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请导演跟观众分享一下,是如何成为导演,是如何坚定的选择成为一个职业导演,又是如何坚定的走上这条路的。导演:我从小就想当电影导演,我非常喜欢电影,有一部电影让我记忆犹新,就是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初一的时候,我在电影院看了一整天这部电影,我好像被这部电影所表达出来的一切吸引了。从那时起我开始看很多电影,沉迷其中,从而产生了“我也想成为制作这样的电影的人”的梦想。和大家一样,我也上过电影学院,学过电影,上了很长时间的学,然后我意识到,并不是从学校毕业后就能够成为一名电影导演。特别是作为一名女性,这也是我比其他男性导演机会更少的一个现实原因。虽然当时也苦恼过要不要放弃,但还是觉得应该好好地尝试挑战一次。后来,我所毕业的韩国艺术综合大学和韩国电影业巨头CJ娱乐有一个产学合作项目,我申请了这个项目。在申请的过程中,写出了我的第一个长篇电影剧本。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我通过这部电影出道了?但我最终没有被选中,我以为那是我唯一的机会,拼命地想要抓住,但最终落选后我感到非常茫然。
当时学校方面的负责人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李沧东导演,他联系了我,提议说:“虽然你落选了,但我认为这是一部有意义的作品,你可以尝试自己制作一部电影。”就这样,我拍摄了一部名为《道熙呀》的电影,并于2014年首映。
主持人:导演可不可以多分享一些有关这个作品一开始诞生的故事,是如何进行这部电影的创作的,以及为什么要选择用两个女性来去讲述这个故事,并且在电影演到一半的时候切换另外一个视角去做这样的一个叙事的结构.导演:正如您所说,真实事件发生在2017年初,在韩国一个叫全州的小城市,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件事。发生这件事的时候,韩国总统正在接受弹劾审判,当时整个国家都在关注这件事,每天都在谈论这件事,我也只关注到了这件事。但我直到五年后,也就是2021年底才知道这件事,我很疑惑,“到底是为什么一个高中生会在这种地方工作?”更让人无语的是,是学校送孩子去那种地方工作的。这种事情可能会发生在公共系统和教育系统内吗?而且不仅仅是这一起事件,在这前后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最重要的是,我想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变成这样。所以可以说写这个故事和拍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我试图理解一件我曾经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的过程。
理解到最后,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到底是为什么,我觉得总统被弹劾下台这件事离我那么近,让我只关心这件事呢?而与此同时,一个通讯公司客户中心的高中女生在工作的时候去世了,我却觉得离我很远呢?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自己与这两件事之间的距离。
首先因为我是一名女性,但另一方面,其他任何性别也可能处于相似的情况。但因为她是一名女性,做出这样的事也是因为她是一名女性,这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她是一个任谁看都处于最脆弱状态的人物,我想更深入地了解她最终除了死亡别无选择的过程,影片讲述的是她死后的故事,我必须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为什么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死亡,又是为什么这样的死亡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因此,我必须在影片后半部分来讲述这个故事,我需要一个角色来引领这个故事,而这个角色就是大家看到的宥真。正如您所说,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她是有着另一面的下一个素熙,她必须出现的很晚,而且必须是一位女性。
主持人: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对其中的一个情节很好奇,导演刻意设计了一个桥段,让素熙跟宥真在舞蹈室没有直接照面,但其实她们在那个地方相遇了。最后宥真在调查这个案件的时候,她也在镜头里面发现了当时的巧合。我觉得即便她们在那个时候没有相遇,最后宥真还是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一定要找到那个所谓的真相。所以我想知道为什么导演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桥段,为什么一定要让她们在这之前有一次这样的邂逅。导演:如果宥真不跳舞的话,如果她们没有在练习室相遇,她是不是就不会这样做了?大家请问一下自己吧,是不是感觉宥真好像就不会去追查素熙的案子了?