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最缺的就是人手。”张凤权说,“要赶着天气好,用机器把地瓜翻出来,但分拣、装箱必须得靠人工。不仅要从本村找人,还得通过亲戚朋友把邻村的老乡找来帮忙。”
“一天能挣150块钱,这一气能干一个月吧。”一位老乡告诉记者。
按张凤权的估算,他“伺候”的土地,今年平均亩产6000多斤,一只1斤左右的地瓜是市场最为欢迎的,被业内称为“烤瓜”,市场收购价约1.5元/斤,差一点的一斤也能卖到1.2元左右。“现在,大家都注重生活品质,特别是要吃得健康,地瓜市场特别好,今年这些地瓜全部卖出,差不多能卖100万元。”
丰田乡,一面是村民们在田间地头抓紧颗粒归仓,另一面,村办工厂内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杏山村村委会的大院里坐落着一家豆制品加工厂,工厂内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田豆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初喜东正在带领职工们清洗设备,为近期提升产能做准备。
杏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宇鹏介绍说,丰田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在杏山村已历经了5代传承,为壮大集体经济、突破产业发展困境,2022年,杏山村申请乡村振兴项目,成立彰武县杏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特色品牌“杏豆坊”。豆制品加工厂可提供5-7个工作岗位,日产量可达1吨,2023年经营性收入达19万元。
村办豆制品加工厂也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杏豆坊”系列产品,以本地优质大豆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精制而成,产品口感好,营养丰富。为拓展销售渠道,“杏豆坊”多次参加各级农产品展销会,以党员带头实地宣讲,并组建宣传小组到全县各家单位进行宣传。目前,确定合作代销点7个,在彰武县内有32家供货点,并与阜新市一家配餐点确立长期合作关系。
“今年以来我们还尝试着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如多多买菜、抖音小店等进行销售。”王宇鹏说,“天气渐冷,正是推销冻豆腐的好时机,‘杏豆坊’冻豆腐在多多买菜上架5天,订购量就达到了400件,我们对销售前景很有信心,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25万元。”
在加工厂背后,杏山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种植、加工的模式延伸产业。杏山村集体流转土地300亩建设有机大豆种植基地,同时以高于市场价格与农户签订大豆种植回收协议,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豆类面积达千亩以上。除土地流转金和大豆销售收入外,村民还可以拿到收益分红,切实推动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双增收”。
与“杏豆坊”相似,双龙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孙立平的带领下,流转土地900余亩打造小麦种植基地,依托本村优势产业,成立“恒龙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面粉加工车间,打造“恒龙丰”品牌,生产销售全麦面、荞面等产品,实现年收益8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受供求关系影响,有产品畅销,也有产品可能滞销。目前,四间房村集体兴办的养牛场就遇到了肉牛价格的低迷期。刘铁成和村委们商量着,先不着急出栏,转而注重繁育。“先卖出两头小牛,能够维持养殖场运转,接下来,等待肉牛市场回暖。”2022年至今,养牛场共繁育肉牛32头,售出39头,目前还存栏31头。刘铁成在心里盘算着“牛账本”,想着为村集体多省点、多赚点。
面对当前的经营形势,蒋浩建议,聚焦农业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深、分工明细、服务水平高的高素质农民、农村经纪人、职业农业经理人,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此同时,搭建农产品供需体系。建立农产品供应及需求信息发布平台,拓宽农业生产者、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需求方的沟通互联,引导平台用户与农产品市场及省内外销售渠道完美对接。
辽宁省政协委员、阜新市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总农艺师李敬岩则提出,要继续立足丰田乡土地资源禀赋,鼓励引导农户扩大种植面积,控制养殖造成的粪便污染,倡导绿色可循环农业。“尤其是要延伸小麦粉及豆制品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让小产业逐步释放大活力,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
据测算,今年丰田乡6个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能超过15万元,双龙村、杏山村更是有望实现突破百万元。王凯说,来年,丰田乡将继续发挥产业联合党委作用,以双龙村、杏山村为产业中心,其余4个村协同发力,力争全乡产业振兴再上新台阶。
辽宁省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表示,下一步,还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使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抓好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找准农民增收的发力点,聚焦壮大村集体经济增长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和美乡村,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 感谢阅读 -
记者 | 王金晶
审核 | 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