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别节目|卫生事业发展为百姓带来福音

文化   2024-10-02 10:33   江苏  


盛世华诞

举国同庆

— 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天上午9点,FM92.1 泰州交通广播特别邀请了泰州市中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中医经典科副主任黄俭仪做客节目,畅谈卫生事业发展给百姓带来的福音。




福音一:人均预期寿命翻倍

新中国成立之前,有西方人把我们称为“东亚病夫”,这四个字深深刺痛了每一位国人。然而,75年过去了,现在再也没有人会用这四个字形容我们,我们的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历史性跃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着力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用相对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约六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看病就医问题。我们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翻了倍。有这么一组数据:今年8月底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相比1949年的35岁,增长了一倍还多,与世界上一些高收入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福音二: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呈数量级下降
在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出生率、生存率其实大受医疗条件的影响。那个时候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生娃如过“鬼门关”;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五分之一的宝宝在襁褓中就已夭折。然而,到2023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4.5‰,均呈数量级的下降。
新中国成立至今,卫生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妇产科医疗技术的提升,国家优生优育政策,产妇孕产期检查等,都是提高人口出生率,生存率的有力举措。先进的胎教、科学胎养、妊娠期的饮食、生活起居、早教理念等,让母婴更健康。



福音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建国初期,造成出生率和生存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江南北,疫病横行,人民体质普遍羸弱。由于长期战乱、灾荒、医疗资源匮乏、卫生习惯差等原因,导致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在我国仍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949年10月,北京面临着一场鼠疫的袭击,并因此展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传染病的首次防控。1955年的石家庄乙脑,70年代苏北农村血吸虫病,2003年的非典,2019年的新冠等等,75年,从消灭天花,到消除脊髓灰质炎、疟疾,我国陆续击退多个肆虐千年的重大传染病。将疟疾感染病例由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三千万减少至如今的零,麻疹、乙脑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结核病死亡率降至发达国家水平……75年来,我国成功控制或消除了一批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福音四:看病更方便,费用更低廉

除了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人口出生率、婴儿生存率提升,疫病、传染率得到有效控制,还有一个老百姓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我们看病更方便了。比如,城乡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推动“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群众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从无到有,一张惠及约13.34亿人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面建立,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最大程度让群众告别“小病拖、大病扛”。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24年的670元,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由2012年的34.34%下降至2023年的27.3%,374种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



福音五:中医发扬光大
说起“一根针,一把草”的中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就把“团结中西医”作为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到如今,已有3000多项中医药标准,基本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各地普遍设立中医院校,建立系统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从丸、散、膏、丹到滴丸、片剂、胶囊,中药生产工艺水平快速提升……这些都是中医药取得的非常大的一个进步。
黄主任说,作为中医、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人,切实体会到“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温暖。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通过了余云岫提出的《废止中医议案》,使得中医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建国后,党中央一再强调中西医并重,中西医有机结合,甚至在上世纪50年代撤了卫生部恶意反对中医的副部长的职务。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并鼓励中医发展的条例。特别是中医执业医师法的颁布,规范了中医市场,规范了诊疗行为,使得部分鱼目混珠的江湖气得到净化。近年来,对于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师,国家还出了确有专长人员师承模式,以保护他们。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中医学也在继承传统,原汁原味地发挥经典中医理论的同时,结合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比如经络仪、脉诊仪、体质辨识仪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新时代诊断和治疗手段应运而生。中医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疾病谱人群服务,继续发挥着简便验廉的特点,同时相比过去,做到精准诊断,态靶辨治。更加科学并符合现代理念。中医的就诊环境也从昏暗的小诊所、低矮的平房,到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提高的患者的就医体验舒适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又一批卫生事业的奉献者,前赴后继,不断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14亿多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在此,我们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致敬,向所有为卫生事业贡献力量的每一个劳动者致敬!

(黄俭仪主任为患者诊脉)


黄俭仪,泰州市中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中医经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国医大师干祖望再传弟子,国医大师颜德馨再传弟子,国医大师沈宝藩学术继承人。师从江苏省名中医严道南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瞿融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法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嗓音病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与文献研究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经典病房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研究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养生学会委员。第四届江苏好医生获得者,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泰州市首届“十佳最美医生”,泰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泰州市青联委员,泰州市第三届“十行百星“之医务之星,泰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首届泰州市中医院名中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医案中的辩证思维》《常见疾病中医治疗与中药研究》,副主编《百岁名医干祖望临证精粹》、《茧斋索隐—干祖望医学文集》,参编国家级大型医学丛书《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校注《外诊法》《紫珍集》《喉科指掌》等古籍四部,参编《稻河中医》,《泰州市名中医传》,《中医内科学》。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及获得“保持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称号。临床擅长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治疗各类常见病及疑难病,如内伤杂病、妇儿杂病、五官疾病、肢体经络疾病,尤其擅长中医养生及体质调理、膏方运用。




往期荐读

正式批复!经过泰州的又一高铁……
●重磅!房贷最低首付下调到15%!
将全面禁用!很多泰州人每天都在吃……
●开工倒计时!2小时快速交通圈,打通泰州铁路过江瓶颈

供稿:陈   慧

编辑:纪玮雅

责编:刘 康
审核:谢 黎
监制:朱 健


了解更多资讯
记得收藏、点赞!!

泰州播报
泰州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