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30岁梁启超,和17岁王桂荃行房。
大汗淋漓过后,梁启超说:“我主张一夫一妻,李蕙仙是我妻子,你只能是丫头,生的孩子也不能喊你娘!”
话音刚落,一个女人走进房间,王桂荃一惊,穿上衣服就跑。
走进房间的女人,便是梁启超的原配妻子——李蕙仙。她看到王桂荃往外跑,忙拉住她,说了声:“委屈你了。”
王桂荃听完,瞬间湿了眼眶。但她不敢哭出声,低着头默默离开。
这样的结果,王桂荃早该想到了,有什么好委屈的呢?
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头,不久前,李蕙仙对她说:“我身体不好,你来给先生延续香火吧。”
是延续香火,而不是当二房太太。王桂荃听懂了。
王桂荃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在梁府里耳濡目染,也知道梁启超是干大事的人。他对外主张一夫一妻制,要是被人知道他娶二房,岂不打脸?
因此,王桂荃嫁给梁启超,只能偷偷摸摸进行,不能对外公开。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实在委屈。
更令王桂荃委屈的是,同房过后,梁启超竟对她说,将来生的孩子不能喊她娘!
然而,王桂荃还是接受了,因为她没得选。
王桂荃出生贫苦,从小被多次转卖,最后成了李蕙仙的陪嫁丫头。她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说不的权利。
就这样,王桂荃跟了梁启超,先后为他生下6个孩子。
根据梁启超的禁令,这些孩子都不能管王桂荃叫娘。梁启超对王桂荃的称呼,也一直是“王姑娘”或“王姨”。
王桂荃恨吗?
并不。
相反,王桂荃生性善良,任劳任怨,几乎承担了家中全部家务。
每一天,她都要伺奉梁启超和李蕙仙,照顾包括李蕙仙3个孩子在内的9个孩子,有时还要协助梁启超的事业。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带着一家老小到国外,一住就是14年。期间,王桂荃帮了他大忙。
王桂荃自学日语,很快就能流利地和东京人打交道。
为此,忙得焦头烂额的梁启超,便经常让她帮忙处理事务,省去很多麻烦。
与其同时,王桂荃也没有疏忽家务,仍旧把一大家子照顾得妥帖。
王桂荃的付出,得到梁家上下的尊重。明辨是非的孩子们,更是不顾梁启超的禁令,渐渐改口,管王桂荃叫娘。
只不过,梁启超本人,依旧没有承认王桂荃的身份,从来不在公共场合提起她。
1924年,李蕙仙病逝。为梁家付出大半辈子的王桂荃,理所应当被扶正,可梁启超却对此只字不提。
道理很简单,梁启超一旦承认王桂荃的身份,就等于承认自己当初娶二房的事,这将使得他“主张一夫一妻”的人设崩塌。
5年后,梁启超也病逝。临终前,他拜托王桂荃:“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
王桂荃哭成了泪人,连连点头答应:“先生放心,有我呢。”
然而,王桂荃想达成这个承诺,很难很难。
当时,梁家已经没有多少钱财了,孩子们既要吃饭又得上学,最小的孩子梁思礼还只有5岁。一切重担都落在王桂荃一人身上。
好在,王桂荃是一个能干且聪慧的女人,她靠着变卖家产和到处打工,硬是将9个孩子一一送去读书。
这9个孩子,都是王桂荃带大的心头肉。每送出去一个,她的心就空掉一块。直到1941年,将梁思礼送出国留学后,她便孤身一人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代的飓风刮来。年过六旬的王桂荃,因为和梁启超的关系,不得不流落乡下,贫苦度日。
1968年,王桂荃在一间破败的牛棚中去世,享年85岁。
离开时,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王桂荃嫁给梁启超,由始至终,都是一个不被承认的存在。
但她善良坚韧,倾心养育了梁家9个子女,他们长大后都成为国之栋梁。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背后,有王桂荃的莫大功劳。
或许有人会为王桂荃感到不值,她为梁家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却连正式名分都没有。
然而,对王桂荃来说,付出更像黑暗中的蜡烛,照亮了别人,也点亮了自己。
正因为王桂荃对梁家的付出,才成就了自己的传奇。而这份传奇,不会随着岁月消逝,只会更加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