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民歌《雪绒花》
奥地利共和国是一个中欧内陆国家。(什么是欧洲点这里)
与8个国家接壤,北面是德国和捷克。
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
其中,与德国的边界线有816公里长,是8个邻居中最长的。
疆域像一只鸡腿,国土面积只有8.3万平方公里,和中国重庆差不多大。
地处欧洲中心,奥地利是欧洲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就是欧洲南北商货的集散地。
奥地利是一个山地国家,地势西高东低。
阿尔卑斯山贯穿西南部,有三分之二的国土位于阿尔卑斯山地。
最高峰为大格洛克纳山,海拔3798米,是仅次于勃朗峰的阿尔卑斯山第二高峰。
境内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蒂罗尔州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的心脏,举办过两届冬奥会。
除了高海拔的阿尔卑斯山区,奥地利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什么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点这里 什么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点这里)
降水丰富,尤其在山区年降水量可以到达1500毫米。
奥地利的森林覆盖率约为46.7%,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
一条发源于德国西南的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流经奥地利东北部350公里,冲积出土壤肥沃的潘诺尼亚平原。(什么是河流点这里)
虽然平原面积不大,耕地只占了奥地利总面积的20%,但农业条件不错,农产品基本能自给自足。
奥地利的葡萄酒品质也很高,当地人流行喝新酒,每逢葡萄成熟采摘时节,小酒馆的主人们便纷纷在自家酒馆门口挂上一截松枝,宣告有新鲜的葡萄酒出售。
多瑙河西部联通德国腹地,东部还通往地处土耳其的帝国门户,两岸物产又很丰富。
很快多瑙河成为欧洲重要商道,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最初是河边的一个驿站。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蓝色多瑙河》也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奥地利地区在几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还出土了微胖界的维纳斯,现在藏在奥地利自然历史博物馆。
由于地处欧洲中部,古往今来一直是欧洲几大民族角力的舞台。
凯尔特人、罗马人、匈奴人、以及匈牙利的马扎尔人都在这里战斗过。
奥地利曾经也是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最东端,奥地利这个国名就是拉丁语“东方的边藩”。
基督教也随着这些外来征战者传入奥地利,今天奥地利人中有60%的罗马天主教徒。
相对于受新教影响的德国人,奥地利人在政治、文化、宗教上也更为保守,人们非常准时,重视礼节。
奥地利西北部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接壤,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里都是巴伐利亚公国的一个辖区。
奥地利人和德国巴伐利亚州人生活方式有点像,比如喜欢喝啤酒,穿皮裤。
今天占总人口90%以上的奥地利族人就是日耳曼民族,但德国人觉得他们是夹杂了斯拉夫血统的日耳曼民族。
德语也是奥地利的母语,奥地利人的德语受东欧语言影响较大。
德国人到了奥地利就像北京人来到山东,有点听不太懂。
和德国人一样,奥地利人也喜欢吃猪肉,自称为生活在猪背上的民族,维也纳炸猪排是他们的国菜。
据说今天日式炸猪排和上海炸猪排都是源于奥地利。
吃完炸猪排,奥地利人还要加一块巧克力蛋糕,健身教练气得要跺脚那种。
1156年,巴奔堡家族建立了以维也纳为首都的奥地利公国,标志着奥地利基本形成。
奥地利有很多盐矿,采盐业成为支柱产业。
哈尔施塔特盐矿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盐矿,现在对游客开放。
依靠盐业运输让维也纳商人成为多瑙河霸主,垄断了德国和匈牙利的贸易。
今天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境内的雷根斯堡是当年奥地利最大城市。
一百多年后,奥地利迎来了新主人——人人都是地包天的哈布斯堡家族,足足统治奥地利640年。
哈布斯堡家族也成为欧洲统治时间最长,统治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
一般人家开疆拓土都靠打仗,只有哈布斯堡家靠把妹跻身欧洲列强。
一位皇帝还说过一个名言,战神马尔斯给别人的东西,爱神维纳斯都会给我们,听上去很文明啊。
地包天把妹天团通过政治联姻,哈布斯堡家族以奥地利为基地,建立了一个幅员广阔的、多民族的、庞大的中欧帝国。
获得今天的西班牙、捷克、波兰、意大利、乌克兰和匈牙利等的大片领土,甚至连墨西哥都染指过。
王室喜欢奢华,大量豪华建筑出现。美泉宫、美景宫这些王公贵族的府邸都是巴洛克建筑的巅峰。
但最后为了保证血统纯正,把地包天基因代代相传,哈布斯堡王朝近亲结婚把自己玩完了。
为了迎合贵族们喜欢听曲儿这个爱好,音乐成为底层劳动人民的谋生手段。
