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9月1日,驻华韩国文化院与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一起,放映了由朴持厚、金玺碧主演的影片《蜂鸟》,并在放映后特邀导演金宝拉和主持人李沫筱在现场与观众进行映后交流与深入讨论。
本文为影片映后对谈场文字实录(部分)。
蜂鸟
House Of The Honey Bird
1994年,14岁的中学生恩熙(朴持厚 饰)和开年糕店的父母以及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在首尔的大峙洞。恩熙的生活中充斥着没完没了的烦恼和压力。在家里,父母偏爱学习好的哥哥,最小的她得不到重视,即使被哥哥打骂也只能忍气吞声。在学校,她不爱学习,被同学排挤,就连唯一的好友和男友也相继背叛她。在这样的恩熙的生活中,唯一关心她的大人——中文补习班新来的老师英智(金玺碧 饰)出现了。英智老师的安慰为迷茫的恩熙带去了一丝光亮。恩熙没能想到,有一天,她最信赖的英智老师不辞而别,从她的生命里消失……。
✍🏻
本文含少量剧透,收藏再看、观影后看阅读更佳!
主持人
《蜂鸟》是在2018年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新浪潮单元首映的,国内喜欢艺术电影的朋友们应该在19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看过这部作品。据不完整统计,这部影片共收获了国内外59个奖项。在聊这部电影之前,我想先问导演有关她如何走上电影这条道路,以及如何成为一个职业导演的。
金宝拉导演
我拍电影的契机是,其实这个回答可能会有点无语……因为不想读数学这样的专业,所以才选择了戏剧电影系。说到成为导演的理由,有些导演可能会说:“我看了某部电影,然后就梦想成为一名电影导演。”但对我来说不是这样的。我反倒经常怀疑自己是否能做好这件事,在拍摄的时候总是会担心和害怕。每次拍电影时,我都在想:“要像厨师用心为客人烹饪美味佳肴一样,我也想用匠人精神来拍摄艺术作品,并从最大程度上将它的艺术力量发挥出来,为观众带来一些东西”。我好像一直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在拍电影。其实在我拍摄完《蜂鸟》后,因为太累也想过不再拍电影了,但观众们都很喜欢,好像阻止了我这样做。
不管怎么说拍摄电影能够带给我力量的原因是我真的想努力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来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所以我可能有点完美主义。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编辑《蜂鸟》,制作这么多版本并达到一定完成度其实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现在我正在筹备我的第二部电影,剧本也在创作当中,有一件事我是非常确定的,就是我热爱这份工作,并且觉得很有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是一直有趣的,也不是只有快乐和幸福。虽然很享受很热爱,但是因为责任感也会感到疲惫。所以对我来说,从事电影工作就是要拥抱这所有的一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主持人
导演的前一部短片、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竖笛考试》的年份设定在1988年,是一个小学生女孩成长的片段,几年之后长篇首作《蜂鸟》把人物角色设定在了初中二年级,是一个处于青春期,有着非常多心理变化、生理变化的年纪的设定。请导演分享一下是怎么样进行这个长篇的创作,以及如何想到要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
金宝拉导演
在纽约读研究生是我第一次离开我的祖国韩国,并且生活了那么长时间。直到那时我才清楚地看到以前在韩国发生的事情,我与家人的关系,以及作为一名女性在韩国是如何生活的。在纽约生活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回顾自己童年时的感情,这也是我拍摄短片《竖笛考试》的原因,这部短片算是《蜂鸟》的前传。我想通过我喜欢的电影作为媒介来来梳理我的童年,于是我开始着手整理我的童年——日记、记录和各种笔记,记录下了所有我能找到的东西。《蜂鸟》的剧本是以《竖笛考试》这部短篇电影作为开端的,完成这部短篇电影后,大家都非常好奇恩熙是如何成长的,因为在短篇中恩熙只有9岁。听到这个问题后,我觉得我必须要让恩熙长大,所以我创作出了中学时代恩熙的故事。其实《蜂鸟》的剧本一开始就像是在讲我自己的故事,后来通过几年的剧本创作,也进行了一些采访的工作,才把它变成了一个所有人的故事。我从不同年龄、性别、国籍的人那里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反馈。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故事”,因此我认为能够唤起每个人共同记忆的,才能够称之为一个“好的故事”。我想要触及每个人童年都经历过的“某些东西”,我做了很多研究,倾听人们的故事,采访他们。所以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在执着于收集别人的经验,然后融入到电影结构中。 