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日报》记者 胡泽妍
近日,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结果公布,苏州连续5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全市人才总量超390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超42万,沉甸甸的人才家底背后,苏州是如何打造集聚人才的“强磁场”?
12月9—13日,记者跟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组织的“走进魅力苏州”采访团走进苏州各区,实地了解苏州吸引、留住国际人才,集聚人才创新成果的魅力。产业基础助梦,技术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里诞生了一种医疗领域亲水润滑涂层,涂抹该材料的医用器械导管会在触水后立刻由生涩变得顺滑,可以在心脏支架、胃镜等手术中使用。 这项技术由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董事长陈红解释,医用涂层直接作用在人体内部,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功能,但国内相关领域转化匮乏,长期受制于海外厂商对关键原材料医用涂层的垄断。她主导建立国内首个针对血管介入医械涂层的行业标准,克服了医用级涂液多种关键原材料的精准合成、功能性涂层应用和设计等“卡脖子”技术问题。 陈红曾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在武汉理工大学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10年1月,她被苏州大学作为特聘教授引进,建立苏州大学“大分子与生物表界面”重点实验室。陈红拥有国际视野与丰富的学术经验,想通过将知识成果产业化实现支持社会健康的理想。而苏州以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为主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了包括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在内的多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业土壤,于是,她将企业安在了这里。 2017年,百赛飞成立之初,团队成员们的创新、实验、办公都挤在一间150平方米的“小黑屋”,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快速验证市场方向,帮助转化成单。创业中期,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和科教创新区帮助落实了5000平方米的独栋大楼和9000平方米的新厂区。目前,苏州市发改委“1+N”政策支持百赛飞在常熟购地20亩(化工园区内)建设生产基地,以带动实现下游千亿级产品市场价值。苏州强化产业创新集群吸引力,持续拓展全球招才引智格局。截至2024年7月,全市人才总量达390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42万人、5年增长超70%,高技能人才达101.42万人。累计新增留学回国人员超6.3万人,占比超江苏省四分之一。百赛飞为员工打造了温馨的工作环境,图为公司员工的画作(摄影 胡泽妍)
苏州紧紧围绕产业选才用才,聚焦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需求,以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集聚人才,实质是以科技为驱动、资金链为支撑,以人才链为核心要素,实现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高度集聚和融通共享,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2024年初,星云乔海(苏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隆晋(James Li)成功将美国“空中悍马”5类飞机引进苏州市吴江区,并与顺丰集团在华东最大的物流转场点合作,预计建成后一天可以最多起飞降落两百架次,达到四万千克货运量。他分享道,“作为全国低空六个经济发展试点城市之一,苏州地区在航空航天和有人机、无人机领域的产业链出色,这里供应链完善,而且也极为宜居,以苏州为一个核心点建立物流、通航网络利于外资低空经济发展系统性产业链的集聚。”苏州开放的政策和让人放心的服务吸引外籍人才的加入,“引进来”也“走出去”。中荷离岸协同创新中心是构建苏州—荷兰双边合作桥梁的国际化平台,为有意来到中国发展的荷兰乃至欧洲企业对接市场资源,提供基础性服务,是国际企业、创新人才的孵化器,3年来已有近20家自动驾驶、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顺利孵化。而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创新中心围绕高铁新城主导产业,发挥“窗口效应”,为苏州引进海外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法方代表魏让方教授(Jean-François Vergnaud)在苏州从事教育15年,他说,如果把我个人比作中法文化的一座桥梁,那我的目标是培养更多连接国家与国家的人才,让几十、几百、几千座桥梁相互连接,延伸成一道国际交流的高速路。在中荷离岸协同创新中心,外籍员工接受采访(摄影 胡泽妍)外国专家与中国同行丨文化数字化变革:赋能中国软实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