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作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同期活动,2024第二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召开。论坛以“源头引领 聚力同行”为主题,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汇聚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政策制定者,聚焦我国医药工业前沿技术创新与全球医药合作,共同探讨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生物医药技术国际趋势与生物经济、全球医药创新技术发展趋势等热点议题。本届论坛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论坛伊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主席寿子琪,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孙咸泽,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等嘉宾受邀出席论坛并致辞。
陈竺和与会嘉宾共同回顾和展望三十余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辉煌历程。党和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将创新发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让我们倍感振奋。特别向长期关心支持、引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各位同道、各位朋友致以崇高敬意。
创新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他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创新。首先是源头创新。在药物研发的全过程中,临床医生、医药企业、公共卫生领军人物、监管体系、医保体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一个环节的创新,都是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的关键;其次是监管科学创新。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以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安全、高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最后是保障科学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持。
他表示:“药品创新有其独特的规律,我们必须尊重并遵循这些规律。我希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承载着实现人类健康、幸福生活的历史使命,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创新人才聚集,是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发展基础,期待上海加快凝聚创新人才,加快激活创新源头,加快释放发展的活力,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寿子琪在致辞时指出,生物医药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实力竞争的核心赛道,是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坚持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必须强化时代担当。源头创新极端重要,是国之所需、民之所需。希望广大民营企业乘势而上,担当作为,再攀“高寒带”,再闯“无人区”,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的“中国药”。坚持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必须打造人才高峰。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育是源头创新突破重围的重中之重。要完善自主培养方式、集聚行业顶尖人才、优化评价激励机制,更好激发行业人才的创新活力。坚持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必须营造最优环境。源头创新需要各方联动赋能,激活各类要素,构建更加优质的创新环境。要完善投入机制,吸引更多资本流向源头创新;要贯通产学研医,推动建设创新联合体,加速成果转化应用;要统筹内外资源,强化监管、医保、临床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引导企业主动链接国际资源,进一步探索源头创新的新范式、新方向。
复星医药与复旦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迈上新征程。面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变革和全球市场扩张,复星医药凭借其在创新、全球化方面的战略布局,成为行业典范。复旦大学在生命科学和医药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创新平台,将深化与复星医药深化合作,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转化,打造国内外领先的创新高地。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致辞,他表示:“复旦大学与复星医药渊源深厚,合作密切,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期待校企携手同行,继续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为‘健康中国’乃至全球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孙咸泽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式深刻变化,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渗透。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研究新思路、探索新方向、交流新经验。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重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形态和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实现从AI模型优化分子到合成路线设计,再到自动合成、自动分析、自动筛选。标志着生物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迈上注重原始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尚玉英指出,上海将围绕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审评审批、产业化落地等关键环节,强化全链条创新、全链条改革、全链条赋能。聚焦mRNA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力争在新药研发上取得突破。同时,坚持全球视野,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高风险、高价值的科学研究。此外,针对创新成果转化的各个阶段提供政策支持,加速审评审批流程,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推动中国原创新药和器械走向全球市场。
当下全球生物医药发展处于低谷,宋瑞霖呼吁,中国医药的源头创新及产业创新亟需政策支持,需要更宽松的发展政策和市场环境。他认为仿制药是公共产品,必须保证老百姓用得起,而创新药首先要能让老百姓用得上,没有完善的市场就不能可有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期待着有更多的担当者和更多的改革者能够引领产业向前发展。
郭广昌表示,创新一定要从需求出发,围绕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展开。复星一直坚持全球化,未来也将继续坚持全球化发展,包括加大全球研发能力的提升、临床能力的建设、全球销售网络的建设。我们要加大力度,做双向赋能的创新,和全球最好的企业合作。实现人类寿命快乐地活到121岁的美好愿景。
