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一生奉公无私,是贪官眼中的“阎王”,​退休后为何不回家乡?

文化   历史   2024-10-22 10:03   江西  

能坐在国务院总理位置上的人,都是出类拔萃之辈,个性鲜明,有自己的一套处理工作的体系。但每当提到雷厉风行之时,很多人都很容易记起朱镕基总理。不管是在经济发展、贪腐处理还是涉外问题上,他始终态度强硬,为促进国家的发展,也为捍卫国家的尊严,不做一步妥协。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却形成已久。

在青年时期,天资聪明又勤勉好学的他承载着亲人的期望到中国顶级学府就读。在这座文化氛围浓厚,优质教师遍布的校园里,他学到了更为丰富的学识,结识了与他同样被别人视为人中龙凤的同学。

时间匆匆而逝,踏出校门的那一刻,他就前往东北实习,在度过了数个春秋后,他终再次回到北京。往后数十年间,他一直都在国务院就职,虽部门不同,职责不同,但他那颗炽热为国的心不曾改变。努力工作从不喊难喊累,辛勤的付出终得回报,他的个人能力较之从前愈发出众。

1987年,上海尚需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选继任市长一职。党中央思前想后,告诉上海市委不要继续等待党中央委派,自行招募即可。接到命令后,上海市委就大张旗鼓地举办了一场“招贤大会”,面向国家公职人员,公开选拔市长。听闻此消息的朱镕基一直有意到基层继续磨炼自己,遂报名参加选举,他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领导干部的认可,从一众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沪地新一任执政人。

性格直率的他在发表就职演说时,为方便日后开展工作,开诚布公地表示自己就是个口直心快的人,不喜欢说话做事绕来绕去的,也不喜欢什么形式主义,他更看重的是办事效率,因此对于那些贪官、懒官他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绝不姑息。

另外,他还特别指出,有些官员容易骄傲自满,一旦有点儿成绩就开始贪图享乐,甚至公权私用,不为百姓谋利,还损害国家利益。他劝诫官员们要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正式履职后,针对好说不听的那些官员,朱总理也不惯着,直接大搞反腐,把内部的那些“蛀虫”都清除出去,别人见此情景,都意识到朱总理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他们为保官位,有贪心也没贪胆,致使沪地的政坛风气在朱总理的大力整顿下归于一清。

想要引进外资和人才,就需要有良好的城市环境,深知此点的朱总理合理规划,进行了一批城建。当上海变得街道整洁,道路通畅宽阔,环境优美宜人之时,事情正如朱总理预想地那般发展,在这些青年才俊以及雄厚资金的加持下,上海进一步走向繁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进军。

1993年,他再次回到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5年后,他由副职转为正职,成为中国行政系统的中枢人物。在职期间,朱总理兼顾国家整体与区域协调发展。在做好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同时不放弃任何一个地区,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在资源倾斜的帮助下,加快这些发展较为落后地区在经济进程上的前进步伐,缩小贫富差距。

赖昌星案的爆出,让朱总理意识到政府内部仍有不少丧失原则与底线的贪官污吏,为遏制罪恶滋生,他要求各级政府务必要重拳打击贪腐行为,严惩犯罪人员,维护国家利益和法律的尊严。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反复强调共产党人不论何时都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

2003年,任职期将满的朱总理在卸任演讲上,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在行政的得与失,并根据他所掌握的情况,对在座的高干们发出警示,让他们注重国家在几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及时做好应对措施。最后衷心地祝愿下一届国务院的领导班子能为中国富强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退休之后,朱总理生活低调,平日里顶多和街坊邻居聊天唠嗑,要么就是学学京剧,读读书看看报,却不回思念已久的故乡探亲。只因他担心自己曾经的特殊身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当弟弟来看望他时,他也喜欢和弟弟畅聊,不过从不挽留他在家用餐,为的就是不让别人多加揣测,生出一些流言蜚语。

他在退休后唯一的一次公开露面还是因为江总的逝世,彼时已经头发花白的他在别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江总的追悼会,送别了与自己在工作上合作数年的搭档。在此,希望时光能待他更加温柔,让他的身体仍然康健,精神依旧矍铄。

程哥读史
专注更新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