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项目——“科普‘大家’说”系列活动于7月至12月成功举办。该活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承办,在北京共组织15场科学讲堂活动。活动紧扣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等科技创新的核心领域,汇聚多位知名科普专家、科普网络大咖,采取讲堂形式,深入学校、医院和科技场馆等场所,为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公益的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服务,打造公众身边的科普阵地。
“科普‘大家’说”系列活动在北京天文馆和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一共举办了7场科学讲堂,主题涵盖气象学、天文学、物理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学等多个领域。7月20日,首场活动邀请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全国气象科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朱定真作题为《云谲波诡——走近气象》的讲座。朱定真介绍了气象科学在中国民俗、中医养生以及自然景观、诗词歌赋、饮食建筑、二十四节气等方面的生动体现,以及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气象服务的诸多领域、气候变化现象、极端天气常态化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最后分享如何看懂天气预报、识别预警符号和“双三十”“横向登高”“静下来”等防灾“御敌”小贴士。他在讲座中重温竺可桢、曾庆存等气象“大家”的感人故事,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服务人类。8月3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与服务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学会全国气象科普先进工作者周兵以《全球极端天气与青少年气候行动》为主题,通过大量图文及数示,阐述复合型气象灾害造成的重大社会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健康威胁、粮食减产、热浪、台风、暴雨、洪水等重大挑战。他表示,面对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需强化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呼吁青少年参与更多气候行动,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公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灾害防御合力。8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网络科普大V、知名科普视频创作人李永乐以《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为主题和公众一道坐上时光列车,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和宇宙论、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落体实验以及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重温伟大的科学家们为探索宇宙奥秘、捍卫真理、追求科学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表示,正是他们卓越的智慧照亮了科学的道路,更以无畏的探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9月7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研究员、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主任朱民才老师作《茫茫太空“放风筝”——航天器飞行控制解密》的主题讲座。他将天上的航天器比作风筝,那连接天地之间的信息高速路就是航天器飞行控制人员手中的“风筝线”,地面科学家通过它了解、掌握航天器的运行状态,控制航天器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讲座中,他从航天器飞行控制的重要作用、实施步骤以及航天测控领域技术发展历程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飞控相关知识,并鼓励大家要始终保持好奇心,勇于发扬科学严谨的精神,长大报效祖国,一起征服星辰大海。10月19日,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体物理学博士,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常务理事景海荣作题为《我们的太阳》的天文学讲座。景海荣运用生动的动画、直观的观测图像,将深奥的天文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并巧妙地将讲座内容与科幻电影相结合,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深入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太阳活动以及日地关系等关键知识点。他特别强调太阳能资源的重要性,指出人类应当更加高效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助力地球可持续发展。10月26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景新教授围绕《机器人会统治自然人吗?》的主题,通过丰富的视频和图片,介绍机器人从简单的机械操作到具备自主性、自行学习、推理、决策、规划等能力的演变过程,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在医疗、教育、工业等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帮助人类解决更多难题。最后他还通过机器人和自然人在体力、智力、环境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对比,引发大家对机器人在未来是否会统治自然人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11月23日,中国宇航学会客座教授、国际宇航联合会卫星商业应用专委会亚太办主任朱林崎围绕《天上的日子有多酷 让空间站告诉你》为主题,从“天上房子有多怪”“天上工作有多酷”“天上生活有多爽”等话题切入,通过互动提问和游戏演示的方式,生动介绍中国空间站的结构和航天员在空间站的主要工作、衣食住行、健身娱乐等酷炫的太空生活。她还展示在太空环境中可完成地面“不可能完成”的实验和产品,如宇宙探测、太空生存、太空育种、空间材料等,揭开空间站内“黑科技”的神秘面纱。最后她强调随着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中国独立研发的“天宫”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的空间站,中国将在太空探索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全球的太空探索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8月9日,“科普‘大家’”说系列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专家组副组长马冠生博士来到北京丰台医院,以《营养、运动与健康生活》为主题作科普讲座。本次讲座为庆祝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关爱医师健康而举办,北京丰台医院党建第一片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北京丰台医院优秀医师代表共100余人现场参与。马冠生首先强调“健康第一,责任在己”,每个人要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健康管理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管理。他通过展示大量研究数据,指出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其中膳食营养和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膳食营养方面,要做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每天至少吃12种以上的食物,并注意粗细、荤素、颜色和口味的搭配。适量运动方面,要做到吃动平衡,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次达到30-60分钟。最后他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11月4日和12月11日,北京天文馆副馆长、古观象台台长、研究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教育办公室中国中心主任齐锐博分别在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海淀校区、京北校区开讲《了不起的宇宙》的主题讲座。齐锐副馆长巧妙利用微信打开画面的直观图像开启一场追“星”之旅。他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动画,从地球、月球到八大行星、太阳系再到银河系、河外星系,从宇宙组成到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齐馆长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生动的比喻,让学生们在短短1个小时的时间里,领略宇宙之神奇、星空之浩瀚。最后他还鼓励大家仰望星空、坚守梦想。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有关活动负责人表示,此次讲座将天文知识带到了孩子们身边,极大激发了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9月,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下,“科普‘大家’说”活动先后走进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北京市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级技工学校、北京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和北京首钢技师学院等5所技工学院,为现场近1500名以及分校区在线参与的7500余名学生开讲“开学第一课”,讲座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意创客、创新思维以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活动深受师生欢迎,现场气氛活跃,效果良好。9月3日,清华大学“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信息获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马少平在北京轻工技师学院作题为《人工智能是如何实现的》的讲座,利用大家日常生活事例,介绍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实现途径及未来方向。9月5日,中国力学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围绕《从创意到创客》的主题,通过有趣的现场互动体验,向北京市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级技工学校的师生们阐述创客如何从创意转化到实际成果,强调创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而激发大家的集体智慧和创意火花。9月9日,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唐玲来到北京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从大数据的产生背景、应用场景及对未来发展影响等方面向大家介绍《大数据的魅力》,表示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深入理解世界、改变生活并探索无限可能。9月11日,题为《创新思维改变世界:学会创新思维》的科普讲座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办,清华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基础工业中心副主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洪亮介绍创新思维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并重点讲述试错法、头脑风暴、综摄法等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通过现场游戏互动,让学生们体验创新思维方法及突破思维定势。9月18日,北京首钢技师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委员,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赵晓光以《智能机器人》主题,从智能科学学科产生背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程、人机大战始末以及机器人发展前景等方面介绍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现状及人类社会的积极贡献。此次“科普‘大家’说”系列活动走进北京市技工院校,将强化科学素质、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创新意识、弘扬科学精神作为技工科普教育重要内容,助力提升技能人才科学素质和拓宽知识视野,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2024年,“科普‘大家’说”系列活动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视频号、搜狐视频、快手等多个平台对部分场次的科学讲堂进行现场直播,实现了与广大观众的即时互动,现场共惠及3300余人,线上观看量达到57.8万人次。活动举办后收到了大量的积极反馈,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广泛认可。未来,“科普‘大家’说”将继续探索利用数字化平台,以更高效、更广泛的方式推广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公众科学兴趣,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