正如您所说,这是很重要的,我这样设计并不是因为宥真有什么特殊的理由、特殊的动机,比如说当时碰过面,但没有认出来她,带有这样的负罪感。我这样设计是想说清楚,并不是因为宥真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动机,希望这也能传达给中国的观众。这次邂逅的意义在于,宥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发生,但不论何时,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生很多这样的邂逅,我想在那一刻表达出来。这样的事情,这样的相遇,我们在生活中一直都在经历。我想表现的是一些我们不得不忘记、想不起来的事情,并不是说宥真和素熙的经历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时刻。
还有一点,大家应该很好奇宥真为什么会去跳舞。其实是因为我有一个警察朋友,他非常认真地练习跳舞,他表面上是个很严肃的警察,但他私下里跳舞跳得很卖力。每个人都是很复杂的,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主持人:对,而且跳舞的这个设计好像也始终在导演的作品里出现,《道熙呀》这部电影里面,女孩道熙这个角色也是一个喜欢跳舞的人。导演:我不会跳舞,但看别人跳舞有种特别的感觉。在这部影片中,有必须要跳舞的理由。因为不说话,而用身体来表达一些东西的姿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肢体动作可以非常直截了当地看出在那个瞬间,可以证明她还活着。这部影片讲述了素熙的死亡,所以我想让它像一个印记一样,从一开始就让人明白,“如果这个孩子能像这样活着的话……”。主持人:我们在看《下一个素熙》这部影片的时候,看到最后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绝望,因为在电影的最后,我们也没能找到谁应该真正来为这件事情负责。但我们有感受到里面出现的每一个人,甚至在观看我们自身的时候,都认为我们也是这个体系、系统的一个加害者。所以我想问导演的是,当初要做这部影片是因为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不惜余力地调查,甚至做了一部电影来回答她的这个疑惑吗?到现在也时隔2年多,这个片子也去到了全世界很多的电影节,她应该也收到了很多不同观众的反馈。那她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思考吗?或者她现在有找到答案吗?导演:再回过头看,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个高中生会在这样的地方工作?”我找到了答案,并在电影中原封不动地展现了出来。当我在制作、完成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还会出现更多的素熙。”出这部电影,我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无限的反复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正如您所说,电影上映后,很多人看完后都很伤心,因为这是韩国的一个真实故事。他们看完电影后都说,“下一个素熙”这个片名的意义是,希望“不要再出现下一个素熙”。
我知道大家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说出这样的话的,我想这也是大家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所期望的,观众们恳切地希望“不可以再出现下一个素熙了,不能再让下一个素熙出现了”。但是,当我回过头来思考我的问题,“我可能会这样永远反复下去”,和之前一样,似乎也不会发生其他大的变化,我依然会感到绝望。
再补充一点的话,这部电影上映后,成了韩国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像我一样,之前不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对此感到愤怒和关心,国会甚至通过了一项相关法案。即使是这样,我也没有期待这么快就能有大的改变,这也让我感到很遗憾。我只能希望人们能够继续关注并努力解决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会一下子就得到解决。
主持人:请导演分享一下下一个长篇的计划,以及现在筹备到了什么样的阶段,有哪些消息可以分享给我们。导演:从我的处女作到第二部电影《下一个素熙》,中间花了八年时间,所以我在《下一个素熙》第一次上映的那天就决定,绝对不能再花八年时间了,到那时我就已经50多岁了。所以我决定最多用四年的时间拍摄下一部电影,尽量缩短一半的时间。我现在正在努力创作,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开拍了。简而言之,这部电影仍然涉及到两个女人,一个是中年女性,一个是即将成年的少女,也可能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我不能保证它一定是甜蜜的,抱歉。观众1:在素熙去意已决的时候,她到了小酒馆喝酒,有一个镜头是酒馆的门口折射进来一缕阳光照在她的脚上,她看着自己的光脚出神了一会儿以后,离开了这个酒馆往山顶上走。