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七十载 同心筑梦新怒江 | 高山峡谷间 旧貌展新颜
政务
2024-12-21 15:19
云南
沧海桑田,边疆巨变。1954年8月23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正式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怒江州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书写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恢宏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怒江各族干部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作出“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为怒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给予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的怒江,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走进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露天矿山剥离工程现场,只见数十台矿车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完成装料、运输;冶炼厂里,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对矿石进行破碎、筛分、洗选……提炼出的锌锭、锌金属、铅金属等,通过市场化方式对外销售,一部分出口至东南亚各国。这样繁荣的工业生产景象,在建州初期是不可想象的。当时,我州多数地区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经济总量和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全州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就,较1954年,地区生产总值从593万元增长到262.09亿元,翻了11番,年均增长12.7%;人均GDP从32元增长到4.85万元,翻了9番;规上工业总产值翻了12番,年均增长1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了12番,年均增长13.3%;产业投资翻了16番,年均增长16.7%。三次产业结构由1954年的88:6:6调整到2023年的16:39:45,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如今,全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5万亩,预计2024年草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将突破20亿元,带动16.5万果农人均增收3400元以上,怒江已经成为全国草果核心产区和全省最大的草果种植区。兰坪百亿绿色铅锌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华、黄登电站投产发电,“秘境怒江·户外天堂”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草果飘香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保泸高速公路怒江大桥
路,一直是制约怒江发展的最大瓶颈。70年来,怒江围绕发展修出了一条条民心之路、发展之路、幸福之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初期,境内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跨江桥梁,仅有600多公里的人马驿道,各族群众靠溜索、竹筏和猪槽船过河渡江。“隔江喊话听得见,见面却要三四天。”说起10年前的交通状况,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石登乡三角河村农产品经纪人余石仙感触颇深。“以前到各个村民小组收购农产品,只能徒步,费时费力。现在,一天就可以跑三四个村民小组。”余石仙说,一条条致富路、产业路,一座座跨江大桥,繁荣了乡村商贸,带动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鼓起了群众的腰包。经过70年不懈努力,怒江州高山峡谷间旧貌换新颜,城乡面貌悄然蝶变。如今,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独龙族群众彻底告别了每年长达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全州建成各类跨江桥梁160座,完成“溜索改桥”工程36座,彻底告别了在溜索上惊心动魄过江的历史;随着保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兰坪丰华通用机场建成通航,结束了怒江不通高速公路、没有机场的历史;怒江美丽公路惠及沿线3个县(市)19个乡(镇)30余万群众,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88%;建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7个,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试点等项目受益农户7.2万户;网络信号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100%全覆盖,独龙江乡成为第一个整族用上4G网络、全省第一个开通5G电话的乡镇。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怒江州境内有32.41万公顷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保护区总面积近80%。有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16553公顷,占全区的21.8%。保护区内有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干流和沘江河等众多支流。日前,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拍摄到贡山羚牛的高清影像,画面中,羚牛们穿梭于林间,悠然觅食。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怒江金丝猴、灰腹角雉、云猫、贡山麂、黑熊、小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70年久久为功,让作为祖国西南重要生物生态安全屏障的怒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推进“怒江花谷”、怒江大峡谷环境提升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等生态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672.54万亩、封山育林234.42万亩、义务植树4188.54万株,森林面积达1744.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77%,位居全省第三;全州林地占国土面积比例、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林木绿化率、林分平均蓄积量4个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怒江、澜沧江干流和独龙江水质达Ⅱ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2019年,贡山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如今的怒江,青山如黛、碧水如练、生机勃勃,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怒江金丝猴
六库城区夜景
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一大早,泸水市六库街道团结社区新建的棒球加工就业帮扶车间里,数十名工人正飞针走线缝制棒球。“我刚开始学,一天能缝制20多个棒球,每月收入1800元左右。”团结社区居民金晓花说,她因家中有小孩需要照顾不能出远门务工,得知家门口新建了棒球加工就业帮扶车间,便报了名,经过培训后很快掌握了棒球缝制技术,现在可以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务工增加收入。建州初期,怒江各族群众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刀耕火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千脚落地房是主要传统民居。脱贫攻坚之前,全州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56.2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怒江彻底摘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帽子,超过10万人搬迁入住城镇,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因地制宜“招小商”、办小微企业和帮扶车间,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全州26.4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9万人,其中15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2.41万人。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一村一幼”,公办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98.6%、98.24%,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2.65%、91.64%、90.16%。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床位数较建州初期分别增长了15.6倍、47.5倍,实现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零的突破。医保参保人数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100.55%,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70年感恩奋进,70年辉煌铸就。怒江每一寸土地都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每一点发展变化都凝结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以及各级各界的帮助支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怒江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怒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三步走”奋斗目标,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怒江实践的新篇章。来源:怒江融媒
扫一扫 关注我
编辑|叶 青
责编|施晓翔
审核|叶 青
监审|杨建伟
投稿邮箱
2043781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