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新支点

时事   2024-11-27 07:31   北京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24期,总第921期),原题为《城镇化新支点》。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编辑顾佳贇


数据表明,中部六省的新型城镇化在经过高速发展后,尚有较大空间潜力。


2024年5月30日,河南省郑州东站附近纵横交错的高铁线路(李安/摄)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7月31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

2023年,湖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至65.47%,居中部第一;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51%,湖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16%……数据表明,中部六省的新型城镇化在经过高速发展后,尚有较大空间潜力。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承载发展要素上,重要性日益提升。走好新型城镇化“下半场”,优化城镇化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发展支点,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实现人口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正是中部崛起的关键任务之一。

建交通枢纽

中部崛起,城市引领;繁荣城市,交通先行。

9月20日,中铁十二局集团二公司雄忻高铁山西段3标常青隧道1号斜井挑顶施工完成,标志着雄忻高铁山西段地质最复杂隧道——常青隧道全面进入正洞施工阶段。自此,雄忻高铁山西段3标所有隧道全部转入正洞施工、累计掘进超万米。

忻雄高铁是我国第一条穿越太行山的时速350公里高铁,建成后,从太原到雄安只要1.5小时。大西铁路客专公司雄忻高铁指挥部副指挥长林维江介绍,雄忻高铁是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载体。山西段全长122公里,桥隧占比达94%,施工难度大,预计2027年3月底具备通车条件。

在广袤的中部,一条条跑道、航道通达全国、辐射全球,一座座港口快速集散人流、物流。

“20年来,中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巨大变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说,在中部,以郑州、武汉为中心已经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国家交通枢纽,中部交通枢纽既是促进中部崛起的优势,也为全国范围的东西连接、南北互通创造了条件。

2023年12月8日,备受瞩目的济郑高铁迎来历史性时刻,实现全线贯通。至此,一个完整的“米”字形高铁网,在中原大地延伸开来。作为在全国率先完成“米”字形高铁建设的城市,郑州的交通格局也随之升级。郑州都市圈,成为名副其实的“轨道上的都市圈”。

“米”字形高铁成网,巩固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为产城融合、资源汇聚、人才聚集、拉动消费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以来,郑州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6.6亿元,同比增长4.0%。这些亮眼数据都与“交通先行”密不可分。

胖东来是河南“流量商超”,从“老百姓的口碑”中走进了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胖东来等流量商超发展”,成为河南省2024年扩内需、增消费的重要措施之一。

2023年12月28日,郑许市域铁路开启运营,拉近了郑州、许昌这两个古都的时空距离,加快了两个城市的要素流动,也让胖东来有了更加活跃的人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向爱兵分析,国家将中部地区定义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将其放在全国乃至对外开放更大空间尺度上,对中部地区经济功能的总体考量。

“中部地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12条在中部交会,目前已经形成了郑州、武汉等两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合肥、长沙、洛阳、商丘等十多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功能,中部地区要发挥好物流网络作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向爱兵说。

集群式格局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城镇化一般规律,符合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特征。

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形成了两大国家级城市群,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2024年7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十届会商会在长沙召开。武汉、长沙、合肥、南昌4个省会城市和12个观察员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2024年重点合作事项》(以下简称《合作事项》)。

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十次聚首,《合作事项》开篇便表明了目标: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深化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合作,辐射带动相邻观察员城市加速发展,合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中原城市群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会处。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山西省的长治、晋城等城市,河北省的邢台、邯郸,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蚌埠等城市。

从都市圈角度看,在全国14个国家级都市圈中,中部拥有武汉、长株潭、郑州三个都市圈。都市圈一体化不断提速,使中部城市形成了集群式发展格局。

武汉都市圈由武汉、黄石、鄂州等9个城市组成。根据《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从交通看,都市圈要建设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一小时通勤圈。从产业看,武汉正在领衔与各市共建高水平实验室和国际先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以加强地方科技实力、提高地方创新水平。

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3年,武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由13871.4亿元增长为33641.8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8.3%上升至69.42%。

“建设武汉都市圈,对于推进省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集聚度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化强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说。

长株潭都市圈包括长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区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区及韶山市和湘潭县。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市中心两两相距不足50公里,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22年、2023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2万亿元。

郑州都市圈由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等8座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城市所构成。近日,郑州市相关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郑州将发挥比较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建设高效都市圈枢纽体系,助力打造国家级都市圈。