这一段您给了她光脚穿着拖鞋的很多特写镜头,体现她的一些犹豫,或者下定决心也好。后面在警官调查她的案件的时候,她也到了这个酒馆,有一个比较相似的时点,也是有一束光从门口打进来,照在了她的鞋上,她也盯着自己的鞋出神了一段时间。想问导演,这是您设计的一个巧合吗?还是您对她俩有一种相同的心境的一种体现或者别的什么含义吗?导演:首先感谢你提到了那场戏,因为在这个场景出现之前,这部电影是通过很多非常困难的现实元素推进的。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电影意义的时刻。刚才虽然是从“我要拍一部电影”这个回答开始的,但实际上是有一种情感在驱使我说“我必须拍这部电影”。就是素熙感受的那种感情,而这种情感的真谛就是孤独。之前还努力跳舞,毫无顾忌地顶撞、骂男人的素熙渐渐不说话了,她什么也不说,就这样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在那之前,孤独感最强烈的时候,因为过于强烈,甚至都意识不到孤独的时候。那时候是冬天,她就穿着一双拖鞋,脚也冻僵了。那时夕阳的光照在她脚上,如果阳光能短暂地照射进来,那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呢? 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当阳光照在她的脚上时,她感受到了怎样的温暖呢?哪怕只有那一瞬间,还是说其实什么都没有感受到呢?我一直在想她会不会直接离开,但我们无从得知,在那一刻素熙到底在想什么。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只是在试着想象,如果那一刻发生在她身上,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如果说是这样制作出了前半部分素熙所在的场景,那么宥真再次出现在这个场景的时候就有点不同了,因为她在影片中间登场,一个小时内一直在追逐着死去的素熙。但出于某种原因,我希望当那束光照到宥真的脚尖时,她能够感受到些什么。在那一瞬间,宥真会不会感受到了素熙的存在呢?虽然宥真不知道素熙曾存在于那里,但我希望在那一刻,她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其实一直和死去的素熙在一起,因此拍摄出了这个场景。
观众2:素熙妈妈说,她完全不知道她喜欢跳舞的时候,我会想到前面的一个情节是她妈妈以为素熙在跟她说话,后来发现不是,两个人就相视而笑。这两个情节联系在一起的话,我会觉得您是在塑造一种她们母子关系很好,但其实不会有很多实质的,或者说更交心的交流。想请问一下导演是这么设计的吗,您会觉得这种家庭关系是比较普遍的吗?导演: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想让大家想想素熙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她跳舞的事,甚至最后在死前肆意妄为,她离开医院,坐上车的时候说:“我要辞职吗?”。但就像刚才说的一样,妈妈在吃饭的时候,还是和之前一样让素熙做这做那,我想她看到妈妈那个样子一定很难受。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她不再多说点什么呢?仔细想想,如果你是一名家长,在急诊室看到你的女儿手腕被割成这样,你会多么迫切的希望这只是因为醉酒才发生的,希望这不是一件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严重的、致命的事情,只是一时的。素熙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素熙希望妈妈觉得自己只是喝醉了。
可能不只是那一天,她和父母之间可能已经这样相处很久了。但并不是爸爸妈妈不爱素熙,也不是素熙讨厌自己的爸爸妈妈,更没有怨恨他们。我想给观众呈现出父母对于就这样让素熙离开是多么的后悔和难过,他们当时没能阻止,也没有多问,他们真的真的很后悔,很痛心。
问题很简单,不好意思我回答得太长了。我不能说这种现象是普遍的或不普遍的,因为我无法代表,也无从得知,但在我家是这样的,就说到这里。
观众3:结合我身边朋友的一些经历,很多朋友在进入社会经过高强度的工作洗礼后会逐渐丧失一些兴趣爱好,也有像素熙那样没有沟通,什么都不知道的父母,导致个人意志的丧失。您觉得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尤其是女性,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吗?导演:对不起,我认为这个问题好像会越来越严重。因为这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也是一代人的问题,虽然我不想这么说,但这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正变得越来越边缘化,相对剥夺感也越来越强烈。我可能有点悲观,但我仍然不认为我们会看到戏剧般的改善。我想说的是,虽然没办法,但是有着同样想法的人能够聚在一起,骂几句脏话,指责几句,多发点火,做些这样的事情,也许能释放一点愤怒。也许当我们一起谈论这些事情时,能出现一些更好的方向,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希望。
