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南怀瑾先生:《参同契》讲到很重要一个问题来了,用功的与明心见性的问题
文摘
2025-01-17 14:37
山东
第八集 卷五石头希迁禅师《参同契》
南师:今天我们《参同契》讲到很重要一个问题来了,用功的,与明心见性的问题啊。我们都晓得禅宗是佛法的心要啊,佛法的中心之心。一切的前面的
用功
、
加行、方便,这些法门都推开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怎么样见?怎么是见性?怎么是见性成佛之路?我们大家刚刚听完了《楞严经》,还记不记得《楞严经》讲见性成佛之路,怎么是见
?
见的问题在《楞严经》上怎么讲的
?
还记得吗?
很重要哦。我不晓得大家还记得没有?
大众:记得。
南师:佛也告诉我们,
“开眼见明”,我们眼睛张开是看到
,
明白。
“闭眼见暗”,《楞
严经》上的话,眼睛闭
,
关起来以后有没有见呢?
大众:有。
南师:有见。
所以佛也给阿难讲,问阿难,瞎子有没有看见
?
阿难说没有看见。佛说你错了,瞎子也在看见。等于眼睛闭起来,他看见是暗,明暗是两个现象。
“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能够见明见暗的那个东西,不在光明与黑暗上面,光明
、
黑暗是物理现象。也不在眼睛上面,眼睛上面是
“开眼见明,
闭眼见
暗
”
,
那是生理现象。生理现象跟明暗的光的现象,这两个都是外物,外面的东西。能开眼
闭眼
,
能见明见暗的,不在眼睛上,也不在明暗的光色上。所以明心见性这个见,不是在眼睛上,也不是在外面光明与黑暗的境界上。能见性,明心见性这个见,有四句话
,大家还背来没有,我当时叫大家背,哪几位能够背来
啊
?
大众: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南师:对,你们诸位,好,你们大家好像都背来。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不什么?
大众: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南师: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就不在这个眼睛见上,心见。明
心
是
智慧
的明白。这是一个大原则。学禅宗直接走即生成佛,这一辈子不管那些经教的这些花样道理,一概不问,禅宗简单明了,就是明心见性,走这个见性之路,明心。这是对于《楞严经》这一段。
那么我们打坐,现在《参同契》这一段,希迁祖师直接从这里讲得很明白。
“
当明中有暗
。
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
。
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
。
譬
如前后步。万物自有功
。
当言
用
及处。
”
那么他用中国文化把佛法的大要,很科学性地当面告诉你。譬如我们现在大家都打坐,打起坐来都不敢开眼,把眼睛闭到,闭到来你干什么?闭到你在看吗?也看。不过你不敢看外面一切的
事物
、
现象,怕事物
、
现
象看见了,心就跟到外面跑了。所以闭到眼睛以为是清净,其实你在闭到眼睛,心还是在里面跑,而且眼睛闭起来还在看东西,看那个灰灰、昏昏蒙蒙的,好像早晨天没有亮,晚上天快要暗了,看这个阴暗面。这个所谓大慧杲啊,禅宗后来大骂,
“默照”,就是冥……
古道师:
“默照邪禅”。
南师:
“默照邪禅”。就是守住了
,
大家,印度所谓讲冥谛,就看这个不亮也不暗,不黑也不白,浑浑噩噩,守住这个以为是做功夫,打坐,是个错误。
那么,他所以告诉你,从阴阳的道理给你
说明了
,
“
当明中有暗
。
勿以暗相遇。
”
其实我们白天看到光明,这是中国的《易经》
,
道家
的道
理。他不用《易经
》道家的话,所以《参同契》,东方圣人
、
西方(圣人)一样,《易经》、道家
,
