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分类、评估与多导睡眠监测

健康   2024-10-05 18:01   北京  

睡眠障碍的分类、

评估与多导睡眠监测

作者

周兆斌


PART.1

睡眠障碍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有三个主要的睡眠障碍分类系统。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ICSD)是睡眠专科医师使用的主要分类方法,而美国精神病协会的《精神障碍诊断 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也对睡眠疾病进行了分类。


ICSD第3版(ICSD-3)涵盖了近100种已经确定的睡眠觉醒障碍,根据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为七类: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s) ;

睡眠相关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SDB);

中枢嗜睡性疾病

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 CRSWD) ;

异态睡眠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其他睡眠障碍

PART.2

睡眠障碍的评估

睡眠障碍的评估与监测分为主管评估与客观评估,主观评估包括相关症状与量表,客观的监测评估包括多导睡眠监测。

(一)睡眠的主观评估

1.症状评估:

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失眼,睡眠呼吸暂停、打鼾、日间过度思睡猝倒睡眠幻觉睡眠瘫痪、睡行、磨牙、睡眠呻吟夜惊、梦语,周期性腿动、不宁腿等。

表1-睡眠障碍的常见的临床症状

2.量表评估:

常用的量表包括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清晨型与夜晚型睡眠量表、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


(二)睡眠的客观评估

1.睡眠多导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 (polysomnography ,PSG)包括连接到体表的电极探测躯体内部的电生理活动和外部传感器测量生理活动两类监测。其中PSG 记录参数包括脑电、眼电、下颌等处的肌电以及心电。

(1)脑电图:

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是大脑皮质电活动的总体记录。根据颅骨的四个骨性标志①枕骨隆凸(inion),即头后部中间部位的骨性突起;②鼻根(nasion),即前额与鼻梁的交界处;③左右耳前点,即左右外耳道前部的骨凹陷进行电极定位,AASM推荐的EEG导联包括F4-M1、C4-M1 02-M1。

EEG波形的描述及图形:脑电图记录的活动是以频率(赫兹Hz)、波幅(电压)和主要偏移的方向(极性)为特征的。


1) β波:频率为>13Hz的低电位波,主要见于睁眼状态的清醒期。

2)α波:频率为8~13Hz,主要见于清醒期,安静闭目时,枕区导联明显。

3) θ波:也称低波幅混合频率活动,频率为4-7.99Hz,主要见于N1期睡眠

4) δ波:也称慢波,频率为0.5~3Hz,振幅标准为>75uV,为N3期睡眠的特征波,在整个额区可监测到。

5)睡眠梭形波:也称为纺锤波,频率为11-16Hz(最常见12-14Hz),持续时围48 胫前区EMG间必须≥0.5秒。为N2期睡眠的特征脑电波,主要出现在颅中央区。

6)κ复合波:无具体频率标准,形态上要求个清晰可 见的陡峭负向波(波形向上)之后随即伴发个正向波(波形向下),凸显在背景EEG中,持续时间≥0.5秒。为N2期睡眠的另-特征脑电波,通常在额区脑电导联记录最清晰。K复合波经常和睡眠梭形波相重叠。

7)顶尖波(V波):波形陡峭,持续时间<0.5秒,与背景脑电明显不同,多见于中央区。

8)锯齿波:序列陡峭波浪或三角形状波形,类似锯齿状,频率在2-6Hz,通常出现在阵发性快速眼动波之前,主要出现于颅中央区。

N3期睡眠的δ波


(2)眼电图:

眼电图(electrooculography, EOG)用于测量眼视网膜的电压变换。视网膜为负极,角膜为正极。当眼球运动时,眼内电场会发生相应变化, EOG规定,眼球向下转动为正电压,向上为负电压。AASM推荐的有两个导联:E1-M2(E1电极放置在左眼外眦下1cm处;E2-M2(E2电极放置在右眼外眦上1cm处)。


(3)颏肌肌电图:

需放置3个电极:①下颌骨中线下缘上1cm;②下颌骨中线下缘下2cm右旁开2cm;③下颌骨中和下颌骨上电极组成,下颌骨上电极为参考电极。


(4)腿动监测: 

腿动通过监测双侧的胫骨前肌EMG来判断,通过双腿的记录准确地判断腿动的次数。在胫骨前肌靠上方的肌腹各安置2个电极,间距相差2~4cm。

(5)睡眠呼吸事件的监测:

睡眠时的呼吸监测主要有三部分,即呼吸气流、呼吸努力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根据其测定的生理指标不同分为3类:

