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在必行丨我与师父关于质量那些事儿

文摘   2024-08-23 17:52   北京  

质量就是生命

质量就是胜算

质量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从步入工作岗位开始
老师傅在传承技术的同时
把质量提升的那些“秘诀”
传给了徒弟们

下面让我们一起阅见
师徒间质量提升的“金点子”!



师父的“质量提升”课


自打跟着师父张水仙学习以来,我经常跟她坐在研发中心结构组办公室一进门的大桌子上讨论工装设计上的问题,这是属于我们两个的经典画面。

一套复杂工装的优化设计工作让我和师父两人非常头疼,这套工装不仅要求平动、转动等多自由度可调功能,还对重量和工装尺寸有着严格要求。在经过几天摸索后,我终于找到了设计思路,在设计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结构后,我找到师父校核方案。她先是点头,后来在经过片刻沉思之后,说:“你再把这个面的厚度分别减薄 0.5mm、0.6mm、0.7mm,然后再做几轮计算。”

听到这我皱着眉问:“师父,现在的结构不是已经满足设计要求了,怎么还迭代啊?”师父耐心的回答道:“我们做设计工作,不能只满足设计要求,更要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工装质量,保障产品质量。”听到这里我惭愧的低下了头。在计算完后续的几个方案后,我发现最优厚度确实比我刚开始认为可以的厚度薄了 0.6mm,整套工装的重量减轻了5kg。

在经历这套工装设计后,师父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深深刻进了我的心里,设计之路任重道远,唯有精益求精不断攀登,方能站在产品质量的高峰。




师傅的“质量提升”课


盛夏时节,智能制造中心一台卧式加工中心突发齿轮损坏故障,接到任务,师父林宁第一时间叫上我赶往现场。“师父,咱们厂里最近几年镗床故障频发,准备了备件,我去拿来换上。”说罢,我便要去拿备件。
“等一下。”师父叫住了我,“咱们搞维修,不仅要解决故障点,还要考虑故障面,系统地考虑问题;不但要快速响应,更要高质量维修,减少不必要的故障返修。”师父满脸严肃,认真地和我说道。
说罢,他用棉布对齿轮箱进行清洁,在满是碎屑和油泥的“黑色汪洋”里仔细寻找着。“师父,在找什么啊?”“齿轮有一个小角发生断裂,很有可能就是落在齿轮油中,如果只是更换而不找出来,后续就会发生摩擦碰撞,产生更大的故障。”过了好一会,他终于将齿轮损坏的一角找了出来。随后,他又检查周边油管是否有泄漏、螺钉是否松动、润滑是否正常,预防可能发生的故障。确定都没问题后,我们才一起把齿轮换上。
“在维修过程中把点检保养都做了,要做预防性维修。”这是师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直影响着我,在后续维修工作中,我也要系统考虑,重视质量。确保一次折卸维修,长久稳定运转,减少设备维修时间,提高科研生产效率。





师傅的“质量提升”课


零件沉头孔加工过程中,整个装夹操作繁琐、消耗人力及装夹工时过长。并且,沉头孔加工完成,还需增加一道线切割去除夹头工序,因此整个沉头加工工序又多出线切割时间、转运时间,大大增长焊后骨架沉头孔加工周期,进而导致整个产品生产周期增加。

该零件沉头孔加工任务分配到智能产线一组后,王欣奇师傅就不断思考如何优化装夹方式,从而减少人力时间投入,加快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使其更加适应快速生产要求。王师傅以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年工作经验为基础,进行了大量调研和验证后,设计了一款老虎钳结构的装夹工装,使装夹时间从一开始近30min缩短至几分钟即可,提升了生产效率,从14小时加工8个面到8小时加工12个面,同时装夹找正过程不再需要夹头,直接省去了线切割去除夹头和转运的时间,进一步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

自打跟着王师傅学习以来,对于我的“功课”,他一刻也没有落下。诸如我们师徒间讨论加工质量的情景,也早已成为了机床前的日常缩影。在加工制造零件的问题上,师傅倾囊相授、尽心竭力,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大家的功课管理更是严格,他时刻强调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与思考,不要机械性的工作,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内化,这样才能迅速地成长起来。



文字丨研发中心 智能制造中心 科保处

编辑丨航小星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
开展政策解读 发布要事动态 传播航天文化 展示形象风貌 推动技术交流 助力经营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