懂了这个。明里头已经有暗,明是阳,暗就是阴。你说光明里头有没有暗呢?有暗。但是
“
勿以暗相遇
”。
当我们看到光明的时候,你看不到黑暗,其实光明里头就有暗
,
因为阳极里头就有阴。
“
当暗中有明
。
勿以明相睹。
”
到黑暗的时候有光明,但是黑暗
的
时候,我们眼睛只看到黑
暗,看不到光明。其实暗里头有光明。尤其这句话在曹洞宗、道家,打坐用
(
功
)
夫在道家,尤其在
《老子》
,用阴,不用阳。譬如我们打坐坐起来,眼睛一闭,你在暗中有明,坐好坐定了以后,自己里头有光明起来
了
。而且夜里打坐,你坐久了,眼睛张开,有时候突然,庄子所谓讲
“虚室生白”,道家
的
庄子。在暗中坐久了,心定了,忽然张开眼睛,黑暗里头看外
(
面
)
,一
切东西同白天一样。那个光明
,
“
暗中有明
”。但是平常人呢?“
勿以明相睹
”。这
个是理上叫你认清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那么实际
上
“
明暗各相对
”,明跟暗是
对立的。《楞严经》用两个字
,
明暗各相
“代谢”,代
表的
(
代
)
。明来了暗去了,暗来了明去了,表面的现象。他进一步告诉你,懂得中国过去,佛
(法)
没有来,已经讲过
的
,道家、
《易经》
都有。明里头已经有暗,暗里头又有明。所以生中有灭,灭中有生。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分不清的。它是一个东西两个混合体。所以
“
当暗中有明
。
勿以明相睹。
”
暗来你就当暗而定,暗也是光。所以我平常给你讲,你要认识自性的光明,青黄赤白都是黑,这都是光
色
,啊,
光能
,
它不属于青黄黑白
。
这个要搞清楚。
所以呢,
“
当暗中有明
。
勿以明相睹。
”
也可以说,暗中
,
有时候黑暗里头打坐,夜里打坐,你反是看到光明。一看到光明,大家不懂,没有智慧,抓住光明
,
有功夫了,
“哎哟,真的有道啊!我黑暗里头,眼睛闭到看到一片光明,哎哟,我得到灵丹了!我得到佛菩萨的光明
。
”就完全错误。这是生命自然的,宇宙的法则同生命的现象一样。所以这两句话另一个意义说,
“
当明中有暗
。
勿以暗相遇
。
”
你不管暗。
譬如我
们
两个(眼
睛
)
一闭,在光
明里头就看不见了,你不要守这个境界。
“
当暗中有明
”,定久了,有光明起来,你不要认为这个光明就是悟道了,明心见性了,这
就是我悟了
,
那你错误了
,
“
勿以明相睹
”。
“
明暗各相对
”,这两个现象
,能见明见暗,刚才提到《楞严经》,同他的道理告诉你一样,所见的不在明暗上。
所以
“
明暗各相对
”,他互相明来暗去。《楞严经》告
诉你,暗来
就
明去。
犹如
“
前后步
”
,前脚走了,后脚来,后脚走了
(
前脚来
)
,
阴过去了阳,阳过去了阴。所谓
明心见性那个见,所以你用功的时候,譬如我们打坐,你懂了这个,打坐起来根本就不理这个现象,都不是。但是并不是叫你不要这个现象,现象你也推不开,这是生命自然摆在前面,不过摆在前面不理而已了。等于我们桌子上有吃的东西,我不要吃嘛,不吃它不动念,这个东西摆在那同你没有关系,你要先找自性。
所以
“
万物自有功
。
当言
用
及处。
”
所以讲到光明,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能见暗见明,那个不属于光明与黑暗的上面,明心见性是指那个见。所以宇宙万物
“有”的方面,自然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规范。
“
当言
用
及处
”
,我们现在用言语给你表达出来就不是禅了。用语言只好给你讲清楚,言语讲的
是它作用上面,体上无话可说,体是空的。啊,空是个,一切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但是要向你表达的时
候,一定属于有相、有用的地方。所以
“
万物自有功
。
当言
(用及处
)。
”
“
事存函盖合,
理应箭锋
拄。
”
这
个
说
理就是
事,成佛悟道这个理,悟什么?
