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依稀可见彩陶姑娘,弹指一挥已是八千年时光
天水市位于狭长甘肃省的东南角,东边就邻着陕西省宝鸡市,也是甘肃省的东大门。
南边是临近四川省的甘肃陇南市,天水正好位于陕西、甘肃、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带。
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酒泉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比省会兰州还大。
天水这个名字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之一,据说源自于公元前 114 年“天河注水”的民间传说。
六盘山向南的支脉陇山是天水与陕西关中地区的天然屏障,因此,在历史上天水一带也被叫做陇右门户。
天水位于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以山地高原为主。
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是陇南山地,大部分地区海拔1100-1800米。
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是西部武山县的天爷梁,海拔3120米。
发源于天水以东定西市的渭河从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流经天水280公里,主城区就在渭河支流耤河岸边。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从上游地区带来大量的泥沙,在天水中部河谷地区沉积,形成肥沃的河谷盆地。(什么是黄河点这里)
作为一个跨界选手,以天水市区南部的西秦岭成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北部主要位于渭水流域上游,占了总面积80%以上。
南部是嘉陵江流域上游,西汉水自北向南穿过天水南部,两大流域支流众多,水量充沛。
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 天水年平均降水量500多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什么是温带季风气候点这里)
在南部亚热带林区的年降水量甚至可以到达1000毫米。
相对于日常干旱凛冽的大西北地区,天水河流纵横,气候温暖,就如同江南一般秀美。
学者推测在距今7000-8000年的时期,天水气候比今天更加温暖湿润,甚至出土了犀牛化石。
天水的河谷盆地也自带buff加成,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传说中国人的祖先伏羲和女娲就是天水人,伏羲看到渭河S型走向,从而发明了八卦图,今天天水还保留着中国最大的伏羲庙。
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天水有了梦幻般的开局,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
在秦安县的清水河谷发现了大地湾遗址,中国先民们已经开始养猪养狗,大搞农业生产,张家川县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大型粮仓。
同时,天水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粮食作物——黍的起源地,黍也叫黄米,至今都是西北地区常见的食材。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齐刘海少女这个陶俑,成为今天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甘肃人常说,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
直到今天,天水依旧出产众多炸街的农产品,几乎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例如麦积区的花牛苹果,秦安县的蜜桃,还有麦积区的花椒、甘谷县的辣椒、都是天水麻辣烫出圈的秘密。
公元前890年,秦人首领赢非子作为周王朝的养马达人,被周孝王分封了渭河以西的土地——秦亭,就在今天天水一带。
天水作为秦国的发祥地,也被称为秦州,拥有优质牧场,成为古代中国战马基地。
《诗经·秦风》的诗篇,有一半和天水有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的就是天水的靓女。
秦国统一中国之后,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郡和县为骨架的中央集权制度至今影响中国,最早就在天水一带做过实验。
天水市的清水、 甘谷两地建立的邽县和冀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
因为联通关中平原,沟通蜀地要道,直通河西走廊,还有充沛的粮草,在历史上作为陇右第一重镇,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天水一直是战争最前沿,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就是天水秦安县人。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割据称雄,天水地区成为魏国和蜀国反复交战的地方,给我们留下无数荡气回肠的史诗。
诸葛亮在天水BOSS直聘了蜀国大将姜维,姜维就是甘谷县人。
蜀将领马谡大意而丧失的战略要地街亭,就在今天天水秦安县。
到了宋朝,天水又成为北宋与西夏、金朝对峙焦点,还修筑了大规模堡寨,天水也多次被战争摧毁。
在和平年代,天水又成为东西交流的商贸大道。
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境内1600多公里,天水作为西出长安后的第一站,从汉朝开始就成为丝路商品集散地。
很多外国商人在天水搞钱,天水出土大量胡商陶俑。
从宋代开始,因为天水优秀的战马资源,和成都平原之间出现了茶马贸易。
成都周边产的茶叶,在汉中加工之后,就送到天水来交易马匹,天水还出现了皮草加工等手工业。
古代商路艰辛,危机四伏,商人们在旅途中渴望得到神灵护佑。
受了印度佛教在山洞里造像修行的影响,天水小陇山中一座142米高的孤峰——麦积山成为人们修筑信仰的高峰。
从十六国后秦开始,历经北魏、隋、 唐等10多个朝代1600余年的不断开窟造佛,成为今天和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
历史的烟尘散尽,自古各民族杂居,今天天水生活着290万人口,30多个民族。
人们守护着大地湾的穰穰满家,沐浴着天水关的秦歌汉舞,信仰着麦积山的普济群生。
陇山苍苍,渭水泱泱,天水人既有西北的粗犷豪迈,又不乏蜀地的秀美温柔。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希望我们都能一同走进这座渭滨垂钓的历史书页,探访敦厚平凡的秦陇人家。
我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黄建东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之城市特色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