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驻华韩国文化院与磨铁·大鱼读品·韩国文学工作室主办,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协办的“文学是我随时可以回去的家——韩国文学泰斗黄晳暎见面会”成功举办。著名作家止庵、B站文学UP主@大澜的文学午安与黄皙暎展开文学对话,向现场读者分享黄作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写作生涯,探讨新书《日暮时分》中呈现的时代变迁及东亚文化、韩国文学的未来。活动当天,还放映了2场由黄晳暎作家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古老的庭院》(又译为《故园》)。
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极力推崇的作家 | 黄晳暎
1943年出生于中国长春,流浪、打工、打仗、坐牢、流亡、幽居……一生的颠沛流离,奠定了独一无二的深厚底蕴。
人生在往前走的路上可能会犯很多错误,这些错事或者事故会变成一个个窟窿。对于这些窟窿,我们可能会为了临时地解决它,给它盖上或者填上。可是随着我们越走越远,有朝一日回顾过去时会发现我们走来的路上这里有个窟窿,那里也有个窟窿。等我们回到这个窟窿旁边,把盖子打开,再重新审视里面的黑暗。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个人的成长过程。我们回过头去看这些堵住窟窿的盖子,我觉得这就是文学的作用。
《日暮时分》书写的时代涵括了韩国的社会转型期,期间涉及到了重大的时代变革。在面对大澜提问对此有怎样的体会时,黄皙暎给出了以上回答。
在急速现代化的背景下,很多人犯下了很多错误。在被问到《日暮时分》中的故事情节是否包含对时代的反思时,黄皙暎说“韩国其实是一个民主化和商业化交替进行的一个国家。在民主化运动的时代,为了民主化的达成,很多人都牺牲了。”“回想我年轻的时候,我也经历了非常多的曲折。但从整体上来看,我觉得世界是在慢慢变好的,也就是说从长时间轴上来看,世界就是在慢慢越来越好。但是我并不是说我满足于这个事情。世界并不是可以根据我自己的意愿来转移,并不是说我想着急地往前走就可以往前走。”“虽然时代在不断地变迁,年轻人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在改变,但文学归根到底还是去讲人们生活的故事。”止庵提到《日暮时分》的写作结构非常精巧漂亮,“我们通常见到的双线结构的句子一般是并行关系,但在《日暮时分》里却是一个因果关系”。对此,大澜也补充道这是一个结局前置的小说,读者阅读开头时候,其实已经处在了故事结局的位置,小说接下来慢慢通过两条线索产生纠缠关系
对于《日暮时分》及其他作品中体现出的高超叙事结构是如何有意编排的,黄皙暎表示“在1987年之前的上半期文学作品中,如《客地》《武器的阴影》,更多是去严格遵守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式,包括各种规则、事件的客观性、人物的客观性。当时的写作会尽可能地排斥一些写人物内在的东西。在五年的流亡和五年的监狱生活之后创作的下半期文学当中,我打破了之前的叙事模式和写作方法论,更多地转向于个人主义,写人内在的一些东西,写作方式更着重于东亚的一些民间故事谈话。随着这样的变化,无论是篇幅较短的小说还是长篇叙事小说,我会把现实和非现实的部分融合在一起,这种风格我称之为‘民谈现实主义’。”
“我认为作家在写这类故事时应该要有自信,什么素材要放进去,什么素材不要放进去,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对我写的这个主人公的生活或者职业有着非常详细和深入的了解。” 黄皙暎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不同职业身份的角色,如《日暮时分》里的建筑设计师主人公,《熟悉的世界》(待出版)中捡垃圾的人。这类人物的塑造要通过丰富的调研才能够深入进去。对于如何去收集这些写作素材、小说创作背后有哪些故事,黄皙映作了鲜活生动的分享:“我是一个性格上比较要强的人,我习惯追着人问。比如我会去工厂里待几个月,边工作边了解工厂人的生活情况。写《日暮时分》时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当时我对年轻人是怎样生活的,只在脑海里有一个简单的概念。我在首尔周边的一个城市生活,那里有很多中产人士,也有很多咖啡店、披萨店,我为了创作会去实地考察、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我去和咖啡店里打工的年轻人聊天,问他们是怎么生活的,聊着聊着聊到了他的女朋友,我会把他女朋友再叫过来,在他们休息的时候,我把他们叫出来喝酒聊天。经过一个月以上的这样的交流过程,我才能对他们的生活有更清楚的认知。我认为这是作为作家最基础的努力吧。
对此,止庵也深表认同,“故事是可以编的,情节也可以编的,但是细节不能编造,它一定得真实。比如《日暮时分》中的炸鱼饼情节,一定是有真实的生活经验作为参考”。并引用福楼拜的“上帝在细节中”中加以说明:“在细节当中我们能看到奇迹,这个奇迹就是一个作家他往里面埋藏的深意。”
止庵认为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它实际上是对于世界的一个把握方式。“我觉得这种写法属于比较老派的、传统的文学中最美、最宝贵的一种东西,就是我们要先熟悉一个东西,我们才能够去写一个东西。”
来北京之前,黄皙暎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良渚论坛”。活动现场一位嘉宾的话让他深受感动, “所有的文学都来自于人,文学的源泉都来自于人民”。这句话尽管简单,却如同教室后墙上的标语一样让黄皙暎印象深刻。
《日暮时分》通过讲述“被现代化大潮淹没的人如何独自舔舐伤口”的故事,反映个体在时代的洪流中无法抗拒命运的跌宕起伏,小说人物的现代性尤为鲜明。活动进入尾声后,有读者结合黄作家的作品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如何处理文学创作和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对时代、对大时代下人物的深刻洞察?”对此,黄皙暎进行了细致的分享:“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不要害怕新的事物,要有挑战的精神。就创作而言,我其实是第一批通过网络写书的韩国作家,在我写了以后其他人才跟着写的。我的新作品《铁道员三代》也登录了各大手机APP,很多人可以在闲暇时,坐在咖啡店或者路边的长椅上读我的书。对我来说我是不害怕接受新事物的,也一直有想要挑战的精神和想法。”“我不是说要永久地停留在年轻状态,而是说我一直要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