观众4: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从素熙的角度和生活来写,后半部分是从宥真调查死因的经过来写,您有没有想过直接用宥真的警察的视角去引入,用这种直接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呢?导演:很多人说过:“如果故事从宥真第一次登场,发现尸体后展开,将会如何呢?”还有人建议设置成一个谜团,用揭露死亡始末的形式展开会不会更有意思。对我来说,比起好奇并追踪这场死亡的始末和真相,更重要的是这场死亡不会有任何让人怀疑的余地。所以需要观众从头到尾观看这场死亡,因为它不是一场特殊的死亡,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也不是一个秘密。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尽管类似的死亡事件一再发生,但社会氛围却变得麻木不仁,甚至是我自己对此也一无所知。所以更重要的是一起思考这些无处不在的事情,我想要一直探讨这个主题,即使冒着巨大的风险,让主角在影片中间死去,即使在这样的构成下,电影分成了两部分,像重新开始了一样。
观众5:我看到影片里面有一段当宥真跳舞的朋友们给她送来素熙以前跳舞的视频的时候,一开始声音很大,她要把那个关掉。这个细节反而让这个比较悲伤的故事有一点幽默感,想问一下加入这个细节的用意是什么?导演:很感谢你提出这个问题,那个是我的幽默。宥真作为一名警察、刑警、重案组组长,不是会有那种典型的形象嘛。但我想通过自己的幽默刻画出一个打破典型,有点呆萌、还会跳舞,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人,这就是我想做的,我很高兴我做到了这一点。但当时流言蜚语已经出现了。观众6:在拍摄《下一个素熙》的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是什么,您最满意的是什么?如果您再次拍摄这部电影,有没有想要重新制作的部分,还是保持原样?导演:我从拍摄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来讲吧,最困难的部分是这部电影是在2021 年1月拍摄的,当时正值冬季,而且是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当时真的很困难。我们从来没有一天是按计划拍摄的,总是有事情发生,出现变数,有人得了新冠,不得不停止拍摄,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在那两个月里我们拍到了所有想要的镜头,我觉得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非常幸运。另外,您问我现在想来做的不错的地方是什么,那就是选角。不仅是两位主演,所有短暂出演的配角都对这部电影充满了热情。我认为不管因为新冠疫情而面临着多么艰难的状况,大家都齐心协力,带着必须拍摄好电影的决心,这部电影最终才得以完成。
第三,这不是一个“如果我现在回到过去,会不会做同样的事情”的问题,因为我很希望能再拿到一些预算,能够尽情地把钱花在我想做的场景和美术上。有很多场景都是因为预算问题而没能实现,我希望能有更多预算去做那些尽我所能去做可以呈现得更好的场景,但我好像不会去改变故事情节、电影结构或选角。
观众7:电影在素熙自杀之前的前半段,有很多次雪景出现,包括她去见她的闺蜜,以及她自己站在雪中,还有组长死的时候,也是在那个浸满雪的车里。但是在那个景观出现之后,雪景就没有再出现。我想问一下这个雪景是特别的设计吗?导演:非常锐利啊。“雪”在我看来是在电影中作为电影化的表达使用的,就像刚才提到的酒吧里洒下来的阳光。我来自温暖的南海岸,即使是在冬天也很少下雪。所以对我来说,雪是非常梦幻的,即使很冷也可以感受到温暖,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起初,我希望素熙从练习室出来时在楼梯上看到的“雪”能够给人一种温暖的、包裹着她的,仿佛是在安慰她的感觉。雪在飘落时是那么美丽、漂亮和温暖,但下完雪后,当堆积的雪融化时,想想不是会觉得很脏吗。我觉得仔细挖掘的话,这里面会有一种矛盾的感觉。在这部电影中,下雪之后,一定会变成预示某种死亡的场景,所以素熙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雪。
观众8:涉及到电影里一对一谈话的场面的时候有很多次人物直视镜头,相当于直视我们观众的镜头,出现了好几次。请问这样的设置是怎么样的想法?导演:被发现了吗?我没有经常使用这样的镜头,但有一个全景镜头,宥真非常明目张胆地看着他们,她出场的时候好像真的在直视前方。与其说是看着观众,不如说那是宥真的视线,我想给大家展示她到底在看什么。观众9:除了我们最开始提到的霸王别姬,对您个人或者是在您创作道路上印象比较深刻的中国,或者是外国的电影,可以分享一下吗?导演:我看过张国荣在《霸王别姬》中的表演,我非常喜欢,我看过所有张国荣出演的电影。我也非常喜欢王家卫导演,非常认真地观赏完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之后,我就想“我是不是也可以拍出这样的作品”。后来,在我正式学习电影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件多么困难,又是多么伟大的事。非常抱歉,我还没有看过中国导演最近拍摄的一些电影,所以没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非常喜欢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尤其是《世界》。我也有很多喜欢的其他国家的导演,但今天还是只说中国导演吧。
