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栏目刊发《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东北传统制造业关键技术攻关观察》,其中报道以长光卫星、中车长客等为代表体现吉林制造业不断突破关键技术,锻造大国重器的使命与担当。
东北振兴牵动全局,产业升级关乎未来。作为国家重点工业基地,东北的装备制造业承载着实现国家科技自立的历史使命。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到企业攻坚克难、突破瓶颈,东北制造业的振兴历程如磐石般坚定,如春潮般澎湃。本文将从科技引领、数字赋能、链条延伸三方面谈谈心得体会。
一、科技引领为主线,产业创新成支柱
科技引领如灯塔指路,产业创新似骏马奔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东北地区以此为指引,通过集中攻克关键技术,为传统制造业注入强劲动力。一是攀登尖端科技高峰,开辟技术创新新天地。沈飞的歼-35系列战机从隐身能力到远程打击,无不展现航空工业的顶尖实力;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机组成功运转,标志着中国制造迈上世界巅峰。二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捍卫产业自主新格局。大连华锐曲轴有限公司成功制造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动力曲轴,从技术设计到生产工艺全程实现自主化,彰显“巨轮之芯”的中国智慧。三是从“0到1”突破壁垒,夯实技术底座新高度。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星座成为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集群,为我国航天遥感信息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些科技创新的闪光点汇聚成了振兴东北的耀眼篇章。
二、数字赋能为手段,智慧转型显成效
数字化如春雨滋润,智慧转型似新枝展叶。东北制造业借助数字技术全面升级,在提质增效中焕发了新的生机。一是数字车间驱动效率提升,传统工艺迈向智能化新台阶。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核心车间通过数字化升级实现生产全流程精准管控,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中车长客则依托智能扭矩系统,让转向架生产效率提升50%。二是智能工厂加速布局,工业体系构建现代化新生态。从辽宁到黑龙江,三省累计建成800多个省级智能工厂,逐步形成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体系,传统企业焕发新机。三是融合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企业管理迈入集约化新境界。北方重工利用数字引擎研发防渗土料控制系统,供料能力提升5倍,为水利工程建设树立标杆。东北制造业以数字技术为工具,通过智能升级、智慧转型,铺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三、延链补链为抓手,产业生态再优化
延链补链如藤蔓攀援,产业生态似森林繁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构建完善的产业集群是振兴东北的关键。东北地区紧抓机遇,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筑牢产业根基。一是补齐短板攻克技术难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大连华锐船用曲轴的成功量产填补了我国大型曲轴技术空白,为造船工业安全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延展链条提升配套水平,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协同升级。吉林化纤集团通过碳纤维产业园建设,从原材料到制品实现全链条覆盖,带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三是优化布局打造创新高地,区域协同激发产业潜力。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吸引众多企业加入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共同攻克“强劲中国心”的技术难关;盘锦市构建光学电子供应链“微产业园”,提升产业配套效率。东北以延链补链为抓手,推动产业生态优化升级,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北制造业振兴的历程生动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真谛。从攀登科技高峰到推动智能转型,从延链补链到构建产业生态,东北制造业以稳健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如春风吹拂,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力量。未来,东北将继续勇立潮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