例如,大家对开场戏恩熙走错家门并直接敲门的这个场景提出了很多疑问。哥哥的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他当兵休假回家的时候,本来家里没有养狗,但他按了门铃后,听到了小狗的声音。一般这时候大家都会想,“啊,他们是不是养了一条小狗?”或者“是不是有人带小狗来过家里?”但他说他觉得“原来我的家人抛弃我搬走了啊”。这是个很奇怪的反应,但听到他是这么想的之后,我就在想,虽然大家可能都觉得这种自己会被家人抛弃的想法有些奇怪,但这种莫名的恐惧或焦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实际上,在我倾听周围朋友的讲述时,也有人分享他们担心自己的父母会抛弃、离开自己的故事。所以在开场戏中,把人类在童年时期对于分离、被抛弃的恐惧和悲伤的感情融入进去。
主持人
之前一个采访里面导演提到影片片名的英文翻译一开始写的是蜂鸟的直译<The Honey Bird>,后来改成了<House Of The Honey Bird>。House它指的可以是一个小的家,同样它也许可以指代一个更大的环境或者一个更大的隐喻。不知道导演在当初确定这个片名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金宝拉导演
我在片名上纠结了很久,韩语片名定为《蜂鸟》的时候我也苦恼了很久。我听说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并且非常有生命力,每秒可以扇动翅膀八十次。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吸引人,也和我们电影的主人公恩熙非常相似,所以把《蜂鸟》定为了片名。但当我们选定英语片名时,"Honey Bird"听起来有点像附属品,感觉很奇怪。所以在前面加上了"House Of",加上之后,我觉得它更像是一部艺术片,并且不管怎么说,它都是一个关于“家”的故事。虽然是关于“家”的故事,但这个“家”可以是实际上的一栋房子,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你所属的一个集体,所以我想加上"House Of"应该也是说得通的。关于片名大家也进行了很多次提问,特别是韩文片名《蜂鸟》,观众们还开玩笑说,他们很失望 “蜂鸟 ”没有在片中出现,还以为这是一部自然纪录片。我认为东亚其实有很多类似蜂鸟的环境,所以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一直在追逐着某些东西,但是错过了很多“做自己”的机会。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尤其是过了40岁之后,我的想法变得特别多。人们在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做自己”的想法再次浮现出来。我觉得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大的命题,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的压力,告诉我们应该去做某些事情,但在这些压力中,真正重要的是展翅高飞,找到属于自己的巢穴。我认为,“做自己”的独特旅程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恩熙在结尾处独自留下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在结尾处暗示她将按照自己的方式热爱生活。主持人
导演之前采访有一个提到过的作品杨德昌导演的《一一》,这部电影也是中国影迷非常熟悉的一部作品,导演说这个作品启发了她创作《蜂鸟》,不知道是这个电影的叙事,还是电影的美学,还是其他启发了她。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问一下导演,当初看完这个作品之后,哪个地方启发了她创作《蜂鸟》这部电影,她自己在创作完之后,觉得这两部作品有什么连结吗?或者她觉得有没有捕捉到当初启发自己的那个东西,有没有达到当初自己的期待。
金宝拉导演
首先,杨德昌导演的《一一》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亚洲电影,也很喜欢中国台湾电影。《一一》带给我的启发是它的场面调度,以及用广角镜头,那种带有审视的镜头拍摄出的场景,但我认为最让我受到启发的是他看待整个世界的方式。在《一一》中,人们没有被描绘成坏人,也没有被描绘成好人,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人物。影片里有爱,有死亡,也有背叛……我觉得杨德昌导演不带任何评判,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去看待某个人或某个情境的视角是非常美好的。我觉得把一个情境或一个人妖魔化是很容易的,或者是很容易对这个世界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比如“啊,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太难了”,而我认为最难的事情其实是看到人类真实的一面,看到他们丰富多彩的多样性,并拥抱这样的真实。我认为这是我非常想向导演学习的,因为他能够把这么艰难的课题处理的非常好。《蜂鸟》这部电影用了一些笔墨去讲述那个时代背景里面影响这群人的一些事件。当然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在电影后半段,圣水大桥倒塌事故的悲剧。我觉得有关集体性创伤这个事情应该每个人都不陌生,比如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的逝世。这种忧虑、焦虑以及不确定性,在韩国面临那样的一个局面的时候,大家是非常不安的,可能这个情绪也带入到了恩熙这个角色上面。我想问导演当初是怎么样想用这样的事件或者你自己对于那个时候自己也亲身经历过的一些集体性的创伤,有什么样的感受。
