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额尔古纳河,还是学历史,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里面清朝分割额尔古纳河给俄国,那时只知道她是属于中国的一条河流。
第二次听额尔古纳河是在董宇辉直播间,听董宇辉介绍迟子健老师《额尔古纳河右岸》,他是这样评价这本书:中国文化就偏爱大山大川,因为它们能够让人明心见性,最终沉醉在自然美景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景色令人难以言表,每当想到那里,就会燃起对自然的强烈爱意,想象着到鹿、珠苔藓、月光、繁星、篝火,人们载歌载舞的场景,以及出林苏醒的时刻,独自站在江边,向流水诉说心事......
听完这些,我心想,多么优美的文字才能有这样令人陶醉的场面。于是我上网去搜了一下迟子健老师,又看了她的采访。一种平静的美感在她的脸上,我看到了自己想拥有的那份从容淡定,一种平息的美感,言语中自带的自由与独立再一次打动我,她介绍《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时说额尔古纳河是“一条带着伤痕记忆的河流”。
带着一份好奇,我迫不及待得地买了这本书,在一个下午,我泡了一杯茶,开始品读这本让人沉醉的美文。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文字感动了,“雨和雪的老熟人”坐在已被磨得脱了皮的狍头褥子上,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等她而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风。让我想到了我们农村的留守老人,每天坐在村里的石头下晒太阳,他们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一上午可能就说几句话,听到有人路过,他们缓缓抬起头,,随着路人的消失,又缓缓地低下头。有时拍打几下自己掉落的白头发,再顺手捋一下剩下的白发,阳光洒落在她们的皱纹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希楞柱,它的尖顶处有个小孔,自然而然便成了火塘排烟的通道,透过这里可以看到星星。记得小时候,躺在姥姥家的土炕上,我经常半夜醒来,通过木窗户,看着皎白的月亮还有繁星,安静而美丽。住在城市后,我睡觉的时候心须拉上隔光效果极好的窗帘才能入睡。外面的路灯、隔楼的亮光,刺眼的让我不想再去看曾经喜欢半夜的那种安静。更何况现在的天气,能见度也很少再有繁星可见。
萨满跳神的时候,击打着神鼓旋转,一边舞蹈一边歌唱,寻找着人们丢失的灵魂,一次次地拯救病危的族人。每次读到这里,我总是有一种崇拜而又好奇的心情,崇拜自然、信仰,又好奇这种力量的来源。我想我不能用自己目前的认知来评判这种些,但是我可以做到尊重。
里面的美食也是让我垂诞三尺,那是大自己赐予的美味。灰鼠肉很鲜嫩,剥去皮后,抹些盐放到火上轻轻烤一烤就可以吃。用猎刀在桦树根上轻轻划一个口,插上一根草棍,摆好桦树桶,桦树汁就顺着草棍像泉水一样流进桦树桶,汁液清甜。将大个儿的哲罗鱼切成段、撒上盐、用桦树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把狍子肉剁碎然后掺上老桑芹和山葱,对上盐,搅拌后灌进肠衣里,放到铁锅的沸水,煮几分钟,取出用刀子切成段。这些让我一想,就美味的食物,每次也只能是想象一下。
读《额尔古纲河右岸》不能用“喝”的方式,而应该用品尝,要慢条斯里的读每一句话,才会品味古纳河到意味深长的美景。
我想这就是作家的力量,她的写作描写了平淡的额尔古纳河的生活,却紧紧抓住她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我们看到她们如何安静的在自然中生长,又自然地灭亡。
时代的进步不代表文明的进步,最起码从鄂温克人生活中我看到了。
蓝色的河流、森林茂盛、苔薛遍布;渴了可以喝桦树汁、驯鹿奶汁;饿了可以吃狍子肉、烤鱼;倦了可以跳篝火舞;累了躺着可以看满天的繁里;生病了有萨满跳舞拯救……他们不会在打猎时迷路,而我们却经常迷失在这混沌的城市生活中,活在当下的苟且,只有未来才是诗和远方。
愿生活在城市喧嚣的我们,都能保持独立的姿态,即使身居闹市,也不为浮尘所迷。
愿纯真的人性和壮丽的自然之美,成为这个世界永恒的存在。
文字 | 王晓庆
编辑 | 航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