悟这个理。《楞严经》我们刚讲完,
“理需顿悟,乘悟并销。”悟到,懂得了。由理懂得了,就没有理了,就变成事了,就
是功
夫。事到了以后就是
理,功夫到了
。
啊,
“
事存函盖合
”
,这个事情啊,理跟功夫两个配合为一,
你
懂了道理,功夫做不到,你白学佛、白修道了。
“
函盖
”
是什么?一个东西,喏
,
这个茶杯是函,这个盖子是盖,事跟理要配拢
来
。
“
函盖合
”
,要合得起来,两个刚好相对,就不通风了,混合在一起了。
“
理
应
箭
锋拄
”
,道理
呢?像射箭一样远远打中。我们射箭等于打枪、打靶子,有个圆圈,你每一枪
,
每个箭要射到中心去,
“
箭
锋
拄
”
,
要插进那个中
心
。你如果不懂理,跟事两个不合的道理没有用,就
是偏见,
见取
见
,没有用。所以
“
事存函盖合
。
理应
箭锋
拄。
”
刚对
到,中心
。
“
承言须会宗
。
勿自立规矩。
”
所以一切经教要通,一切祖师的话,用功的要
明白。成就先圣先贤的语言,
就是诸佛菩萨的
经典,都要会之于心。
“
须会宗
”
,会到那个中心的宗旨里头去,会到心性道理上去。
“
勿自立规矩
”
,
不要自己乱加注解,玩聪明,有偏见
的
加上许多的道理。
“
触目不会道
。
运
足焉知路。
”
所以真正明心见
性,参禅,
“
触目
”
,一看到东西已经回到心性方面,已经悟道了。所以祖师有见桃花
而
悟道,听声音而悟道,打破东西也可以悟道,跟人家对面一笑也可以悟道。
“
触目不会道
”,
处处皆是道,
因为上面有一句话,
“
门门一切境
”,下一句是什么?
大众:
“
回互不回互。
”
南师:哎,对了,都有
关系。
所以你有智慧的人悟道很容易,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修的
。起心动念
,
“
触目
”
,都在
道中
。
道就在心中,就在目前
。
“
运
足焉
知路
”
,你
不懂这个宗旨啊,你尽管走。两个,我刚才前两天讲《楞严经》比方,白老鼠在笼里爬坡一样,永远在爬,嘿,你根本没、前途无路。你
看
你
很用功,一天念咒子啊,念佛啊,拜佛啊,吃苦耐劳啊,非常用功,与道不相干,不是心性的道理。
“
进步非近远
。
迷隔山河固。
”
这是勉励人家的话,真的悟道,进一步,没有可进,就在本位上,进到哪里去啊?
啊,
就在你立足点上,一步都没有进。譬如我们走万里路,两个脚走万里路,你说走了多少?就在你本位上这一步。这个脚抬出去就是,没有一万步,就是这一步。
“
进步
”
也
不是近,也不是远,处处会之于心
。
“
迷隔山河固
”,
你自己当下这一念不认识,你去用功夫修道,越来越远了,永
远
修
不会
。
“
谨白参玄人
。
光阴莫虚度。
”
他就是这么几句话给你讲完了。
那么《参同契》
的应用
,
重点
就是几句话,
“
门门一切境
。
回互不回互。
”
啊,
“
当明中有暗
。
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
。
勿以明相睹。
”
够用了,其他的都是不相干了。
那么,跟到来是
,
希迁禅师,要看呐
,
要研究,
《指月录》
要带来了。青原禅师怎么悟道,再看接引石头是怎么悟道,石头做了这个,然后来的石头禅师的弟子就很伟大了,是什么人啊?
某人
:药
山惟俨。
南师:药山,在江西人,这位大师就很、他的运气好,碰到
。
唐朝的文章、文化
改变,就在药山禅师
一个人,是在药山手里。唐朝不是这个出了个韩愈吗?皇帝唐代宗
(应为唐宪宗)
要到法门寺,法门寺在陕西啊?
古道师:是。
南师:要把这个佛骨请到长安,到皇宫里供养。那个时候,现在陕西
(宝鸡扶风县法门镇)
到西安火车吧?有吧?
某人:有。
南师:一个钟头吧?
两
(
个
)
?
