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种声音,请关注“读书时间”
作者童大焕:1968年生于福建长汀,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科技系,工学学士。任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大焕城市化战略研究院院长。著有《穷思维 富思维》、《俯仰天地间》、《江湖上的中国》、《冰封的火焰》、《中国钥匙》等书。曾为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编辑、东方早报评论专栏作者、搜狐星空财经评论专栏作家。
我们不妨做一个极端假设,假定世界各国之间,国门突然严丝合缝地全线关闭;或者其它国家之间并非如此,而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门突然全线关闭,偌大个中国,孤悬于世界之外,一条缝隙都不留,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当然这种情形,不论是两种假设之中的任何一种,都100%绝对不可能发生。
但我们做思考,做研究,这样的变量假定是有意义的。由此可以考察“全球化”这个变量对于中国社会的作用,对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作用。
进而,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当下的现实处境,从而对未来,对世界,采取更积极、更主动、更清醒的——理性选择。
假设中国突然完全地闭关锁国,我们遇到的第一道难题,将是粮食危机!因为中国进口加走私的粮食总量,已经达到将近国产粮食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粮食危机的第一连锁反应必然是粮价上涨!恩格尔系数高、即食物占消费比重高的中低收入人群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
因为在疫情到来和“去全球化”过程中,工作岗位和收入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部分职业和岗位远非“无可替代”的中低收入人群。如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基本生活口粮又开始上涨,情何以堪?
改革开放42年来,中国借助市场化补课、城市化补课、全球化补课,获得了史上未有的飞速发展。
国内一些人从此骄傲自满,狂妄自大,以为自己地大物博,有广袤的土地和物藏,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以为从此,即使闭关锁国也不怕。
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认知,我真祝福他们,万一国门关闭,他们一家还能吃饱饭。
粮食和就业危机的第二个连锁反应,就是走私和偷渡盛行。
走私是物流进入中国,偷渡是人流漂洋出海。
但毫无疑问,走私和偷渡的代价,要远远高于普通的货物往来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
就像民间高利贷,风险大,利率也远远高于一般借贷和银行贷款。
平时,有正常的国际物流,那么走私往往会降低物价,但如果正常物流全线被阻断,没有了竞争参照系,走私品的价格也可能水涨船高。
同理,如果货币不能在全球自由流通,为地下钱庄付出的交易成本也自然增大。
几千年漫长人类史,从来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人流、物流、钱流的全球性流动。
明道不行,就暗渡陈仓。
如果我们用大历史眼光来看,不带任何偏见,我们会发现,今日中国,哪怕是全国范围内所有省份,都经历了长达42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但是,最发达的仍然局限于北京、上海、江浙、广东、福建一带,而后三者,也恰恰是什么力量都挡不住人流、物流、钱流在全球流动的区域!
借助伟大的互联网【1998年才开始在全球成熟】,在传统的人流、物流、钱流基础上,又多了一项“智慧流”在全球无国界流动。
2013年1月17日,专业IT技术社区CSDN报道了一则消息:
一家美国重要基础设施公司在安全审计时发现,他们公司基于V-P-N双重验证系统经常会有来自中国沈阳的用户登陆,而且使用的验证信息是来自该公司顶级程序员“Bob”。
在进一步调查中他们发现,该公司知名开发人员Bob将自己的工作外包给中国沈阳某家软件咨询公司,而自己却利用工作时间在网上逍遥。
为了让他们能够顺利登录上自己账户,他还用联邦快递了自己双重认证令牌。工作外包出去,Bob只用了自己六位数薪水中的五分之一,而他则利用余下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上午9点:到公司,在Reddit网站上看几个小时的新闻,看视频;
上午11点30:吃午饭;
下午1点:上eBay购物;
下午2点:上Facebook、LinkedIn;
下午4点30:发邮件到管理部门;
下午5点:准时下班。
这样的生活Bob一直过的非常顺利,而且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绩效考核中他表现也非常优秀,他被很多人认为是公司的顶级程序员,并是C、C++、Perl、Java、Ruby、PHP和Python方面的专家。
进一步调查还发现,Bob非常具有事业心,他竟然还在其他公司兼职,并且他的工作同样也是外包出去,这让他除了赚几十万美元外,他还有大把时间在互联网上闲逛和追看美剧。
事发后,该公司已经不再雇用Bob。
Bob应当被解雇没有疑问,事涉职业道德和公司信息安全等问题。
但如果Bob自己成立一家技术公司,再进行同样的商业技术交换活动,就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外包亦即智力外包型经济活动,体现的是一种全球化的新形式——智力的跨国交换。
善于理性思考的人,应该顺着Bob技术外包这个问题追问下去:
为什么Bob只用了自己六位数薪水中的五分之一,就能购买到中国沈阳的杰出智慧,并且这个智慧的杰出程度,可以达到Bob所在公司顶级程序员的水平?
这是一个非常要害的问题!
背后的根本差别在于——市场!市场的运用平台不一样,同样的智力劳动,价值就不一样。
Bob所在公司,提供的运用场景,也许是一个全球大市场;而沈阳这家公司,再优秀,没有自己开辟的全球大市场做支撑,再好的智力也英雄无用武之地。
当然,沈阳这家公司,还是通过互联网融入了全球大市场,否则他们连这五分之一的收入都得不到。
这就是全球大市场的威力所在。
什么叫全球化?
经济学家赫尔曼·德雷(Herman E. Daly)给全球化的定义是:
“全球化是指通过自由贸易,资本自由流动,以及较少或完全不受限制的劳动力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向一个全球经济的整合。”
这些误读全球化的人把“全球化问题”视为“国家间的竞争”问题,认为自己的国家在竞争中胜出了,那么他的利益就增进了。他们把全球化视为国家之间的竞争或博弈,是完全误解了全球化。 把全球化理解为“国家之间”的全球化的人,也往往持有一种零和博弈的思维,他们认为某个或某些国家衰败了,自己的国家就强大了。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或博弈关系来看全球化的人,持有的是一种“丛林法则”思维。 事实上,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是相互依赖的,其他国家受灾受难,对本国居民没有一点好处。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关注“读书时间”,每天思考一点点!
欢迎您分享心得、推荐好书。
投稿或互动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16191888@qq.com
读书时间公众号:Hi-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