金宝拉导演
首先,在生活中,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在中国还是韩国,人们尽量避免谈论政治。但实际上,我认为在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地方会不涉及政治。我们的说话方式、穿衣方式、我们上的学校、住的社区、我们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下读什么书,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政治和文化的产物。因此,在我的电影中展现人们的生活时,必然会出现一个政治、社会性的故事。如果没有出现,反倒会很奇怪。我认为受到政治影响的不仅仅是成年人,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和身体上都依赖成年人,他们实际上是最能读懂和感受到政治气息的人。所以,我想描绘出女中学生恩熙在94年圣水大桥倒塌那一年感受和经历到的社会气息。其实,韩国社会有很多伤痛,每个国家都有着共同的创伤。在韩国,就是圣水大桥事件,尽管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只要看到圣水大桥事件,我仍然感到非常的心痛。因此,我想展现恩熙和她周围的人在这一事件为背景下的生活。我还想在影片中创造一种叙事结构,特别是这座大桥“崩塌”的巨大场面非常震撼,它实际上是恩熙个人生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崩塌,所有这些事情都是紧密关联的,最终才导致了大桥在现实中的崩塌。主持人
导演您有没有自己欣赏的女性导演?
金宝拉导演
我有很多很多喜欢的女导演,虽然这么说像是在开玩笑。当女导演太难了,所以去看女导演的电影是不会有什么损失的,因为她们的作品总是高于平均水平。我最近看了瑟琳·席安玛导演的(Céline Sciamma)的《小妈妈》(<Petite
Maman>),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当我在看《小妈妈》时,看到我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在电影中被表达出来,我感到非常感激。我很喜欢法国导演,这是为什么呢?刚才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了一下,我意识到作为女性,由于社会压力,我们很难掌控自己的生活。我认为能听到那些成为自己人生主人的女性的声音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她们的声音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观众1
我在看片的时候特别好奇,因为当中有个场景是恩熙从医院出来之后叫她妈妈,妈妈没有理她,我当时在想那个场景是臆想中发生的还是真实的。这样的安排,甚至有点超现实,它是有什么隐喻在后面吗?
金宝拉导演
这其实是人们最好奇的一幕,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幕。我在剪辑时也说过想要多删减一些内容,这个场景也是其中之一,但幸好没有删减掉,这也是上映后观众最喜欢的场景之一。我认为电影在描述某个场景时不一定要有答案,所以我认为这个场景可以给人一种真实又虚幻的感觉,我的意图是展现给观众那位母亲正处于深渊之中。因为母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亚洲,是一种承担着某种责任的存在。当你在公众面前看到一位母亲时,你会看到一张非常陌生的面孔,带着母亲特有的优秀、影子等多样的魅力。我希望那场戏能给人一种非常陌生和奇特的感觉,让人看到恩熙所不知道的母亲的另一面,有很多女儿都对这场戏产生了共鸣,我非常地感谢这一点。我认为家人是最了解,也是最不了解你的人。其实不只是家人,我觉得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有着某种神秘感,隐藏着一些我无法知道的秘密。而描述出这种感觉就是我拍摄这场戏的目的。观众2
在片中给过恩熙温暖,或者短暂温暖的都是女性,不管是她的好朋友也好,老师也好,男性往往都是施暴者和伤害者。一方面,这可能是我们成长过程当中面对的真实的情况。另外一方面,我也发现在很多女性主义电影里,其实现在有点倾向于这个设置,女性互助,是里面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文化评论里面,他们会赞扬女性电影里面讲究这种女性互助,我想问一下导演,在个人创作中有没有思考过怎么在女性电影中或者女性导演电影中放置男性这个角色。
金宝拉导演
