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第一议题: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2024-12-09 05:55   宁夏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部系统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文集。这本书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的讲话和文稿,展示了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创新、实践成果与发展方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石,是党和国家在政治领域的重要制度保障。学习这一文集,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解,增强政治自信,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创新体现时代特征,制度完善巩固根基之石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离不开理论创新。一是明确指导思想,确立制度发展的理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集中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深刻揭示了我国民主制度与实践的鲜明特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方向。这一理论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也为世界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二是深刻总结实践经验,巩固制度发展的现实基础。从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到总结制度运行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措施。这些内容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深刻总结,也为制度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镜鉴。三是注重未来发展方向,确保制度建设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与长远出发,对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民主集中制等原则,为推动人大制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二、实践探索展现生动样本,制度优势铺展发展之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践中生长出来的制度,其优势与生命力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一是制度保障发展,创造中国奇迹。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确保了中国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文集中指出的“两大奇迹”正是这一制度强大生命力的具体写照。二是坚持依法治国,构筑法治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宪法的核心地位,指出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机制、加强公众参与立法等内容,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重要指导。三是强化代表作用,彰显民主成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在于选举人大代表,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通过强化人大代表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制度真正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的桥梁纽带。


三、思想指引彰显制度自信,未来发展夯实理论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不仅强化了思想理论的指导作用,也增强了全党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制度的根本保证。文集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人大制度健康发展的核心保障。这一论断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二是彰显制度优越,坚定自信与定力。文集中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政治文化传统,与“民本”“共和”等理念高度契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价值。这种文化与制度的双重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聚焦治理现代化,推动国家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这一目标与人大制度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完善人大制度、创新人大工作,必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制度动力。


学习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文集,不仅是理论上的深化,更是行动上的指南。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广阔的理论视野,更扎实的实践探索,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提供坚强保障。在这一伟大的征途中,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成为这一制度的忠实捍卫者与积极实践者,为实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景贡献智慧与力量。




学习第一议题
关注我,日更第一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