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擦亮幸福底色 向着“幸福长春”进发

文摘   2025-01-20 11:00   吉林  
长春,听名字就温暖的城市,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长春,感受温情,聆听幸福,听那向着“幸福长春”进发的脚步,铿锵有力,从未停歇。
在奋力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当下,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如火如荼……
仿佛一首幸福的歌响彻春城。
繁荣发展擦亮幸福底色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长春市紧紧抓住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奋力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大力推进骨干企业扶持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在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的强力拉动下,经济增长迅速,继而带动各行各业发展,满足着市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民生是人民幸福的头等大事。长春市始终把办好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作为主线,把增收富民作为持续改善民生的首要追求。从2016年出台旨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暖流计划,到如今实施的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再到改善民生福祉推进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从精建细管的城市面貌到“还绿于民”的生态环境,再到打造“幸福小区”;从精细化社会综合治理到实施“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再到“只跑一次”……长春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各项工作围绕人民的幸福展开,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可谓幸福长春,一路奔跑前行。
“今年,东站街道打造网上‘就业长廊’,为居民提供‘送岗到家’服务,我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家住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蓝山社区的毕国庆说,“我对幸福的明天充满了渴望”。
多年来,长春市持续加大稳岗扩岗支持力度,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往往从鼓起腰包那一刻油然升起。
长春市举办招聘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优质教育满足幸福期盼
走进长春市汽开区长沈路学校,图书室、微机室、劳动工作坊、陶艺工作坊、民俗文化馆、艺术手工坊、科学工作室、厨艺工作室、智创工作室等等应有尽有,仿佛一本百科全书,学生在这里接受全面素质教育。
长春市汽开区长沈路学校是集学前教育在内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周边4所学校合并而成。曾经代表长春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被评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优质学校”,是长春市推进幸福长春建设,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一个缩影。
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这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期盼。
南关区实施“双优双带”工程,以“双优”学校的优质资源为引领,带动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公主岭市构建起“城区优质学校+乡镇学校”的大学区发展框架;
长春新区组建4个教育联盟,覆盖区内19所义务教育学校……
近年来,长春市统筹规划,合作发展,打造品牌,向着一区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目标全力推进。将大学区管理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市设立义务教育大学区107个,将新建学校、民办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全部纳入,实现了大学区管理100%全覆盖。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通过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委托管理,改扩建或异地新建、学段优化调整等措施,将省部属和市区属学校纳入区域一体谋划,确保学区资源和教师配备“双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长春云校”。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强校行动,着力推动优质学校挖潜扩容,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强弱差距,老牌学校振兴发展扩优提质,大学区对口帮扶提档升级,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同频共振,乡村温馨校园建设100%全覆盖……
顺应市民期待,满足教育愿望,长春用行动勾勒出暖暖的幸福。
学生在科学工作室学习汽车组装
民生保障让生活更安心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长春市将实施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作为重要工作载体,围绕民生实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社会保障兜底作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
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康复辅助、康养文旅、敬老助老餐厅……在第三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2024长春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上,长春市展示了养老服务业态新成果。长春市坚持将养老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列入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目前,养老机构达到509家,养老床位超过5万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468个,养老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打造长春特色四级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以更加开放开明的理念,加强与驻长优质医疗资源融合发展,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以市域优质医疗资源和市场空间促医药产业大发展,抓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健全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作为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内容之一,2024年,延续实施社保助企政策,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体系,加强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围绕生存性民生,长春市建立起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大救助体系,针对低收入家庭、特殊群体和受灾人员,实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司法和临时救援、结对帮扶的“3+8”救助援助模式,织牢织密弱势群体的基本民生保障网。
增进民生福祉,是这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好的注解,也是长春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推进幸福长春建设的持续,长春,这座城市将更温情,“民生愿景”定会绘出更加美好的“幸福实景”。
长春健博会聚集医疗、康养领域诸多代表企业
初审:耿凤阳
复审:刘越
终审:刘德军

春城党建
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官方公众平台。传递党建信息,反映党员心声,聆听人才需求,展示干部形象,回应公众期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