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就是生命
师父的“质量提升”课
自打跟着师父张水仙学习以来,我经常跟她坐在研发中心结构组办公室一进门的大桌子上讨论工装设计上的问题,这是属于我们两个的经典画面。
一套复杂工装的优化设计工作让我和师父两人非常头疼,这套工装不仅要求平动、转动等多自由度可调功能,还对重量和工装尺寸有着严格要求。在经过几天摸索后,我终于找到了设计思路,在设计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结构后,我找到师父校核方案。她先是点头,后来在经过片刻沉思之后,说:“你再把这个面的厚度分别减薄 0.5mm、0.6mm、0.7mm,然后再做几轮计算。”
听到这我皱着眉问:“师父,现在的结构不是已经满足设计要求了,怎么还迭代啊?”师父耐心的回答道:“我们做设计工作,不能只满足设计要求,更要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工装质量,保障产品质量。”听到这里我惭愧的低下了头。在计算完后续的几个方案后,我发现最优厚度确实比我刚开始认为可以的厚度薄了 0.6mm,整套工装的重量减轻了5kg。
在经历这套工装设计后,师父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深深刻进了我的心里,设计之路任重道远,唯有精益求精不断攀登,方能站在产品质量的高峰。
师傅的“质量提升”课
师傅的“质量提升”课
一零件沉头孔加工过程中,整个装夹操作繁琐、消耗人力及装夹工时过长。并且,沉头孔加工完成,还需增加一道线切割去除夹头工序,因此整个沉头加工工序又多出线切割时间、转运时间,大大增长焊后骨架沉头孔加工周期,进而导致整个产品生产周期增加。
该零件沉头孔加工任务分配到智能产线一组后,王欣奇师傅就不断思考如何优化装夹方式,从而减少人力时间投入,加快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使其更加适应快速生产要求。王师傅以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年工作经验为基础,进行了大量调研和验证后,设计了一款老虎钳结构的装夹工装,使装夹时间从一开始近30min缩短至几分钟即可,提升了生产效率,从14小时加工8个面到8小时加工12个面,同时装夹找正过程不再需要夹头,直接省去了线切割去除夹头和转运的时间,进一步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
自打跟着王师傅学习以来,对于我的“功课”,他一刻也没有落下。诸如我们师徒间讨论加工质量的情景,也早已成为了机床前的日常缩影。在加工制造零件的问题上,师傅倾囊相授、尽心竭力,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大家的功课管理更是严格,他时刻强调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与思考,不要机械性的工作,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内化,这样才能迅速地成长起来。
文字丨研发中心 智能制造中心 科保处
编辑丨航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