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联合国10月8日电(记者潘云召)联合国安理会8日发表主席新闻谈话,强烈谴责6日发生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真纳国际机场附近的恐怖袭击事件。
安理会成员在主席新闻谈话中向受害者家属以及中国和巴基斯坦政府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慰问,重申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均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强调应将恐怖主义行为的肇事者、组织者和资助者绳之以法,并敦促所有国家根据国际法义务及安理会决议,与中国和巴基斯坦政府就此积极开展合作。
主席新闻谈话指出,任何恐怖主义行为,无论其动机如何、发生在何时何地、由谁实施,都是犯罪行为且不可原谅。各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义务,采取一切措施打击恐怖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的威胁。
6日晚,卡西姆港燃煤电站中方车辆在卡拉奇真纳国际机场附近遭遇恐怖袭击,造成中巴双方多人伤亡,其中中方2人遇难、1人受伤。恐怖组织“俾路支解放武装”的分支“马吉德旅”宣称实施了此次袭击。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敌,是对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挑战。近年来,受国内外安全形势影响,在巴中国公民、项目和机构频遭恐袭。中巴双方为此进一步深化反恐安全合作,构建反恐统一战线,形成新的全流程安保措施和升级版安保合作机制。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安全形势急剧恶化,战争冲突此起彼伏,地缘政治空前紧张,恐怖主义再度进入活跃期,一些恐怖势力在动荡地区趁乱坐大成势,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严重冲击着全球发展与安全,国际反恐斗争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打击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面对翻新迭代、层出不穷的国际恐怖主义新威胁,面对复杂严峻、烈度升级的国际反恐新形势,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团结、深化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要坚持多边合作,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和保障每个国家的安全,携手打击恐怖主义。要坚持国际法治,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全面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大相关反恐决议以及《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重视各方合理安全关切。要坚持综合施策,树立系统观念,注重从源头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要坚持赋能增效,加强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反恐能力建设。要坚持平等尊重,坚决反对在反恐问题上持“双重标准”,坚决反对反恐政治化工具化。
中方积极承担和履行国际反恐义务,不仅有力推动本国反恐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实践,而且广泛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为全球和区域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中方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系列反恐怖主义决议,先后参与了十余项全球性反恐怖主义公约。中方积极倡导区域反恐怖主义合作,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推动制定《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等一系列文件,开展司法合作、联合反恐怖主义演习。中方通过建立执法部门和边境地区反恐怖主义领域会晤交流和对口合作机制,在情报信息交流、边境管控、案件侦办、打击恐怖融资等方面,与数十个国家开展了务实交流与合作,有力推动了全球反恐怖主义治理。中方历来主张反恐必须标本兼治,提出并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此次施袭的恐怖组织——“俾路支解放武装”是一个被巴基斯坦政府取缔的恐怖组织。
该组织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
冷战结束后,“俾路支解放武装”失去苏联支援,逐步向西方情报机关靠拢。
其政治主张从早期的“争取在俾路支建立社会主义”,演变成攻击“巴基斯坦攫取俾路支省资源”,政治诉求也转变为要求俾路支省从巴基斯坦独立出去。
多次针对中国机构和人员实施恐袭。
此次并非“俾路支解放武装”等巴基斯坦恐怖组织首次针对中国公民和中国驻外机构开展袭击。
2018年8月11日,一辆搭载中资企业员工的公交车在俾路支省达尔本丁地区遭遇自杀式袭击,当场造成包括9名中国公民在内的13人遇难。
2018年11月23日,三名武装分子试图袭击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引发激烈枪战,袭击造成两名巴基斯坦警察身亡,所幸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安然无恙。
2022年4月26日,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校车遭遇自杀式袭击,造成3名中国公民遇难。
2024年3月26日,中方企业承建的开普省达苏水电站项目车辆在途中遭遇恐怖袭击,造成5名中方人员、1名巴方人员遇难。
文章来源:北京反恐
素材来源:新华网、反恐研究、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