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过上海市长,69岁去世被葬入八宝山,为何后来被​迁到上海?

文化   历史   2024-10-21 10:03   江西  

有革命理想是好的,不过,他们需要面临太多的磨难和考验,在见识过敌人的残忍,战争的残酷,战友们的牺牲,敌人的糖衣炮弹,名利财权色的诱惑,甚至是亲人的离去后,有些人没有坚持到最后,他们选择了轻松的活法。而有些人则坚韧不拔,一直咬牙坚持着,始终都在聚精会神地做好自己的事,成就了受人尊重的自己。


曾有一位籍贯为浙江的青年,用强大的知识力量走出家乡,大学毕业后成为清华高材生,当时大家只是羡慕他的学历,有一个好的起点,却没想到他不仅文化知识学得好,还实践能力强,会活学活用,加上日复一的努力,成为主管上海发展的高官,后来官至正国级,如此令人赞叹的一生就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黄菊。

现在人们提起上海,都会说到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高度发展的字眼,可这繁华之景并不是一直都有的,它是在几代优秀领导干部的努力下,一点点构建起来的。在它以港兴市,通往繁华之路上,也曾遇过诸多的技术性难题。其中之一就是“拦门沙”。那何为“拦门沙”呢?

众所周知,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但当江水汇流到东海的时候水不再清澈见底,而是夹带着大量的泥沙。扩大海上交通运输,加强与世界的接轨,对于上海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设深水港,可泥沙却也成了拦路虎。

1995年,坐在上海市长这个位置上的黄菊眼光独特,考虑问题的角度多样,他知道如果只是从单一角度看问题,那拦门沙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无解的,所以他转换观念,提出了“必须跳出上海看上海”的理念。为更详尽全面地了解上海港口的发展情况,他曾乘坐中型港监船出海考察,甚至还邀请国际专业机构做出精准的评估,最后将深水港建在了那座不起眼的洋山小岛上。

开始动工前,黄菊努力争取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得洋山深水港顺利在2005年开港。此时的黄菊已经离开上海,在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但他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此事,期待着自己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所以在开港当天,他特意赶到上海参加了庆典。平时总是一脸严肃的他,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黄菊与上海的渊源颇深,他第一次到上海参加工作是在1963年。作为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很多人觉得让他在工厂待着有些屈才,但事实上,只有真正了解那个时代发展背景的人才知晓彼时的国营企业工人与现在的可大不相同,不仅工作稳定,薪资待遇还相当不错,每天只要按部就班地上班,就能过上最寻常且和乐的日子。

但心有矢志报国理想的黄菊注定会与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在工厂工作时, 别人偷懒耍滑,他认真劳动,别人忙完手头的工作就找个地方自在逍遥去了,他却还在刻苦钻研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不同的努力与实力换来了不同的结果,当别人还在基层岗位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工厂的骨干力量。

1977年,令人压抑的特殊时期终于一去不复返,黄菊也在这一年有了新的任职。在成为上海中华冶金厂副厂长之后,有着丰富的基层岗位经验,对基层的管理状况了如指掌的他先后制定一系列的更符合现代化工厂发展的生产管理制度,在兼顾广大工人们利益的同时让工厂快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在常年的基层工作下,黄菊做出了不少卓越的成绩,也因此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在越来越高的职位上,他始终坚持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他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狠抓企业改革和整顿。在他的努力下,但凡是他主持工作的地方,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焕发新生机,由此让百姓们看到他了极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1991年,年逾天命之年的黄菊被任命为上海市长,在年富力强时期,他坚守本心,大力发展上海现代化建设,继续为当地的百姓营造更加幸福的生活环境,让上海在他的领导下,打开了新的局面,呈现出国际大都市风采。

可惜的是,当洋山港不断扩大发展,增加运营,在它在多年以后终于成为世界第一的集装箱吞吐大港时,但黄菊已经身在极乐世界,那一年,是2007年,他才69岁,因病逝世,起初他的骨灰是被安葬在八宝山的。

但黄菊生前留有遗愿,想要待在上海,望着上海,守护着上海,所以后来他的骨灰就被葬回了他主政40年,被视为第二家乡的上海。

程哥读史
专注更新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