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内蒙古正式启动林草能源碳汇绿色发展合作机制,进一步挖掘林草资源碳汇潜力,探索实践林草碳汇生态价值多元化。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林草湿地总碳汇量达1.1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据介绍,内蒙古林草行业与能源企业联合启动林草能源碳汇绿色发展合作机制,搭建碳汇产品价值转化的规范平台,推进碳汇资源本土化利用;搭建跨行业领域合作的服务平台,精准对接控排企业(被强制纳入碳市场总量管制和交易体系的企业)的减排需求,实现林草资源从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林草能源碳汇绿色发展合作机制的启动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在林草碳汇价值转化与能源产业低碳转型融合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仅实现了林草资源从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还精准对接了控排企业的减排需求,为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据了解,内蒙古现已制定林草碳汇产品开发交易、林业碳票计量等管理办法,搭建林草碳普惠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各类地方标准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同时,开展林业碳票试点,持续拓宽林草碳汇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内蒙古重点推进CCER造林碳汇项目18个,实现碳汇交易86.1万吨,碳汇价值转化3333.5万元。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于光军认为,内蒙古林草能源碳汇绿色发展合作机制的启动对于内蒙古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确保碳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
于光军:林草能源碳汇绿色发展合作机制在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推进了国家核证资源减排标准——CCER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在于精细化管理造林项目,用以实现双重目标:一是完成国家绿化任务和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等要求,包括退耕还林和生态林建设;二是通过造林实现经济目标,如发展果林和碳汇林。碳汇林的建立旨在增加碳汇量和规模,这些增加的碳汇量和规模具有市场价值,可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形成可交易的碳汇指标。
林草能源碳汇绿色发展合作机制为碳汇林的造林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渠道。同时,鉴于国家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指标的明确管理,通过增加碳汇林的造林,可以稳定降低能源消耗指标,为能源产业的发展释放空间。这种机制既满足了生态屏障建设的需求,也促进了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建设,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我国在碳汇交易方面已从国家试点阶段取得了显著进展,市场机制的运用既促进了造林绿化和生态屏障建设,也有利于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明确进步:首先,交易标的更加明确,即造林形成的碳汇量和生态屏障建设的成果已形成标准化的交易目标;其次,交易标的物的形成和交易形态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如票据、数字证书等,这提高了交易的便捷性并促进了碳汇的传播;最后,形成了一系列交易机制,如内蒙古林草与能源碳汇绿色发展合作机制,这些机制使得交易更加稳定,并且交易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编辑:敖 琳
审核:赵 婧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奔腾融媒 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点亮“在看”,与您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