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国作家网公布“我读路遥”全国征文活动评奖结果。本次征文旨在传递路遥扎根土地和人民、讴歌时代的文学精神,得到了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展现了路遥作品的强大生命力以及跨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再次证明了经典作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引导人、改变人。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路遥的奋斗精神,激励和感召榆苑学子阅读经典著作,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榆林学院党委学工部即日起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我读路遥”全国征文活动部分优秀作品。今天,让我们心怀热忱,一起走进本次征文活动中申平的获奖作品《〈人生〉,照亮我的人生》,在他的文字间寻觅生命的痕迹与心灵的深度,感悟生活的真谛与文学的魅力。1982年1月,我大学毕业,美好的人生即将开始。
作为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本来就很骄傲和自豪,更何况,我的口袋里还揣着一封《海燕》杂志社的推荐信呢。有了这个,我觉得自己心里充满底气,跨步也格外高远。
但是,迎接我的却是一瓢冷水:师范学院毕业生不能改行,已经分配你回县里当教师了。好在,当地文联领导还挺认《海燕》推荐信的,答应帮助协调,让我先回家去等消息。这期间,我每天去县图书馆看书。
三月的一天,我翻阅新一期《收获》,就读到了路遥的《人生》。
凡是写一点东西的人都懂得,读书也是有“频道”的。一旦哪位作家作品与你的“频道”相契合,就会立即产生同频共振的效应:一种无比熟悉亲切的感觉会扑面而来,作品的文字会带着阳光雨露和田野花香,跃入你的眼帘,也冲进你的鼻孔和嘴巴,使你如品甘露。读着读着,你还会不觉进入角色,开始和书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甚至你渐渐觉得自己就成了作品里的主人公。
十多万字的小长篇,我一口气读完,不由拍案叫绝:这位路遥先生真是写得太好了!我当时就确信,《人生》一定会引起全国轰动,文坛又一部伟大的作品诞生了!
《人生》带给我的震撼和共鸣如此强烈,这是因为,我在主人公高加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所经历的事情,我也曾经历,甚至正在经历。高加林在县城中学读书,毕业后回乡做民办教师,干得好好的却被人替换。我也一样毕业于县城中学,毕业后同样回到了离县城不远的农村。我“彻底决裂旧观念,”当了半年羊倌儿,接着就由羊倌儿升为“人官,”被破格提拔为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兼民兵连长。大队部就设在小学校内,我经常去给孩子和老师讲话。我每天带人炸山修河,嘴里说要扎根农村,心里却巴不得一步就离开农村。我也和高加林一样热爱文学,晚上经常熬夜写作,豆腐块文章经常见诸报端。那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去报社或者广播站当一名编辑。后来这样的机会还真来了,县广播站真的缺一名编辑,他们看好了我,内部人已经告诉我准备来上班吧。我就等啊等啊,没想到一个县领导的胖儿子却来了个鸠占凤巢……
我当时遭遇的打击,真的不比高加林差。因为去不了县广播站,我的爱情就很可能会夭折。高加林是和农村姑娘巧珍谈恋爱,而我,却在和一名城里姑娘谈恋爱。她是我的高中同学,欣赏我,爱我,但是我一直感到自卑,认为和人家的“肩膀不一般高。”好不容易有一般高的机会了,却硬生生被人顶替了!这该是多么悲催的事情啊!
那些天,我和高加林一样颓废,故意穿破旧衣服出门,拼命干活麻醉自己。这一天,我竟然挎了半筐猪毛进城去卖(高加林曾去卖馒头),也顺便去见女朋友,打算和她了断。没想到女朋友没见到,却见到了另外几个女同学。很快,我穿戴破烂,挎着猪毛筐进城的形象就被无限放大,在同学间疯传,我的女友还真的有点动摇了。
那一年,我也马上24岁了。只要我愿意,在农村找个姑娘结婚简直易如反掌。在我放羊的时候,村里就有个姑娘不断偷偷来到羊圈屋,往门口的石头上放好吃的。起初我不知道是谁放的,后来发现是她。我跟她说话,发现她的身体和声音都是颤抖的。这个姑娘,多像刘巧珍悄悄地爱着高加林啊!
那些天,我就像高加林一样远望县城,感觉它离我是那么近,步行不用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但它离我又是那么远,似乎远在天边。城边上那四堵破败的城墙,简直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鸿沟把高加林和巧珍隔开了,如今也要把我和女友隔开。这鸿沟是什么?就是城乡差别呀!就因为这一差别,产生了多少人间悲剧呀!