天风师:就一个钟头,对。
南师:对吧,当年把佛骨请来要多少路啊?要万人空巷到皇宫给皇帝看一看,拜一拜,供养几个月送回去,那个消费大得不得了啊!而且那个时候和尚满天下,
太多了,那个时候和尚大概全国有十几万
呐
,那个时候
(
信佛
)
的人口太多太多,
整个
是佛教的天下。所以韩愈出来反对,经济问题、国计民生的
问题。他意思
是
说,
皇帝
,
不过他用的文字用得不好,又批评了和尚,对于佛很少批评啊。对于
这个
佛教好吃懒做的,违反中国文化,生产问题,经济问题,还有呢,出了家不管父母,当然没有儿女了,这些不孝顺都在反对之列。所以韩愈遭贬了。
可是韩愈呢,这是他个人的思想啊,在政治上受了这个打击,他是提倡一代
(文风)
,等于我们用西方语言来讲,他是唐代的文化大革命从他手里开始,他就是
,
这个在西方文化就是文艺复兴。他提倡把文章的题材,学术的题材改革、变更过来,不要走那些文言文写得那么高深莫测,大家看不懂,道理也搞不清楚。是他手里开始。
他的弟子就是李翱。这个人影响很大,他师徒两个啊,文章都是第一。李翱就是见了药山禅师以后啊,明心见性。他所以回来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你们出家的和尚、修道的、讲中国儒家文化必须要读,叫《复性书》。
啊,
《古文观止》
好像收的有吧?
天风师:《复性书》,对。
南师:啊,《复性
(
书
)
》
。就是说,恢复自己明心见性,儒家的明,他由佛家的明心见性,在药山禅师那里悟道以后,回转来找中国的文化,儒家道家本来有啊。但是呢,他也同希迁禅师一样,等于东方圣人
、
西方
(圣人)
是一个东西嘛,不过他没有讲佛不对,也没有讲
,
他就写做学问、读书,就
是
一定要明心见性。所以《复性书》就引发了后来,在他以后,到了宋朝就有理学家的出现。那么从他这篇
文(章),中国
的道家修神仙之道也变化了。所以中国在唐代真正形成儒释道三家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是李翱这篇文章出来最大的影响。韩愈的弟子。
韩愈被贬到潮州以后,到广东以后,他参禅了。他也悟了。不过还没有他的学生李翱的成就。李翱当时后来做了四川一方面的诸侯,很了不起的。哎,有没有做过四川诸侯,好像有,我要想一想,查一查,历史上
(
李翱(
772-836),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
)
。那么重点呢,都从曹洞这个来,药山禅师。药山禅师真是了不起的人。药山以后呢,才有《宝镜三昧》。云岩禅师著的,传给这个曹洞的良价禅师。那么这个叫做《宝镜三昧》。从来
,
曹洞宗这个《宝镜三昧》,像唐
代
里
,就是等于密宗的密法,得法的弟子、入室的弟子、入门的弟子,他
就
给他看。这个里头就牵涉到刚才这个《参同契》,牵涉到道家的《参同契》
《
易经
》,
儒家的
文化,佛家,三家合一的。这个是《宝镜三昧》啊。《宝镜三昧》呢,我想明天开始了,今天先提一下,回去
(准备)
。
古道
师:
“
如是之法
”
。
南师:
哎
,这个锦扬抄的从哪里?
古道师:
“
如是之法
”
开始
。
南师:
“
如是
”,
前面还有啊
?
古道师:没有,就是
“
如是之法
”
开始。
南师:不是,你在《指月录》上抽出来,上面有一句话是哪个交给这个
……
谢锦扬:洞山。云岩
禅师他
,
后面
…
…
南师:
哎
,交给洞山嘛。
古道师:洞山交给这个曹山本寂的时候有一段对话,他说我从师父那里得到这个。
南师:对对。
古道师
:
他
说
“
如是之法
。
佛祖密付。
”
南师:
“
如是之法
”,
所以上面有一句么,这个由你抄啊。交给
他
的
啊
,
“
佛祖密付。汝今得之
。
宜善保护。
”
古道师:
“
吾于先师处
”
吧,好像。
好像是这样。
“
吾于先师处
”吧,好像。
谢锦扬:你看看这个,这是重新写。
还没写好。
南师:对啊,你们给他们
,
他们书都有吧?
