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残障人士金融安全:警惕保险陷阱,共筑权益防线

企业   2024-11-21 10:16   重庆  

在当今社会,金融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旨在惠及每一个群体。然而,残障人士在享受金融服务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法分子设下的金融陷阱。保障残障人士的金融权益,使其免受诈骗之害,不仅是构建公平公正社会环境的关键一环,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前不久,赵先生就遭遇了一场精心策划的保险诈骗骗局。一位自称是某保险公司资深业务经理的人主动与赵先生取得联系,称公司新推出了一款专门针对残障人士的特惠保险套餐。该 “经理” 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款保险产品的诸多优势,声称只需缴纳极少的保费,就能在未来获得极为丰厚的赔付保障,无论是疾病治疗还是意外事故,都能得到全方位的覆盖,仿佛这是一份残障人士的专属 “福利”。

赵先生因身体残疾,日常与外界保险信息交流相对有限,面对如此诱人的保险计划,难免心动。但当该“经理”提出需要赵先生先缴纳1800元作为保险审核费,并提供身份证原件及详细的残疾证明信息以便快速办理投保手续时,赵先生心中产生了疑虑。他记起社区志愿者曾宣传过要谨慎对待保险业务中的不合理要求,于是决定拨打该保险公司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经过保险公司客服人员的仔细核查,发现此 “经理” 根本不是公司员工,所谓的特惠保险套餐更是子虚乌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障人士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严格保护,任何侵害行为都将面临法律严惩。在赵先生所遭遇的案例中,诈骗分子精准地抓住了残障人士在保险知识储备不足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相对狭窄的弱点,同时利用他们对自身健康和生活保障的迫切需求,进行恶意诈骗。

这些不法分子通常伪装成专业保险从业者,凭借所谓针对残障人士的特殊“关爱”保险产品为诱饵,编造出极具迷惑性的保险条款和高额赔付承诺。他们不仅夸大保险收益,还会模仿正规保险办理流程,要求缴纳各种名目的费用,以此增加骗局的可信度,使受害者在短时间内难以辨别真伪。一旦受害者轻信并提供个人信息与钱财,就会陷入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遭受经济损失甚至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为助力残障人士及其他特殊群体在保险消费领域安全前行,小保在此做出以下提醒:



1.身份精准核实


若接到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短信或其他形式的联系,务必即刻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向保险监管部门查询等正规途径,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切不可仅凭对方的一面之词就轻易相信其所属保险公司及所提供业务的真实性。



2.个人信息严守


身份证、残疾证明、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是重要的隐私资产,不要随意向陌生人员透露,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从而引发财产安全及其他隐私风险。



3.勿信夸大宣传


面对那些鼓吹低保费、高保额、超全保障范围且零风险的保险产品宣传时,要时刻保持冷静与理性。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定价遵循严格的精算原理与市场规律,不存在违背常理的超高性价比产品。切勿被这类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所蛊惑,避免盲目购买不切实际的保险产品。



4.警惕费用骗局


正规保险公司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除了明确规定的保费缴纳外,不会要求客户额外支付诸如审核费、手续费、保证金等不合理费用。一旦遇到此类要求,基本可判定为诈骗行为,应果断终止与对方的交流,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以维护自身权益与金融市场秩序。



点击下方图标  尊享线上便捷服

持续关注【重庆人保财险】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精彩福利

重庆人保财险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相关品牌宣传及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