她扫一眼就能很敏锐地察觉到。
观众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周有固定培训,大家会一起总结、学习继而改进针对各类人群的不同服务话术。他们的工作宗旨是,让参观者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并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展馆。“90后”的王新悦大学毕业即入职首开亿方物业公司,公司领导发现她擅长与人沟通,将她调入项目物业团队工作。在王新悦看来,这看似简单日常的工作,可不是光有好脾气赔笑脸就能做到的,尤其是面对一些不合理要求时,如何拒绝才能不让对方生气?沟通是门艺术。
蒙藏学校旧址是一座承载党的早期光荣革命历史的重要红色遗存,参观须知中详细写明:参观者需衣履整洁,馆内不能直播拍摄。有一次,几位曾就读于这所学校的女士千里迢迢相约于此,一时高兴载歌载舞起来,但这与纪念馆的氛围相违背。这种情况下,巡视、服务人员需上前制止。王新悦说:“我们的话术要很得体,不能硬生生地告诉人家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人家即使答应了心里也会憋着一股气。通常,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很耐心地引导观众观看展陈,告知他们这些展陈的历史意义,然后观众自然会理解这里的属性,从内心接受这里要求的礼仪规范。”
服务于观众所需,也是接待团队的工作宗旨。观众喜欢这里的氛围,就会更乐于倾听这座古老院落讲述的过往历史。服务中心有一本留言册,写满了参观者对工作人员的感谢。其中整整一页纸,是一位70多岁的老伯写下的表扬信,他感谢工作人员为他和他的母亲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参观那天,老伯推着轮椅,轮椅上是年近九旬的母亲,但由于多数展厅都是在高台阶的古建房屋内,还有门槛,馆方出于安全考虑规定轮椅不能进入展厅,老伯只能推着母亲在院里转悠。馆内巡视的当值工作人员很快发现这对母子的异常之举,连忙上前询问,并提出可以帮忙搀扶九旬老人进展厅参观。从西院到东院要经过一些门槛台阶,由两位身强力壮的工作人员帮忙搬运轮椅。那天,母子俩参观了每一间展厅,老伯满怀感激地写下了一页表扬信。
▲首开服务团队在整理应急小药箱,以随时为观众提供服务
负责统筹工作的蒙藏学校旧址项目经理高才彬表示,对老人、小孩多加照顾,积极主动向他们问询需求,以便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这是写进物业人员培训手册中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热情服务,换来了蒙藏学校旧址自开馆以来的“零投诉”,更有很多次,参观者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表扬这里的工作人员。
咱们干的这份工作有重要意义
喀喇沁亲王府“世守漠南”寿山石印、乌兰夫使用过的毛毯、反映华北地区各民族支援八路军抗战的版画……蒙藏学校旧址的西院展览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珍贵实物史料和视频资料等,全面翔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历程。每每被问到这里最有故事的展品是哪件,项目经理高才彬就会指向一面早已斑驳褪色的旗帜,声情并茂地讲述一段历史。
这是“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旗帜。红色缎面上绣着一颗五角星,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党徽。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四川凉山彝族果基部首领小叶丹,按照彝族习俗在彝海边举行结盟仪式。红军帮助彝族人民建立革命武装,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并授予队旗。在小叶丹的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居住区。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小叶丹与红军结盟进行报复和迫害,小叶丹宁愿倾家荡产也没有交出那面旗帜,他从未放弃最朴素的信念——“有情有义”的红军一定会回来的。1942年小叶丹遭到部族武装伏击不幸身亡。1950年3月,冕宁迎来和平解放,小叶丹的妻子和弟弟将这面旗帜交给了驻冕宁的解放军部队。这面“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原件如今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红军与彝族人民伟大情谊的见证。
▲高才彬将“守护历史、传承红色精神”视为职责所在
在蒙藏学校旧址纪念馆工作前,高才彬曾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馆区担任开放主管。从那时起,他就有一个很深的体悟:“初到革命纪念馆工作,我想的是要做好服务工作,而在投入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到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我感觉自己身上的职责是守护好这段历史,传承好红色精神。”
蒙藏学校旧址的物业工作相当繁重,因为地处繁华的西单商圈,日均参观者高达2000人左右,高峰时达到每天6000人,经常有单位在此举行党建、团建活动,需由物业人员负责协调引导、停车接引、维持参观秩序等。为了配合西单地区的延时开放,10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将近13个小时,而休息区只有一间30平方米的小屋,午餐时段大家要轮流吃饭。此外,区别于西院的常设展,东院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定期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为主题,举办动态专题展,还有现场的舞台表演内容。每隔3个月就要换展一次,物业工作人员配合布展的同时尤需警惕安全隐患。因为古建房屋修缮时,为了保证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一些现代房屋常用的消防设备在这里用不了,有的房间没有消防喷淋,院内疏散标识较少。这些没有设备作为支撑的地方只能靠人工作业,需要每位物业工作人员都具备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频繁进行安全巡查、演练。高才彬说:“这里的工作非常辛苦,经理们轮流加班,但大家很团结,需要加班时没人抱怨,私下里我们经常聊,咱们干的这份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首开服务团队在蒙藏学校旧址保持着“零投诉”服务水准
蒙藏学校旧址的院落中,有一棵遒劲挺拔的大枣树,近400年树龄,高8米。曾经,正是在这棵大枣树下,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和蒙藏学校的学生们热烈交谈,启迪他们的思想,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而如今,这棵枣树也将见证更多人走进这里,共同感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真切感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阵地的多姿多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