大众:有有有。
南师:那就明天开始吧,今天到这里,好
不好
?
大众:好。
高兴就好群
高兴就好群、高兴就好微拍堂公众号
最新文章
南怀瑾先生 | “定力”的修养
南怀瑾先生:有种境界别有天地,不是俗情所能想象圣贤智慧课堂
南怀瑾先生:听了种点善根,程度没到,不要乱修
南怀瑾先生:对付色身气质的变化,起码三年的专修是绝对需要的
南怀瑾先生: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爆发开悟,碰上了千万别错过
黄宾虹册页小品山水欣赏大寿艺术空间
南怀瑾先生:教育跟着西方转,实在是严重的问题
南怀瑾/我学到“天下第一拳”。
实修│《生命科学研究》:注意哦,念佛也好,修止观也好,统统要知道四个字,知时知量
南怀瑾先生:失身又失心,现代人这种精神失常,中医叫“失心疯”
南怀瑾先生 | 《信心铭》
南怀瑾/大年初二:脉解心开,不禁哑然一笑
南怀瑾先生:几十年辛苦得来的秘密都告诉大家,可惜大家不重视
高僧劝南怀瑾先生出家,得到的答复出人意外
南怀瑾:自在神通 绝对实相
南怀瑾先生:有些人打坐能看到东西,会知道一些事,大家千万不要走这条路,最好将它关闭了
南怀瑾先生:这二十句由普通人开始,修到长生不老乃至超凡入圣,都说完了
南怀瑾讲《指月录》第七集:真正说如何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际上是都听到这句话,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这是个大秘密
南怀瑾先生:明心见性是实相般若,求证到必须要禅定,境界的般若
[造化出奇境 笔墨生意韵]黄宾虹的山水画
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1965-1966
南怀瑾:自在神通 绝对实相
南师讲:“散而为炁,聚而成形”的神仙境界,还在欲界,他的乐不同
南怀瑾先生:只要你是那块料,够得上法器,善知识会来找你,成就的人都想找个好学生
南怀瑾先生:真正的佛法,不会有末法时代的
南怀瑾先生 | 关键在“风大”
花魁献瑞,香满华堂——“砚池画斋”梅花盆景展
南怀瑾先生:不要另外找老师了,这就是老师,所有方法都透露了
南怀瑾先生:打坐自有秘密与好处,转变身体,非靠打坐不可
南怀瑾先生:《参同契》讲到很重要一个问题来了,用功的与明心见性的问题
花魁献瑞,香满华堂——“砚池画斋”梅花盆景展
花魁献瑞,香满华堂——“砚池画斋”梅花盆景展
杨定一博士:把时间的特质消除,一个人才可以真正自由起来
2025年最接地气的春联400副!(收藏备用)
南怀瑾先生:你们学禅宗,这叫做禅宗
南怀瑾先生:这是带领你们看看禅宗
南怀瑾/生死看开才能修道
南怀瑾语录:做到空掉身心
南怀瑾先生:你智慧还没成就,不要吹嘘说自己已通任督二脉,小心出问题
真的热爱一件事情,就必须完全没有野心 | 克里希那穆提
南怀瑾先生:如何悟道,如何证道,如何修道,南阳忠国师这一篇都有
气充足了,运气会好,财也跟着来
南怀瑾先生:修行要懂得观察居所的风水,不适宜修道的地方总是有麻烦的,除非你有愿力
南怀瑾先生:男女纠缠在爱欲里面时,身体的液体和荷尔蒙变化发散,禅定工夫就跟着垮掉了
实修│《生命科学研究》:借假修真
南怀瑾先生:遇到恐怖魔境,切记此理,否则真会落入魔障
南怀瑾先生: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爆发开悟,碰上了千万别错过
孙过庭草书春联
南怀瑾先生 | 关于定力
南怀瑾/千丈岩前倚杖黎,有为须极到无为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