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但我不是故意为之,是很自然地就这样描述出来了,并不是真的想让男人成为加害者。因为我觉得这样拍摄电影的话会有点像教科书一样,也不会很有趣。刚才我提到的杨德昌导演也说过,把某个人变成加害者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完全没有把男性变成加害者的想法。韩国有一位叫朴婉绪的作家,她也被问到了很多女权主义的问题,有人问她是否故意把男性设定为加害者,把女性设定为受害者。她回答的非常好,她说:“我不是故意那样写的,只是写出了现实。” 实际上,九十年代的韩国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男权社会,虽然现在也还是这样,但我觉得男权社会是一个让女性除了变得更坚强别无他法的社会。我不认为男性是加害者,因为我觉得压迫别人的人反倒是最弱小的存在。所以单纯地说他们是加害者我认为有点不准确,我是不会这么去想的。观众3
刚才提到导演的新作《光谱》这个作品,很多影迷知道你有第二篇长篇的时候非常期待这个作品。在2022年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时候,你曾经提过,因为它是比较大的制作,所以开机时间延后了。很多影迷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时不时的就在SNS上面去问,到底具体的制作是到了一个什么阶段,方便透露一下吗?谢谢。
金宝拉导演
我也非常好奇。首先改编花了很长时间,差不多三四年,直到最近才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版本,所以我们打算用这一版进行拍摄。这是一部大制作电影,所以重要的不仅仅是剧本,还有选角、投资,这些都很重要。选角在选择知名演员的时候,也会受到演员档期的影响。这是我的第一部商业电影,我也正在学习等待的艺术,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些事情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希望不久后会有新消息。观众4
电影当中一个剧情是恩熙跟男朋友,被男朋友妈妈抓到之后,她很不开心,去找老师。他们一起下班在夜路上又路过拉横幅的地方,当时老师跟她说不要同情他们,因为你也不知道他们发生过什么,这句话您是怎么理解的?因为英智老师,她是一个很神秘的角色,是不是其实也是暗示了她自己背景的一些故事。
金宝拉导演
首先,很多观众都喜欢这句台词,我非常高兴大家能够询问这句台词(的含义)。最让我不舒服的是当有人在谈论自己的幸福时,会有人说:“啊,在非洲有很多可怜的人,你应该知道我们有多幸福。”听着让人觉得很尴尬。 我觉得,即使有一个人在我看来并不快乐,但如果我去观察,他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独属于自己的珍贵的世界。我觉得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我不应该随意评判任何人的生活。我想通过影片中的一些角色传达我的想法和思想,我也通过英智的表达做了很多这样的尝试。 英智看起来是个神秘人物,确切的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韩国的学生运动,她办公室里的书其实是一位曾进行过学生运动的熟人的政治书籍,我记得真正参加过工人运动的人看到那本书后都非常高兴。英智老师在影片中演唱的歌曲《被切断的手指》是讲述工人因工作强度大而导致手指被切断,饱含劳动者的痛苦的一首歌曲。 在那个时代,所有社会运动界的人都知道这首歌,所以韩国观众一听就知道英智是个参加社会运动的学生,她在某个地方正被人追赶。但国外观众可能不太了解,因为掌握的信息比较少。但看到她时,知道她是一个试图做出某种正义和道德选择的人,我觉得只要知道这些就可以了。8月31日 《蜂鸟》映后对谈
*因篇幅限制,本文仅展示部分对谈内容,三场映后对谈会内容全程文字记录可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
🍃
映后交流嘉宾
金宝拉
导演、编剧
金宝拉,导演、编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硕士,曾凭借短片《完美练习曲》获得美国导演工会学生电影奖。《蜂鸟》是她的首部剧情长片,获得2018年第2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KNN观众票选奖,以及2019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少年单元水晶熊最佳长片奖。短片《哲洙,哲洙,你在做什么?》(2005)| 出演短片《红皮鞋少女》(2003)| 编剧、导演、剪辑李沫筱
主持人,电影节策展人、制片人
电影节策展人、制片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专注女性电影及女导演研究,以电影节策划人与电影制作者的不同身份,深入探索女性议题与女性影像的发展。2017年联合创立山一国际女性电影节。
🎇
观众中奖信息公布
在9月份举办的女性导演作品展映月——“她的视角”的展映活动中,进行了观影满意度调查。感谢各位观众的积极参与,我们在参与问卷的观众中,抽取了10位幸运观众,将会获得本次影展的全套纪念票根(共11张)和随机一张电影《蜂鸟》的导演金宝拉或《下一个素熙》的导演郑朱莉的亲笔签名海报。获奖者名单如下:
*近期会有工作人员电话联系获奖观众,请您保持手机畅通,注意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