不过苍天有眼,我比高加林要幸运。正在我彷徨之际,传来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去县城里复习了一个月,12月份一举考入本科院校。1978年2月,24岁的我告别亲人,吻别女友,进入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我的生命大放异彩,在校期间就开始发表小说作品,我似乎真的成了“天之骄子。”
然而,命运跟高加林开玩笑,也跟我开玩笑。正当高加林在县里大展才华的时候,他却遭人举报,被再次打回了原形。这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巧珍,也失去了黄亚萍,他已经一无所有了。他走进村庄,以为人们会啐他骂他,但是没有,田里的人纷纷跑过来问候他,鼓励他,德顺爷爷更是对他说出了人生的至理名言;还有,被他深深伤害过的巧珍,正在背地里为他说情,让他再去当教师。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手紧紧抓住两把黄土,哭喊一声:我的亲人们呀!这就是结局,一个并非结局的结局。而现在的我,虽然不像高加林那般狼狈,但是我也的确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又在大学里大展才华,本以为至少会留在市区工作,当编辑,当作家,没想到却一样被打回原籍,要我去中学里当教师。要当教师我早就当了,还用上大学吗!四年寒窗苦,归来到故土,职业是教师,这会让人怎么看我,特别是我村里的乡亲们会怎么看我。这个时候,我离校时的那种万丈豪情,已经化作乌有。我躲在县城的一间小屋子里,与等我4年的妻子度着蜜月,却不敢回到家乡去。读罢《人生》,我开始思索人生,心中的块垒在逐渐消融。高加林什么都失去了,他还有勇气回到家乡去,去面对自己的父老乡亲;而我刚刚大学毕业,人生才开始,难道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就丢人现眼了?回来当教师怎么了,家乡生你养你一回,你为家乡做点贡献,难道还不应该吗!第二天,我就鼓起勇气,沿着自己当年走过无数遍、脚印铺了无数层的路,一步步走回了故土。乡亲们迎接我的景象简直就和《人生》里描写的一模一样:他们纷纷过来问长问短,听说我有可能分配回来当教师,他们一致说那很好呀,将来我们都要把孩子送给你去教呀!村里虽然没有德顺爷爷,却有一位东院老头,他80多岁了,银须飘飘。他也走过来对我说:孩子,你是咱村第一个考上大学,吃皇粮的人呀,不管干啥,都光荣啊!而且你要记住,国家让咱干啥咱就干好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在那一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真想也像高加林那样,扑倒在地,抓两把黄土,喊一声:我的亲人们呀!那天从村里回到县城,我主动给市文联主席打了电话,听他说协调工作依然很困难,我就坚定地说:谢谢主席,我明天就去中学报到上班了……在当上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以后,我不止一次重读《人生》。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验。转年,《人生》果然被评为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接着又被拍成电影,再次轰动全国。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高加林在感情方面的错误选择虽不足取,但是他的奋斗精神却也令人钦佩。我一边教书,一边写作,作品接二连三地发表。1985年,我的小小说《功臣》获得《中国青年报》全国千字小说征文大赛二等奖,我受邀进京领奖,这事立即轰动了县城。又经过几年努力,我终于调入市区的一家晚报工作,实现了当编辑、当记者的理想,后来我又去南方寻梦,正式调入市文联工作……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令人敬仰的路遥先生已经作古。但我依然念念不忘他的《人生》和他后来的巨著《平凡的世界》。脍炙人口的《人生》,曾经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照亮了我的心灵。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悲剧,也时刻让我警醒,提醒我要珍惜婚姻家庭,不要轻易失去到手的“金子。”我和我的妻子多年来相濡以沫,即使我先行一步,到了南方的花花世界,诱惑多多,我也始终与妻子不离不弃,相携相伴。 人生之路看起来很漫长,其实非常短暂,要紧处也就那么几步。这几步你走好了,爱人你选对了,你就会事业有成,一生幸福,否则,就会像高加林那样,出现无尽的烦恼和麻烦。读《人生》,品人生,写人生。每一个人都有青春年华,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有梦就去追,路,就在你自己的脚下。(本文为特邀作品)
本篇文章的作者是申平,小小说作家、惠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郑州市小小说学会理事、惠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自荣获中国青年报“全国千字小说征文大赛”二等奖以来,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小说的创作,并在小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本次“我读路遥”全国征文活动中,申平作品获特邀佳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