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38岁鲁迅拿出全部身家4000元,买下北京一所大宅,将二弟周作人全家接来住。
4年后,二弟举起铜香炉砸他。鲁迅一怒之下搬出去租房,大宅则被二弟和他的日本妻子占有。
此后,鲁迅曾3次向二弟示好,都被拒绝。
和二弟决裂,是鲁迅难以释怀的伤痛,他临终前还愤慨道:我是被驱逐的,死不瞑目!
也难怪鲁迅如此耿耿于怀,身为大哥,他这一生为二弟付出了太多。
周父早逝,15岁就当家的鲁迅,多年来无论大事小事,都处处照顾生性柔弱的二弟。
小事上,有一次二弟出疹子,鲁迅不惜重金请来名医。看着发高烧的二弟,鲁迅担心他病危,急得整日惶惶不安,结果医生说他只是出疹子。
大事上,二弟到日本留学、和日本女子羽太信子的婚礼,都由鲁迅操持。
鲁迅还牺牲自己的学业回国工作,以供养尚在求学的二弟和他的日本姻亲。后来二弟到北京工作、安家,仍由鲁迅帮忙安排。
鲁迅不计较金钱,尽心尽力帮扶二弟,原以为能换来一辈子的兄友弟恭,不曾想俩人很快分道扬镳。
事情源起于1919年,38岁的鲁迅拿出积攒的2500元,加上变卖绍兴祖产1000多元共4000元,买下北京一所大宅,将二弟全家都接来住。
兄弟俩又像小时候一样住在一起,不同的是,多了各自的妻儿。也因此,多了矛盾。
1923年7月,周作人突然给鲁迅写了一封绝交信,字里行间透着冷漠:
“鲁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
鲁迅反应非常激烈,直接带着母亲和妻子朱安搬出去租房,把大宅让给二弟和他的日本妻子及岳母、妻舅等人居住。
兄弟感情就此破裂。
此后,鲁迅大病一场,卧床不起,痊愈时已经是次年5月。
为做长久之计,鲁迅借了8百大洋,买下一处小院居住。
搬家前,他回大宅取自己的书和器物,不料遭到一番羞辱:二弟的妻子对他破口大骂,尽是污言秽语,二弟则举起铜香炉砸向他!
鲁迅心灰意冷,拿了东西迅速离开,此生再也没有踏进大宅。
关于兄弟决裂和的原因,外界议论纷纷。
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羽太信子挥霍无度,家中使唤着6个仆人,看病要请日本医生,日用品也要买日货。
为了争家产,她扬言鲁迅偷看她沐浴才导致兄弟失和。
可真相究竟如何呢?鲁迅和周作人都不曾公开谈论。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离开大宅后,先后发表了3篇小说《伤逝》、《弟兄》和《铸剑》,借以向二弟表达求和之意。二弟却不接受。
暗示不行,就明示。
鲁迅住在上海时,曾拜托人去劝二弟南下和他同住。但二弟听从日本妻子的话,留在北平沦为文化汉奸,一生都在当妻子一家的摇钱树。
尽管表面上兄弟决裂,但鲁迅始终牵挂二弟,但凡周作人的作品他都一一买来细读。
读到精彩处,他总是黯然叹息,多想亲口对二弟说一声:写得真好!
1936年,鲁迅病逝。离世前几天,他还在读周作人的新书,对自己疼惜、爱护了几十年的二弟牵肠挂肚。
鲁迅离开时,周作人像往常一样到北大授课。他没有哭,只是眼眶有些红热。
这位决裂13年之久的大哥,他就是想见,也再也见不到了。
周作人晚年常常回忆鲁迅,不再是冷冰冰的态度,而是亲切地称他为“家兄”。
临终前几天,他也在读鲁迅的书。那时的他,终于后悔自己大半生受日本妻子摆布,而辜负了大哥对他的深情厚义。
可惜,他后悔得太迟了。
生命有时就是这么残酷,因为无常,所以要珍惜当下,在来得及的时候,好好爱身边的亲人。
参考资料:《鲁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