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12月28日上午
浙江省人才创新案例(2024)评选活动
颁奖仪式在杭州市举行
来自云和的
“打造乡村振兴头雁人才
推动‘云和师傅’技能促富”案例
成功入榜
获评最佳案例奖
“云和师傅”既是诞生于云和田间地头的农村技术人才队伍,也是云和20年来探索劳务输出、技能创富、人才品牌、产业赋能等一系列共富发展路径的领航员。2003年,云和在全国率先提出“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压茬推进“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大搬快治解危清零”“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带动4万多名农民易地搬迁、60%的山区人口下山转移,而“云和师傅”队伍的成员就来自这些下山农民。20年间,他们所从事的,就是帮助下山农民谋出路的“民生工程”。
“2004年,我们通过走访、考察、培训,从全县农村技术人才中筛选出了首批34名‘云和师傅’,为他们发展生产、推进异地开发提供各项技术、服务支持。”“云和师傅”协会党委专职副书记毛荣理介绍,身为“云和师傅”,不但要“靠技术吃饭”,更要“靠技术成才”,要做乡村发展、农民增收事业的带头人。
创建至今,全县累计培育20批共计814名“云和师傅”、1000多名“后备师傅”,他们的足迹遍布31个省区、355个市县、3786个乡镇,带动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100多万名农民脱贫致富,年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130亿元。过程中,叶先宏、柳荣伟、雷岩德等一批优秀师傅代表先后涌现,他们或是成功破解西部地区食用菌灭菌难题,获聘“省级科技特派员”;或是孤身闯荡苏州,在太湖之滨打造碧螺春茶园;或是四度援疆,不远万里指导新疆农户种植食用菌,助力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技能共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示范。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回看过去,展望未来,“云和师傅”再赴新征程。在丽水市委组织部、云和县委组织部的市县联动推进下,《“云和师傅”培育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顺利出台,建立起“问技术水平、问生产效益、问社会贡献”三维评估认定机制,打破了传统“唯学历论”的聘用标准,将“云和师傅”的培育范围从先前单一的食用菌产业向种植养殖、非遗传承、乡村运营、文旅融合、电子商务、木制玩具等九大领域延伸,并配套建立异地认证机制,让在外创业的百余名云和籍师傅也能第一时间享受“人才新政”。
持续扩面推进下,近五年来,云和累计培训农民5.8万余人次,全县技能人才总量增长至2.68万人,新增农创客420名、农村各类实用人才14860人,带动农民转移劳务经济净收入达到10.1亿元。
以此为基础,与职业技能等级能力相匹配的“云和师傅”技能人才等级认定标准和评选机制同步“出炉”。云和借此一举打通“云和师傅”与省、市人才培育体系间的壁垒,将“云和师傅”创新人才、精英人才和领军人才分别纳入云和县F类、E类、D类人才管理,推动县域人才体系与师傅队伍全面接轨融合。
“新管理办法出台后,我们这些种地、养鳖的农民也能靠技能评上高层次人才,享受到县里给技能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高了!”“云和师傅”卜伟绍从事生态鳖养殖行业27年,是云和山区水产养殖的带头人之一,自从成为县级E类人才,他也能像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博士研究生一样,享受到相应层级的子女就学、落户安居、医疗救护、金融贷款等人才优惠政策及服务保障。
在云和县委、县政府二十年一以贯之的实施推进下,如今的“云和师傅”队伍不断回应时代发展需求、释放本土高技术人才活力,先后培育本土“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20余个、“共富工坊”70余家,推动600余名师傅受邀参与技术入股或成为“政府雇员”,为山区小县“人从哪来”“才怎么育”“产业如何兴”等一系列问题书写了精准有力的实践答卷。
“未来,我们将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持续擦亮‘云和师傅’品牌,迭代政策制度体系,打造更高素养、更高技能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云和县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云和将以更高水平赋能山区县域产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有成效、有特色、可复制推广的县域样板。
来源:童话云和
一审:王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