主持人:我跟导演聊到她自己也有身为女性导演在行业里面的一些体会,她的第一部作品《道熙呀》到《下一个素熙》中间,间隔了8年才完成第二部。前两天跟《蜂鸟》的导演金宝拉导演聊的时候,她现在也在准备她的第二部,中间间隔年也差不多6、7年的时间。我问导演,这样的间歇年基本上都以6、7年这么长的时间来推动下一部作品的完成。这个现象只存在于女性导演身上吗?还是对于青年作者来说,这样很长的年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想听听导演给我们分享她在这个问题上面的体会。导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您问我男性导演现在的处境是否相同的话,我只能说是不一样的。同为出道作就备受瞩目的电影导演,为什么女导演要花八年时间,有人用了七年的时间还在筹备第二部作品……而男导演在八年的时间内已经在拍第三部电影了,这种情况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任何导演都想拍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故事,因为拍一部电影真的需要很长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男导演都拍男人的故事,而大多数女导演都拍女人的故事,我也是这样。
但电影投资界的人,评判负责的人,还有做决定的人,大多是 50 岁以上的男性。他们认为,主流电影、商业电影以及票房高的电影都是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以女性为主的女性叙事不是主流电影,认为这是非主流的倾向仍然非常严重,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没有更多机会的原因。
主持人:中国的情况可能会好一点点,中国的数据统计70%的电影院观众是女性,所以可能我们有了一些话语权。导演:但有趣的是,韩国的女性观众占比虽然不到70%,但我认为可以达到50%。我认为观众已经准备好了,他们想要看到一个帅气的女性主人公故事。不管是现在的在线视频服务,Netflix或是在其他的平台上,所有的热门作品都是由女作家撰写的女性主人公故事。但韩国主流电影界拥有权力的人似乎还没有看到这种动向,仍然认为由有实力的男演员出演的动作片之类的电影才能取得成功。观众1:在电影里素熙的父母对女儿的工作和生活都浑然不知,但他们又是切切实实为失去女儿感到伤心的一对父母,所以我想问在导演的眼里,父母在这个世界里面属于加害者,还是受害者。导演:作为父母,我认为他们当然有责任,但他们也不得不置身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我希望影片中的所有角色都不能被简单地判断为“谁是加害者,谁是受害者”。即便有些人看起来就像是坏人,但当你听到他们的故事时,无法单一地去评价他们,我希望他们能够成为这样的角色。在我看来,整部影片就像一组巨大的齿轮,环环相扣,我把这一部分看作是其中的一个齿轮。影片中有很多没能抓住素熙的瞬间,在那个瞬间如果能够倾听那个孩子的故事的话(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有您提到的她父母的片段,她朋友的片段,她老师的片段,我想这就是在素熙死后大家会如此后悔、痛苦和自责的原因。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观众2: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之前刚好看了韩炳哲《倦怠社会》那部纪录片,是韩裔的德国籍的哲学家。他的影片中各个机构对数字的追求都到了极致,想要一个非常好的数据,就把人异化成了一个非人的东西,大家都在拼命追求数字。我 这次看的时候,想到了汉娜·阿伦特的评论,每个人好像都觉得这跟我没关系。比如说学校、公司、教育机构都觉得她的死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只做自己的工作,所以导演在创作这个剧本的时候,是有这两位的哲学思想在,还是只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就认为有这些毛病在?导演:韩炳哲?我不知道这个人。不过刚刚听了您的解释,我觉得这与《下一个素熙》的主题惊人地相似。我想,哲学家应该会以敏锐的眼光来分析和审视这个社会,但我不知道如果我在书中读到它的话,是否能理解,因为那应该会很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活泼开朗、充满活力的女孩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变得如此孤独,又是什么让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自己走进那冰冷的水库,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我要面临的课题。