①测定呼吸气流的装置,如呼吸流速仪、经鼻气流压力、热敏感应器和热耦合感应器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测定等。

②测定呼吸运动的装置:如测定肺容量变化装置(应力计、带张力电能换能器的胸腹带、呼吸感应式体积描记仪、呼吸阻抗描记仪等);测定呼吸努力的装置,如食管内压测定、呼吸肌电活动测定等。

③测定血液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状态的装置,如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传导性血氧饱和度仪、经皮氧分压测定以及经皮二氧化碳测定等。


2.睡眠事件的分析

成人睡眠呼吸事件的分析 呼吸事件的判断和分型可通过胸、腹运动,口鼻气流及血氧记录的信息。AASM所推荐的成人呼吸规则如下:


(1)技术方面的考虑:

①用于识别呼吸暂停,监测气流缺失的传感器采用口鼻温度气流传感器;

②用于识别低通气,监测气流的传感器采用鼻气流压力传感器,可用或不用信号平方根转换;

③监测呼吸努力的传感器用食管压力测量,或者用校准或没校准的呼吸感应体积描记传感器绑带;

④血氧监测传感器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在心率80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可接受最大平均信号时间≤3秒。

(2)呼吸事件:

包括有呼吸暂停、低通气、呼吸努力相关觉醒(RERA)、肺泡低通气、陈-施呼吸

1)呼吸暂停判读: 呼吸暂停有3种类型:

①阻塞性呼吸暂停:整个呼吸气流缺失期间存在相关的持续或增强的吸气努力;

②中枢性呼吸暂停:整个呼吸气流缺失期间不存在相关的吸气努力;

③混合性呼吸暂停:事件开始部分没有与之相关的吸气努力,但事件后部分出现相关的吸气努力。

(3)满足下列所有标准时判读为一次呼吸暂停:

①口鼻温度传感器或PAP设备气流或替代呼吸暂停传感器信号曲线峰值较事件前基线值下降≥90%;

②持续时间至少10秒。

(4)低通气判读规则,有以下两个标准:

A.满足下列全部标准判读为一次低通气:①鼻压力信号幅度(或替代低通气传感器信号幅度)下降≥30%基线值;②一次下降持续时间至少10秒;③血氧饱和度较事件前基线值下降≥3%或事件伴随觉醒。


B.满足下列全部标准判读为-次低通气:①鼻压力信号幅度(或替代低通气传感器信号幅度)下降≥30%基线值;②一次下降持续时间至少10秒;③血氧饱和度较事件前基线值下降≥4%。

(5)陈-施呼吸判读规则,同时满足下列2项标准判读为陈-施呼吸:

①连续发生的中枢性呼吸暂停和/或中枢性低通气事件≥3次,事件之间被渐升与渐降的呼吸波分隔,周期时间≥40秒;

②≥2小时睡眠监测期间,每小时睡眠相关中枢性呼吸暂停或中枢性低通气事件≥5次,同时伴逐渐升高和逐渐下降呼吸变化形式。





参考文献


[1] 赵忠新.叶京英.睡眠医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7

[2] Leong, Kai Wen et al. “How to interpret polysomnography.”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practice edition vol. 105,3 (2020): 130-135. doi:10.1136/archdischild-2018-316031

[3] Kansagra, Sujay. “Sleep Disorders in Adolescents.” Pediatrics vol. 145,Suppl 2 (2020): S204-S209. doi:10.1542/peds.2019-2056I

[4] Sateia, Michael J.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third edition: highlights and modifications.” Chest vol. 146,5 (2014): 1387-1394. doi:10.1378/chest.14-0970

[5] Chokroverty, S. “Overview of sleep & sleep disorders.” The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vol. 131 (2010): 126-40.

[6] Jafari, Behrouz, and Vahid Mohsenin. “Polysomnography.” Clinics in chest medicine vol. 31,2 (2010): 287-97. doi:10.1016/j.ccm.2010.02.005

[7] Boulos, Mark I et al. “Normal polysomnography parameters in healthy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vol. 7,6 (2019): 533-543. doi:10.1016/S2213-2600(19)30057-8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家庭高流量氧疗:生理学原理和临床结局

家用高流量氧疗vs无创通气如何选择

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检测方法与应用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知呼小报力求发表的内容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神经时讯
《神经时讯》是致力于促进国内外最新神经病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平台设临床病例解析、医学人文、疾病专栏、会议报道、学术争鸣、基础研究等学术栏目,注重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将选择本季度最新会议及研究的内容进行介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