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全国!央媒集体点赞哈铁!

文摘   2025-01-16 17:37   黑龙江  
出行的脚步
丈量国家的进步
2025年春运1月14日正式启动
设备设施精检细修
旅客出行安全有序
……
在祖国最北方的冰天雪地
哈铁人书写着热情与奉献
受到各大媒体广泛关注

央视·共同关注

走进嫩林铁路蒙克山区段

央视·新闻直播间

繁忙的火车“4S店” 保障春运机车运行

央视·正点财经

冰雪游亚冬会叠加 铁路部门加强服务

央视·新闻直播间

哈尔滨开通全国首趟冰雪旅拍主题列车

央视·消费主张

登上雪国列车 开启漠河之旅

央视·新闻直播间

春运服务台 高铁知多少

哪些运动器材不能带上高铁?

央视·朝闻天下

民俗 年货大集

特色列车开启春运之旅

央视·朝闻天下

第九届亚冬会激发各地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优化各项服务 全新“尔滨”迎接游客

人民日报

1月13日14版

《黑龙江开行2025年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哈尔滨1月12日电 (记者郭晓龙)11日晚,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往漠河市的2025年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K7041次列车开行,让游客在畅游冰雪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提前感受年味。
随着冰雪游持续火热,“神州北极”漠河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联合大兴安岭地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开行了民族非遗文化列车,邀请杜拉尔氏桦树皮烫画、鄂伦春族口弦琴、赞达仁民歌、鄂伦春刺绣、康氏面塑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在车上现场展示传统民族技艺和文化,并现场讲解、传授技艺,让旅行从“看风景”升级为“品文化”。


新华每日电讯

1月15日1版

《听,东西南北铁路线上的春运首日故事》



向上滑动阅览

14日,2025年春运拉开序幕。新华社记者来到上海、新疆、海南、黑龙江四地火车站,记录下东西南北铁路线上一个个回家的故事,感受流动的中国涌动的温暖与活力。


“踏上回家的路,‘年’就真的快到了”

  14日凌晨4时20分,上海虹桥火车站已是灯火通明,思乡心切的人们早早到达车站候车,准备踏上回家的路。

  上海虹桥发往贵阳北的G4831次列车是上海的首班春运列车,8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算太长,当天就能到家。

  旅客郭女士拿起化妆镜给自己补个妆,笑着说:“踏上回家的路,‘年’就真的快到了。”

  不一会儿,检票口排起了长龙。旅客罗先生告诉记者,他没有在上海置办太多年货,老家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得到,早早回家还有充裕的时间准备。

  旅客杨敏和丈夫刚刚在上海工作了三个月,不论上海的见闻还是回家的喜悦都让她兴奋不已。

  “我之前从来没有出过省,这是第一次在外地打工,可以见见世面,收入也比在老家高,春节后还会再回到上海工作。”杨敏说。

  5时23分,G4831次列车驶出上海虹桥火车站,乘务员们忙碌起来。列车长陈逸飞为孩子们准备了防走失贴、儿童读物、彩纸蜡笔等,为老人们准备了放大镜、老花镜。乘务员们还和旅客一起贴福字、贴窗花、挂中国结。

  辛苦一年的“打工人”此刻虽卸下一身疲惫,但也不忘盘算着来年的计划。“在上海做电梯安装近十年的时间,孩子已经读中学,希望来年还能多做点业务,培养孩子好好读书,希望一家都平平安安。”旅客杨先生说。

  春运列车接续发出,上海虹桥火车站“人气”越来越旺,高高悬挂着的“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的条幅,为归乡人送上祝愿和激励。


“‘冷冰雪’已成‘热时尚’”

  K9735次列车驰骋在零下30摄氏度的阿尔泰山脚下,温暖的车厢里,南腔北调交织,欢声笑语不断,一场关于雪场过年的讨论正在进行。

  这趟列车13日晚由新疆乌鲁木齐始发,14日早晨抵达“中国雪都”阿勒泰地区。因每日开行、夕发朝至,入冬以来受到天南海北滑雪“发烧友”的青睐。

  与前两年独自到将军山滑雪场尽兴不同,来自洛阳的雪友白欣凡这次还带上了父母和7岁的女儿。“爸妈滑双板,我陪着闺女练单板、坐雪圈。”她说,担心孩子怕冷。

  白欣凡话音刚落,一旁来自浙江的雪友吴越连忙说:“滑起来不冷,就怕坐雪圈和缆车,一定要给孩子做好保暖。”

  “冰雪话题”,让旅客们从素不相识的陌路人变成相谈甚欢的朋友。

  阿勒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日渐完善的滑雪设施,每年春节假期都吸引大批滑雪“发烧友”前来体验,也给这趟直抵雪场“腹地”的列车带来人气。

  “‘冷冰雪’已成‘热时尚’。雪友从过去单一的本地群体,逐渐向学生、旅游人群扩大。”列车长王新说,今年以来,这趟列车几乎趟趟满员,截至目前已运送旅客上万人次。

  2025年春运,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运,也是有着8天春节长假的春运。40天里,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


“漂洋过海也要回家过年”

  春运首日,海南省海口站候车厅坐满了乘客,巨大的菠萝蜜、一麻袋椰青……各种各样的特产聚集在小小的候车厅里,大家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期待和亲友相聚。  