观众3: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三遍。从北影节到资料馆(中国电影资料馆),再到韩文(韩国文化院)。我注意到当宥真去调查这个事件的时候,从外国公司到他们总部,还有学校,还有地方教育局,很多人都在躲避宥真的目光。所以我在想是不是他们背后已经有一个很完整的闭环。不停的让实习生过来做牛做马,素熙也不是第一个出事的孩子。以前也有一些孩子出事了,只不过没有碰到宥真这样的警察,没有把这个事情深究下去,我想知道是不是我阴谋论了。导演:因为这太荒唐了,所以现在在观众朋友们中甚至出现了阴谋论。但在我看来,可能不会为了策划某人的死亡而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正如刚才那位观众所指出的,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像哲学家一样感知我们身处于的这个社会的方式。距离远一点,疏远一点,越是这样,就可以不去承担责任。有一种看法认为,通过衡量数字或数据比衡量一个人本身更能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这是一个以能力为主的社会,似乎也有很多人认为能力至上的社会是一个更好的社会。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本主义问题,但也可以说是一个更狭义、更具体的新自由主义问题。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下,每个人其实都是这个社会的帮凶和受害者,我也不例外。观众4:我在看这个影片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共鸣的地方,因为以前我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我看到一些熟悉的黑色耳机,带隔板的工位包括有排名的那个白板。当时我们业绩好的叫做小蜜蜂,我在第三个月的时候做到了蜂王。我的带有灿烂笑容的照片摆在了那个白板最上边,我特别不喜欢那个工作,每天两眼一睁,想到我要去干这个工作,我就很难过。我看到我的灿烂笑容挂在最高处,觉得挺讽刺,就辞职了。我也知道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我想知道在创作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改编真实事件的困境,比如说父母,受害者父母可能说你不能把我女儿拍成这样,公司可能说你不能把我们公司拍成这样。因为现实生活中会有一些对标的事件,我想知道在创作中怎么去解决这些困境。导演:您是问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有什么困难对吧。实际上这家公司是真实存在的,有一家大公司经营这个呼叫中心,但我不能直接使用那家公司的名字。韩国有三家龙头电信公司,其中一家就是那家公司,我就把那三家公司的名字合并在一起,取了一个名字。当然,这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任何法律纠纷,但实际上三家公司都有着同样的情况。由于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不是由商业资本制作,而是受到了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用制作支援金的资助,制作经费大部分是国有资金,因此我们能够不受影响,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制作电影。
决定拍摄这部电影后,我第一次见到了真实案件中死者的父亲,我向他明确表示,我们会以真实案件为基础进行拍摄,但这毕竟是一部电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所以我也给他看了剧本。正如观众刚才所说的,电影中对父母的描写并不是很正面的,他们看到电影的话当然会非常伤心,但他们还是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们说希望这部电影一定要按照原本的初衷拍摄出来。
还有一定要说的是,影片中的刑警宥真做了很多事情,探访学校,艰难地找寻真相,但实际上没有这样的刑警和警察去做这样的事。但他的一生都在奋斗,去警察局、去学校、去公司抗议,最后还去国会说服国会议员,所以“宥真”的原型其实是死者的父亲。
观众5:电影一开始和最后都是以跳舞作为开始和结尾。中间也还有两次阳光照进来的画面,就这两个点问一下导演这样安排的用意。导演:因为讲述的是真实的案件,所以我们努力让很多情节都非常真实,非常感谢您提到了其中的一些电影场面和电影中的想象。这部影片的重点是素熙的死,如果说前半部分讲述的是导致素熙死亡的过程,那么后半部分则是进一步探究素熙的死亡是如何发生的。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在素熙死亡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她是多么的鲜活的一个人。我想要在片头和片尾强调“这个人是这样活着的”,需要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才会加入跳舞的场景。我认为,当一个人跳舞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他还活着。因为即使什么话都不说,只用肢体动作在表达的那个瞬间,他就是活着的。
