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张新柱为学生骨干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教育   2024-11-22 11:24   陕西  

11月20日下午,党委书记张新柱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培养胸怀天下、身怀一技的一流应用型人才》为题,在图书馆报告厅为学生骨干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全体专职辅导员,学工部、团委科级以上干部,全校学生骨干等50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副校长马亚军主持。



张新柱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青年学子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立志做胸怀天下的“擎天柱”、科技强国的“急先锋”、创新引领的“弄潮儿”、卓越奋斗的“佼佼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学工干部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刻把握学生工作在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376”工作思路,加大学生工作的供给侧改革,提高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着力培养胸怀天下、身怀一技的一流应用型人才,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更大的学工智慧和学工力量。

张新柱指出,经过四年的改革奋斗、追赶超越,学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就如何学习贯彻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着力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张新柱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发挥三个优势,坚定加快建设地方一流应用型大学信心

一是政策优势。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为我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二是区位优势。榆林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全国第一、增量排名全国第五。作为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在政策经费、校地合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攻关、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榆林正处在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榆林学院发挥区域高等教育人才高地作用,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三是政治优势。榆林学院从创建于1923年的绥德师范走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期间,专程到我校绥师旧址了解学校光荣历史。2023年5月4日百年校庆之际,敬爱的齐心校友亲笔为我校题写贺词“百年芳华,英才辈出”,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提出了明确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担负起了更大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让榆林学院成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统筹三位发展,加快推进建设地方一流应用型大学步伐

一是坚定首位发展,以此为根本性发展策略,坚定“本”的理念。首先是抓好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化“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红色基因传承”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好现代产业学院,构建特色鲜明的“五乐”育人体系,扎实开展新生思政教育“四部曲”,着力胸怀天下身怀一技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其次是守护好西北革命策源地这个根脉。我校成立西北革命策源地研究中心,聚力做好西北革命策源地生成、历史经验研究,挖掘好这座红色历史金矿,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第三是厚植好大学精神这个根魂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风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学校要坚守好科学探索、真理求索、严谨治学、尊师重道、学术浓厚、人文荟萃、奋斗青春的特质,展示出大学的自信、气度和精神。二是积极抢位发展,以此为竞争性发展策略,树牢“先”的意识。首先是聚焦应用型。要主动求变,持续在应用型上发力,在学科转型、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服务能力的提升上积极探索,先立后破,变赛道换道超车,在“新赛道”上赢得先发优势;其次是聚焦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这也为重塑教育形态和推动创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顺应潮流,积极应变,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以及评价方式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第三是聚焦国际化。高校的开放办学程度是办学水平和未来发展空间的直接体现。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积极主动的姿态,在开放环境中凝聚优质办学资源、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立足榆林,要大力从学科引智、学生联培、科研合作、海外访学、人文交流五个方面设计项目,助推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三是善于错位发展,以此为差异化发展策略,做好“特”的文章。首先是本土化发展。要立足榆林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社会资源,坚持“四个榆林”的定位,围绕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让广大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人才和科技支撑;其次是特色化发展。要深入挖掘百年红色校史的“政治金矿”,紧紧依靠榆林资源丰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金矿”,着力做“强”能源化工类学科专业群,做“特”生态农业学科专业群,做“优”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专业群,打造“五乐”育人品牌,建好现代产业学院,形成“高度契合地方产业、深度融合行业企业、广度联合大校大院,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鲜明的办学特色。第三是差异化发展。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点,聚焦“三文”(赓续百年读书报国红色文化教育血脉、传承陕北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弘扬陕北革命文化)“三黄”(坚守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三化”(锚定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建优建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榆林高等研究院创建,探索走好本土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之路。

三、深化三项改革,着力培养胸怀天下身怀一技的一流应用型人才

一是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牵引,着力培养身怀一技的人才。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一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更是支撑建设高水平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必然选择。要立足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分析产业发展前沿和企业的需求,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突出产业导向和应用导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汇聚发展新动能;要建立健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培师资队伍,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机制,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人才培养“特区”;要完善专创融合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埋下创业的种子二是以五乐育人为抓手,着力培养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探索并构建了乐讲铸魂、乐读启智、乐跑强体、乐唱育美、乐劳塑品的“五乐”育人体系。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把奋斗精神体现在践行“五乐育人”的每一项行动中,在“乐讲”中讲好红色故事,提升思辨能力;在“乐读”中读好优秀经典,提升综合素养;在“乐跑”中跑出强健体魄,助力健康成长;在“乐唱”中唱好陕北民歌,传承传统文化;在“乐劳”中学好一门技能,涵养奋斗精神。要不断在“五乐育人”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干”的“四能”学生干部。三是以红色基因为底色,着力培养胸怀天下的人才。榆林学院百年校史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奋斗史,是学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建校百年以来,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共同铸就了“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的独有品格。这种博大的胸襟和气魄,体现了一所大学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它早已化为一种文化基因,流淌在所有榆林学院人的血脉里。要深入挖掘百年红色校史,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用党的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化人、育人,以红色基因立根,用奋斗精神铸魂,扎实开展新生思政教育“四部曲”,构建特色鲜明的“五乐”育人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聚力打造思政“立体课堂”,释放“大思政”育人强劲动能,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就学生如何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好,他对全体学生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要情怀天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你们既是见证者、亲历者,更是主要贡献者。要始终擦亮榆苑人的爱国底色,崇尚“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追求,厚植“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家国情怀,秉承校训精神,将榆林学院百年爱国奋进的历史化作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要宽怀大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同学们要努力培养四种精神:学习或做事要吃得起苦,为人或共事要多予宽容,受挫或遇事要乐观向上,创业或成事要融入团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和处理诸如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经济困窘、择业竞争等方面的难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达观处世的生活态度;要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三是要壮怀追梦。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这个时代,你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同学们要认真践行四个“正确认识”,始终不忘榆苑人的勤勉自强,心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壮志,坚持“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理念,做到心中有梦想、眼中有光芒、脚下有力量,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会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小红教授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向与会人员作了专题辅导。

易班学生工作站

排版|荆钰涵
初审|徐   蕊
核稿|徐祎菲
复审|侯   捷
终审|延江波

往期精彩

退役不褪志,宿舍展风采——走进我校退役军人宿舍
夜幕降临,带你感受榆苑的“夜生活”
我校退役大学生在省大运会勇夺标枪季军

榆林学院党委学工部
榆林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官方公众号,定期推送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文明寝室建设和奖贷勤助等信息,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