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支持重点企业“抱团出海”

文摘   2025-01-12 11:02   吉林  
2024年3月21日,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实现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实现了全系统、全场景、多层级性能验证,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
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一汽中车合资电驱动系统、富赛汽车电子二期等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长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整车及“大三电”系统初步完成布局;
作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龙头企业,2024年,中国一汽累计突破870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4086件,先后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修订)132项,推进实施技术成果转化9个;
……
2024年,长春全力支持一汽、长客等重点企业带动产业链企业“抱团出海”,发挥“1+1>2”的效能。全面推动重点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开拓新赛道、拓展新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快出进度、快见成效。
一个个极具长春特色的新赛道,为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
2024年12月份,奥迪和中国一汽的重大合作项目——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正式启动量产。该项目建设了奥迪在华首个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的生产基地,致力于打造纯电动车型,年产能逾15万辆,标志着奥迪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规划,奥迪一汽50%的供应商将配置在30公里半径范围内,吸引众多零部件头部企业落地长春。2023年,长春开工建设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首次集中开工配套项目达23个,总投资达445亿元,助力奥迪一汽实现国内供应商比例达90%的目标。
随着奥迪一汽新能源的量产启动,长春市在电动化转型战略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持续实施国家级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高效落实《长春市汽车产业攻坚突破三年行动计划》《长春市支持汽车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若干政策》,长春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让汽车工业在这片沃土上再上新台阶。
长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与中国一汽等重点企业“高层周对接、一线天天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正常事项高效办、“急难险重”破格办,主动解决重点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方面的各类问题。
长春市坚持市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秘书制”等抓项目、促发展。围绕“配套回归”,梳理汽车产业链“断点、堵点”,围绕传统汽车电气、电子、电池、中控、底盘等五大领域,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谋划产业项目超百项,吸引更多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落户长春。围绕“创新回归”,加快红旗产学研创新联盟、固态电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一系列先行布局、一连串主动出击,积淀出长春支持重点企业“抱团出海”的坚定信心。
2024年以来,长春全力抓好创新动能培育,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10个、市级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43个,累计为11个院士创业项目兑现市级奖补资金7600万元。
持续跟踪在建项目开复工审批、用工、资金等关键环节。加快新金享轨道车辆车体新材料项目、研奥高铁检修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推动投产达效,促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式发展。
大力培养装备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长春市工信局装备制造业人才项目专项资金激励作用,支持引进培养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长春市还利用首台(套)奖励和保险补偿机制,促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动更多企业获得吉林省级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0.4%,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1月至11月,全市轨道交通装备、光电信息产业分别增长12.5%、5.6%。
全力发挥工业“压舱石”和“助推器”的重要作用,聚焦服务振兴“主战场”、紧盯服务企业“主阵地”、激活服务发展“主引擎”,长春,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突破攻坚战蓄势增能、加油助力。
初审:王梓龙
复审:耿凤阳
终审:刘德军

春城党建
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官方公众平台。传递党建信息,反映党员心声,聆听人才需求,展示干部形象,回应公众期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