另一方面,我把素熙的死放在影片中间,希望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呈现出影片后半部分出场的宥真和素熙相互对视的感觉。仔细观察的话,影片的开头和结尾是非常相似的,中间出现了水库的场景,也重复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场景,就是因为想要呈现出那种面对面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她们从未真正见过面,处于不同的时空,但我希望她们能在同一个时空相遇,对于素熙的死我感到十分惋惜,所以拍摄出了这样的场景。
观众6:在刚才的分享中,我感受到女性身份对人的创作过程是比较重要的,我想请您具体分享一下女性身份在您的电影创作,尤其是剧本创作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导演:这个嘛…这么和大家说吧,素熙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而遇到素熙、认出她并试图找出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角色宥真也是一名女性,之所以把这个角色设定为女性而不是男性,可能就是因为我是一名女性吧。为了刻画一个尽可能鲜活的主人公形象,这个人物必须是我能够理解的,即使做不到完美,但我能够尽可能地想象她所带有的感情,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自然而然地一个女性人物成为了主人公。
进一步来看,素熙作为一名女性,这让她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她在呼叫中心一起工作的其他同事也都是女人,为什么要让这些女性从事如此高强度的情感劳动?我想就是这些无法回避的境遇和条件让我感到更加痛苦,也直接刺激到了我的感情,促使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人物的处境,从而创作出这个故事。
但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还是很困难的,我觉得我好像也没能讲述清楚。因为不管怎么说,我是一个创作者,也是一个艺术创作者,所以我很难把我创作的作品和我本人分开。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并像哲学家一样客观地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我现在好像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如果能有一些评论家或能够分析这些事的人来做这件事,那就再好不过了。
观众7:我在平遥看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因为现在的叙事和剪辑,我在想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以女性的警察的视角来出发,以她的故事线为线索,一步一步的去追寻这个女孩的悲剧。这样的话,就是两条线索的交叉进行,但是您并没有这样去剪辑叙事,而是分开来,再重新以另一个人的视角重新审查,重新看待她的悲剧,我想请问为什么没有进行双线并行的剪辑。导演:刚才您描述的那种结构是先让宥真出场,然后她发现了尸体,分析这是自杀还是谋杀,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听过很多建议,问我这样创作的话怎么样。大家也知道,这是让剧情变得更加有趣的方法,但如果故事这样开展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让这部电影成为一个让观众只想揭露这个死亡谜团的故事。而且如果存在真凶的话,就会产生“要不要抓住他”的紧张感。在我看来,这个故事里没有任何谜团,没有任何秘密,大家都是知道真相的。只是装作不知道,觉得和自己没关系,所以都在回避这件事。因此,我下定决心让主角在影片中间死去,尽管这是一个冒险的举动。
因此,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在观察素熙的一生,我们和观众一起见证了她的一生。在她死后,我们也见证了她的死亡,事实上,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死亡的所有真相,但我们仍然想看看这个死亡事件背后是不是还存在着我们忽略掉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弄清为什么这样的死亡事件在我们的社会中会如此频繁地发生。
直到电影完成为止,我一直很紧张:“这样真的没问题吗?”第一次放映这部电影时,我唯一担心的就是素熙死后,走进水库,声音和屏幕都变黑的时候,观众会站起来离场,一直很担心来着。幸运的是没有人离场,我这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