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广西日报》第16版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韦国善理论文章《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将文章全文转载分享如下:
促进边疆民族地区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共生共存模式,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边疆地区的幼儿师范院校肩负着为边疆地区学前教育事业输送“源头活水”、培育“育人良师”的使命,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引领与根基支撑作用,是推动边疆地区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筑理念基石,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初心。幼儿师范院校当秉持“教育报国、民族共融”理念,从根源上校准育人“航向”。在学校顶层设计层面,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制定全过程,让“四个共同”意识成为幼儿师范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核心关键,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深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素材,讲述古往今来各民族携手共进的好故事,触动学生心灵,厚植民族一家亲情怀;同时,拓展课程思政“辐射圈”,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专业课中融入民族团结视角,剖析边疆幼儿认知特点与民族文化环境关联,让未来幼师明晰自身在传承民族文化、凝聚幼儿民族认同工作当中的角色定位,从入学起就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职业理想“底色”。
强师资锻造,锤炼深谙民族文化的学前教育尖兵。边疆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锤炼锻造一支专业精、情怀深、懂民族文化的师资队伍。学校应构建“多元协同、文化浸润”培养模式,强化校地合作、校园共建,与边疆地区幼儿园、民族文化研究机构“联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研习平台。如在实习实训环节,可安排学生深入民族聚居地幼儿园,参与多民族混龄班级管理,观摩“壮族天琴文化进课堂”“壮锦编制课外教学”等特色教学,在实操中掌握跨民族教学技巧,并巧用民族乐器辅助音乐教学、改编民间故事为绘本剧提升语言表达课趣味;定期举办民族文化“工作坊”,邀请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讲授壮族壮锦编制技术、天琴弹奏等技艺,以“口传心授”让学生领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教学能力提升,毕业后奔赴岗位成为民族文化传承“薪火”,点燃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科研赋能,深挖民族文化与学前教育研究富矿。立足学术前沿,幼儿师范院校要以科研“犁铧”深耕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研究土壤。设立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项课题,聚焦“多民族地区幼儿国家通用语言习得与民族母语传承协同路径”“民族传统游戏在学前课程体系创新应用”等关键议题,组织师生团队扎根边疆地区园所调研,剖析幼儿双语发展规律、整理濒危民族游戏“活态样本”,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脚手架”;搭建学术交流“会客厅”,举办民族文化与学前教育国际国内论坛,分享边疆地区幼教融合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中国方案”,如新疆“石榴籽”家园共育模式推广,吸引各方智慧碰撞,催生创新成果反哺教学改革,提升边疆学前教育软实力,以科研羽翼助力共同体意识扎根幼教领域,托举边疆民族学前教育事业腾飞新高度,为筑牢祖国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根基贡献磅礴力量。
有社会担当,编织边疆地区学前教育民族“同心结”。幼儿师范院校应不止于“象牙塔”内育人才,更要走向边疆大地为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架桥铺路”。如通过开展“学前教育助力边疆行”公益服务,派遣师生团队送教下乡,为偏远民族幼儿园带去优质示范课、捐赠民族特色教具图书,帮扶提升教学质量;开办民族幼儿家长学校,用双语普及科学育儿、民族融合教育知识,消除文化隔阂,凝聚家园共育合力;组织民族幼教文化节等活动,集民族歌舞汇演、幼儿手工艺品展、教学成果分享于一体,吸引社会各界关注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汇聚社会各界资源的涓涓细流,在互动交流中拉紧各民族情感纽带,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民族地区幼教生态中“枝繁叶茂”,驱动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点击下列图片,查看往期精彩☟
▲我校自治区诊改委专家组到我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
▲我校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2024年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寒假回家车票你预约了吗?秘籍在此→🤩
运营 | 校党委宣传部
有 责 任 有 情 怀
投稿 & 联系我们
235085758@qq.com
来源/广西日报
编辑/谭丽娟
一审一校/王 磊
二审二校/梁金波
三审三校/黄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