最初,宫廷乐师是和仆人们住在一起的。
在哈布斯堡王朝慷慨资助下,奥地利诞生无数伟大的音乐家。
从海顿,到莫扎特,音乐正式从教堂走下神坛,走向剧院,奠定今天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
在莫扎特和指挥帝王卡拉扬的故乡——萨尔茨堡,人人都爱音乐,家家都在组乐队,街头演奏都是世界级水准。
1833年,舒伯特的朋友,指挥家莱特纳组建了一个名叫“艺术家协会”的管弦乐团,成为后来世界第一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在盛名之下,乐团大本营金色大厅变成一个游客集散地,只要钱给够,谁都能演,被人们戏称为金钱大厅。
奥地利经常要随时应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骚扰,维也纳两次被土耳其人围着打。
土耳其人撤退的时候留下了许多咖啡豆,从此,咖啡这种新的饮料在欧洲诞生了,奥地利也形成了特有的咖啡馆文化。
奥地利流行喝一种叫Melange的咖啡,咖啡和热牛奶各一半。
中央咖啡馆准备了250种欧洲报纸和杂志,比很多大学图书馆还多,力求做到咖啡在手世界你有。
因为距离维也纳大学很近,咖啡馆也成为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
这种文化氛围中,奥地利诞生了茨威格这样才华横溢又对世界充满责任感的作家,佛洛依德这样的精神分析大师,克林姆特这样的象征主义画家。
同时,维也纳也吸引了无数革命者来这里指点江山。
有流亡在此的斯大林,有办《真理报》的托洛茨基,还有当汽车工人的铁托。
还有考两次维也纳艺术学院失败的美术生,在咖啡馆门口卖画讨饭的奥地利小镇青年希特勒。
随着整个欧洲贸易转向大西洋,多瑙河地区经济逐渐衰弱了。
连续的战争失利,奥地利快不行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结婚了。
只好强行拉着匈牙利的手,成立了虐恋情深的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虽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奥地利人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其他民族匈牙利人、意大利人、塞尔维亚人等都备受歧视。
终于,随着1914年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死,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奥匈帝国解散,境内各民族独立,奥地利作为战败国土地被割让,经济瘫痪。
无奈向德国纳粹求援,主动成为德国一个省,从地图上消失了17年。
二战爆发,奥地利一度是纳粹最丑恶的帮凶,后期变成全民溃败的难友。
整个国家被沦为战场,维也纳就被轰炸了53次,歌剧院还被炮弹击中。
二战结束后,5000多名奥地利人被判刑,三分之一公务员被解职,整个国家都为战争付出深重的代价。
从1955年开始,奥地利发誓不要搞事情了,成为一个中立国家。
别看奥地利小,但矿产资源很丰富,尤其是同是阿尔卑斯山区国家瑞士相比。
冶金、电池、核工业所需要的石墨矿储量世界第一,建筑和化工领域需要的美菱矿产量世界第二。
还有铁矿、煤矿、连石油和天然气都不缺,很玛丽苏的配置吧。
随着战后政局稳定,经济也飞速发展,机械、化工工业走在世界前列。
如今的奥地利人均GDP超过5万美金,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同时还维持发达国家最低的失业率和犯罪率。
这样一个社会安定、生活幸福的福利国家,也是欧洲人最爱的度假圣地,旅游观光业收入占了GDP10%。
今天的奥地利生活着900万人口。
比起相对国际化程度高,对待移民包容开放的德国,奥地利人自认为是温和保守的性格,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们风景如画的家乡。
在国际舞台上,奥地利人很低调,很少没事瞎掺和国际事务。
低调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分不清奥地利和澳大利亚,奥地利人不得不一遍遍向人们解释说我们真的没有袋鼠~
奥地利人崇尚科学严谨,诞生了薛定谔、玻尔兹曼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随随便便就拿了20多个。
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多瑙河的迷人乐章。
曾经飞扬跋扈的中欧大帝国,到山地迷你小国,战争动荡已经过去,帝国虚无的荣耀随风而逝。
今天,茨威格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莫扎特的音乐在全球剧院夜夜上演。
我们生活的世界,国家的强大不在于疆域多么辽阔,帝王多么奢靡,而是公民能否过上平等富裕有尊严的生活。
只有上好的猪排红酒和巧克力蛋糕,还有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生活,才有流芳百世的魅力。
我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孙莹炜,奥地利,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
史蒂夫 贝莱尔 著, 黄艳红 译,奥地利史,中国出版集团,2009
音乐之声 1965,一战导火索 2014 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