源头创新作为生物医药全链条发展的前端,是推动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论坛现场,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和院士、临床研究领军专家,头部机构及药企代表,共讨源头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健在《中国肿瘤新药研发》主题分享中介绍道:“近年来,中国的抗肿瘤药物及肿瘤治疗方案的增速是最快的,未来仍会保持这样的趋势。但在药物研发及创新的过程中,要避免内卷、同质化,原始创新的过程中要保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追求。同时,在原始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围绕临床需求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积极拥抱新兴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安)主任陈志南在《生物医药技术国际趋势与生物经济》主题演讲中表示:“上海是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源头和集聚地,也是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楷模。精准医疗之下,我们的不断突破人类边界,使得大量疾病看到了希望,并实现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解决温饱到营养多元、追求产能到到坚持生态、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艰苦医学创新路上的“离经叛道”》主题演讲中表示,医学发展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人类对生存的欲望、对生活的追求是推动医学变革最核心的力量。医生不仅传承知识救死扶伤,更承担医学创新、推动医学进步的使命。我们尊重患者最基本的需求,变革医学技术与理念,缩短学习曲线,避免闭门造车,联合各个专业,尊重医学力量和科学伦理。
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中,除了科学的探索,企业的角色同样不可或缺。企业不仅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推动产业发展、创新和竞争的核心力量。复星医药作为整合式创新引领者,董事长吴以芳带来企业视角下全球创新研发策略的分享。他表示,复星医药自1994年成立,通过并购快速布局制药业务。历经三十年发展,复星医药始终围绕未被满足临床需求,形成了开放的创新体系,积极拥抱全球一流人才和创新技术。当前,复星医药聚焦实体瘤、血液瘤及免疫炎症等核心领域,多款创新产品实现全球布局。同时,与高校、研究型医院展开合作实现源头创新,加快创新成果持续落地,培育更多人才。未来,复星医药将立足全球思维,积极推动全球运营能力的建设。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源头引领,聚力同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来自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瑞金医院、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复星医药的代表,在参会领导及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各方在生物医药源头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分享了当前全球医药创新技术发展趋势。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飞速发展,涵盖了生物学机制、技术路径、给药方式、疾病领域和创新加速等多个维度,这些创新正在改变疾病治疗的范式和结局。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扮演关键角色,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此外,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对于推动生物医药的源头创新至关重要。中国正逐步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从模仿创新(Me-too)向同类最佳(Best-in-class)转型,并积极探索首创创新(First-in-class),以全球新为标准,展现出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药物创新的广阔舞台上,中国科学家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为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不断探索和努力。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柴人杰现场和大家分享了《耳聋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报告,介绍如何将耳聋基因治疗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再到临床,实现世界范围内领先的“从0到1”的创新突破。
科睿唯安副总裁,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事业部亚太区负责人Andrew O’Brien,与大家分享了跨国企业在关注精准医疗和真实世界数据上的探索经验。药企与高校院所的创新与研发合作,可以参考全球数据的动态趋势变化。全球数据挖掘也正加速赋能临床需求驱动的药物创新。以数据作为驱动方法,找到更加高效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解决更多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
随后,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 CEO王兴利主持了题为“产学研深度融合 注入‘源头’活水”的圆桌论坛。瑞士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深圳阿尔法分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Horst Vogel,上海大学副校长王从春,原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积宗,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和风湿免疫科主任徐沪济,艾昆纬副总裁、大中华区商务解决方案总经理邵文斌,复健资本联席CEO兼新药创新基金总经理崔志平,复宏汉霖CEO朱俊围绕源头创新、产学研结合现状,从各方角度进行了分享。
论坛嘉宾们表示,临床需求在源头一公里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源头创新应当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一体化发展。校企合作中,企业要关注学科体系建设、知识体系创新和人才培养;校方要关注成果转化、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同时高度重视医生在临床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唯有做好多学科的交叉分享,把产业知识带到院校、研究机构,把院校研究带到临床应用,并同步进行监管保障、评价体系等体制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源头创新的转化落地。
上海是中国现代医药产业的重要发源地,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新一轮生物医药“上海方案”将全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不断汇聚“政产学研医用金”多方力量,持续推动源头创新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论坛最后,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会长、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兼监事长、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我们做医疗行业,最大的初心始终是拿出更多的好产品,辨识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让大家活得更健康、更幸福。复星医药始终围绕的目标就是做更好的药,做更创新的药,做更难做的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管理层、创业者不断传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