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观过非遗春节 | 庄河剪纸

时事   2025-01-29 07:51   辽宁  





△图片来源: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12月4日

“春节

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文本中是这样表述的

春节,在中国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


在这时,人们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迎接新年,祈求好运,庆祝家庭团聚,促进社区和谐。


这种庆祝的过程被称为“过年”。









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开始打扫房子,贴春联和年画,储备粮食并准备食物。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熬夜迎接新年。在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服,祭天地和祖先,并向长辈、亲戚、朋友和邻居致以新年问候。节日活动包括社区举办的庙会、社火和灯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2025乙巳蛇年

我们迎来了

第一个“非遗版”春节

中国春节(Spring Festival)

春节假期期间

大观新闻

将特别推出

“跟着大观过非遗春节”

每天展播与节庆习俗相关的

本土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充盈节日氛围的同时

进一步展现

大连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庄河剪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庄河民间剪纸

广布于庄河城乡

是历史上由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

及对美的发现而产生

且伴随民间生活习俗逐步成熟

并在民间世代流传

据史载

剪纸源于古代

始于汉代,兴于晋代

明清两代盛行


△著名剪纸艺术家韩月琴

为蛇年春节创作的《金蛇狂舞闹双春》

(图片由苏杭工作室提供)


庄河剪纸沿袭了古老的传统样式和表现手法。在平视构图、平面造型、镂空效果和连接关系以及强调装饰、讲究纸感刀趣等基本形态上,保持了传统剪纸的共性特征。


从清末民初一代剪纸人到现已年逾古稀老人传承下来的剪纸样式看,庄河剪纸多是黑白剪纸,以阳刻为主,兼以阴刻。


广为流传的剪纸类型有窗花、棚花、团花、墙花(角花、炕围边花等)、喜花及单纯的剪纸画等。


·


庄河剪纸的产生和演绎过程,依附特定生活环境及民间习俗而存在,其表现题材与内容集中反映出民间百姓祈福纳祥、祛邪避灾的愿望。特别在时令节日、婚丧寿宴、生儿育女、居家生活装饰中显得格外突出。


庄河剪纸
春节


庄河剪纸艺术表现形式简单、适宜民间百姓动手实践,其表现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融入乡土民俗,其艺术形态与民间百姓的审美情趣产生共鸣。





本条微信由大观新编辑制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观新闻(微信号:Daliandaily)


编辑:幽幽

美编:张强

校对:王涛

责编:秋菊

主编:李元臣

监制:穆军、侯智良

大观新闻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