培育副中心

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推动有条件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有效分担省会城市非核心功能。

江苏苏州、浙江宁波等经济强市,都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在中部地区,武汉有襄阳和宜昌两个副中心,河南有洛阳,而芜湖近年来在合肥都市圈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2024年8月20日,湖北省宜昌市,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有机硅生产装置(杜子璇/摄)

11月12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首日,来自合肥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创新型企业——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发布了多旋翼eVTOL飞行器ZG-ONE适航机“鹊飞”,该架飞机是在合肥生产制造的。

“安徽省低空经济发展明显体现出双核驱动的战略布局,合肥和芜湖这两个核心城市各有优势。合肥在打造电动新能源载人航空器应用场景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芜湖具备低空装备整机和关键核心部件的生产制造基础。零重力总部在合肥,在芜湖有合作伙伴。此外,我们还与滁州、安庆、淮南、六安等地政府部门和企业达成了多个项目的合作意向,正在推动绿色飞行营地和科研试飞等项目落地。”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陈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业内专家认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发展将成为中部地区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就中部地区而言,除了省会和副中心,还有部分城市虽然距离核心城市较远,但有靠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的地理优势,这些城市应充分借助后者的技术转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湖南郴州,正是跨区域联动的典型。通过不断“融湾向海”,郴州甚至有了“大湾区著名城市”的名号。

乘坐高铁,郴州到广州只要1小时左右,到深圳两小时左右。郴州530万人口,有110万生活在广东。郴州90%以上的招商项目来自大湾区,80%以上的外供蔬菜销往大湾区。当地围绕产业互补,紧盯大湾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精准招商,全力打造大湾区产业链拓展区、产业链重要节点区。从“郴州-佛山合作”持续升温到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横空出世,从“郴长欧”国际班列到“湘粤非”铁海联运开通,郴州成为了对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对外开放“南大门”。

从今年前三季度数据看,彬州市完成GDP2360.7亿元,增长5.5%,排全省第二位,分别高于全国、湖南省平均增速0.7、1.0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2.1%,比湖南省平均增速高2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县域“模范生”

县域强则全省强,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富民产业,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离不开区域品牌建设。大冶无缝钢管、京山艾克电缆、黄梅宇星水钻、安陆神丹皮蛋……一批从湖北各个县城走出的精品享誉全国,成为县域经济腾飞的助推剂。

“立足县域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加强产业规划编制,每个县重点发展壮大不超过3个‘搬不走、稳得住’的根植性主导产业。”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将重点布局建设40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指导推动百强县提质进位、千亿县增效扩容,带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整体跃升。目前,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增至22个,过千亿元的达到4个。

根据全国工商联10月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河南省上榜企业13家,其中巩义市占2家。2023年,巩义市GDP突破千亿元,成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榜样。

巩义地处浅山丘陵区,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80多万。“七山一水两分田”,让巩义人早就想明白了,“种啥都不如种企业”。

如今,巩义拥有工业企业6000多家,成为多个领域的“全国最大生产基地”:铝板带箔产量约占全国的33%,净水材料产量约占全国的39%,管道配件产量约占全国的56%,校用化学仪器约占全国的67%……

“花炮之乡”湖南浏阳,是县域经济“模范生”。浏阳以花炮制造带动文旅等富农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浏阳花炮产业实现总产值50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8%。目前,浏阳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431家,从业人员30余万人,年发放社会工资逾百亿元。

以花炮为媒,浏阳精心组织策划周末焰火秀等活动。2023浏阳创意焰火活动共开展50场,累计吸引游客逾380万人次;精心承办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呈现了“快乐长沙、烟火浏阳”的文旅盛宴;举办第十五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擦亮了“世界烟花看浏阳”的靓丽名片。

烟花产业辐射带动乡村旅游和餐饮住宿业全面发展,形成“白天游乡村、晚上看焰火”的独特休闲模式,“小民宿”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2023年,浏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持续优化为1.33,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39),为全省县市最优。

乡村与城市在县域过渡、融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表示,中部地区崛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融”的大文章,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中部崛起硬“脊梁”》专题系列稿件
站上更高起点
兴产业,塑未来
城镇化新支点
绿色崛起
“火车头”之问
立足战略定位,作出重大贡献



欢迎点击“在看”,获取更多新闻~↓↓↓

瞭望东方周刊
深耕幸福之道 读懂城人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