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立足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路径。这次讲话如明灯指路、如春雨润物,启发我们从多个层面思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我们更加明确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与现实任务。以下结合讲话内容,从多个方面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文化自信,筑牢思想根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复兴的精神之基。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点亮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结合的思想明灯,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指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是文化建设需植根中华文明,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如滔滔江河奔流不息,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我们有责任将这一文明之瑰宝保护、传承和发扬。
三是坚持价值引领,打造主流文化高地。主流价值观如灯塔,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凝聚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动力。
二、文化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激发文化创造力。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既是解放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二是融合科技赋能,助力文化腾飞。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如水乳交融,数字化、信息化为文化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多样需求。文化服务如细雨润田,只有着眼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才能提升文化服务能力,让更多人从文化建设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文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
文化强国不仅在于内部发展,更在于与世界的交流互鉴。
一是创新国际传播,塑造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网络外宣形式,构建多渠道、立体式传播格局,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接纳中国。
二是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文化互鉴。文化交流如桥梁,连接不同文明,深化国际人文合作,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三是学习全球文明,融合古今中外。中华文化如大海纳百川,既要保持民族主体性,也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精品,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力量。文化强国建设如同百花园的精心培育,不仅需要坚守根基,还需创新绽放,更需融通世界。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传承文化瑰宝,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标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