  48小时20分,是乘火车从海口到哈尔滨西的时长。王可和丈夫买了20斤百香果,准备乘火车带回哈尔滨和家人分享。

  夫妻俩都在海口务工,子女在杭州工作。每年春节是他们一家回乡团聚的时刻。

  距离开车还有近3个小时,王可的女儿打来视频电话:“老妈买到卧铺了吗?”“买到了,放心吧!”女儿不舍得父母长途奔波,忍不住感叹:“要在火车上过2个晚上才能到,一南一北太远了。”

  “漂洋过海也要回家过年。”王可笑着回应女儿。

  老家在广州的乘客邱函波告诉记者:“往年担心春运期间火车票不好买,我都带孩子们坐飞机。今年是第一次坐跨海火车回家,她们激动了好几天。”

  提前10多天,邱函波就在12306使用务工人员春运预约购票服务买到了回家的车票。“铁路服务不断进步,的确方便了大家出行。”

  1月14日,春运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30万人次。


  “高铁大大‘拉近’了求学游子和家乡的距离”

  检票、过安检、排队候车……14日清晨六点半,太阳还没升起,哈尔滨西站内已是一片繁忙。

  由于哈尔滨高校众多,眼下又是寒假,站内有不少年轻的大学生,提着行李,踏上返乡路。

  “在车站了,晚上就能到家。”在黑龙江工程学院读研一的刘岱一边给家人打电话,一边往书包里塞着红肠、列巴等哈尔滨特产。

  家住湖北襄阳的刘岱,本科就在东北上学。“以前回去要在绿皮火车上睡两个晚上,自从有了直达高铁,朝发夕至,别提多方便了。”

  “高铁大大‘拉近’了求学游子和家乡的距离。”在刘岱的记忆里,回家曾是件漫长的事:绿皮火车需要38个小时才能从北到南将他送回家乡,而两地开通高铁后,从哈尔滨到襄阳只需12小时29分。

  刘岱感叹道,以前也就春节回趟家,高铁开通后,国庆等假期也常回去探亲,而且车厢干净整洁,座椅舒适,饿了还可以“点外卖”。

  G3492次列车长房智娣介绍,列车上应急备品、旅客药箱和便民服务箱等一应俱全,还为旅客们准备了颈枕、玩具、充电宝等各类工具设施,全方位满足旅客在旅途中的需求。

  国铁集团介绍,春运前全国铁路集中投用185组新造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运输能力得到有效扩充。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光明日报

1月13日9版

非遗列车“心连心”


向上滑动阅览

  【文化中国行】 
  一块红色面团,揉捏几下,再用尺或切或划,几十秒后,一张栩栩如生的关公脸谱就呈现出来。1月11日,在从哈尔滨开往漠河的首趟民族非遗列车——K7041次列车上,省级非遗传承人康健一手面塑绝活,引得游客们拍手叫好。
  黑龙江省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大兴安岭地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打造了这趟民族非遗列车。
  “即将迎来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此次我们邀请了鄂伦春族非遗传承人在车上展示桦树皮画、面塑、刺绣等非遗项目。让来黑龙江旅游的游客在旅途中了解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车长石磊对记者说。
  车厢里,鄂伦春民族挂饰、画作琳琅满目,来自大兴安岭的杜拉尔氏桦树皮烫画、康氏面塑、鄂伦春刺绣等传承人在桌前操持着工具,在口弦琴和鄂伦春小调传承人的歌声中,一件件作品纷纷亮相。围在四周的游客惊叹之余忍不住上前学习,非遗列车也成了非遗课堂。
  “我用的面是黑龙江省特产的黑小麦,属低筋面,回弹性小,更有韧劲儿,也容易塑型。”康健手上不停,边做边说。来自山东菏泽的游客刘莹成了他的“徒弟”,拿起面团学起了面塑。
  “开脸有几种方式,压紧突出颧骨更显威严,侧划脸颊显得凌厉。”康健耐心地教。不一会儿,刘莹手中的面塑也有了雏形。
  “我是第一次在火车上近距离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这种形式太有意思了。”刘莹拿着“现学现做”的作品,爱不释手。
  另一边的桌上,省级非遗“杜拉尔氏桦树皮烫画”传承人杜辉举着热气腾腾的烫画笔,不过寥寥几笔,一张桦树皮上便呈现出连绵大山。“桦树皮首先要用木板挤压一年以上,再结合桦树皮自然纹理烫烙制成。树皮上的斑点、疤结也顺其自然画成石头。”杜辉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了很多现代元素,除了烫画,他还制作笔筒、冰箱贴、桦树皮包、茶桶等。
  行进的火车里,身穿民族服装的鄂伦春族汉子古拉依尔·恩特用鄂伦春语唱起了鄂伦春小调,鄂伦春族口弦琴传承人王佳玥为他伴奏,欢快的旋律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不约而同地合唱起来。
  “能看歌舞,还能学习体验,这趟车坐得真值!”来自贵州遵义的游客张女士带着女儿玩得不亦乐乎。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隆隆行进的列车上,游客们载歌载舞,一路向北。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通讯员 张学鹏)


经济日报


1月8日11版
一条铁路串起冰雪美景


向上滑动阅览

1月5日,随着全国铁路实施新运行图,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加开哈尔滨至亚布力方向动车组,由原日均34列增加为51列,为第九届亚冬会旅客出行提供保障。
亚冬会赛事期间,铁路春运、冰雪游客流叠加,旅客出行集中。哈铁积极筹措运力加开列车,提前开展人员培训,创新服务举措,投用科技装备。2024年4月,哈铁开展了亚布力南站电气化改造,改建投用亚布力西、亚布力南两座车站,其中亚布力西站改建后达3000多平方米,可以满足每天600名旅客候车,客容能力与之前相比提升近3倍。
亚布力南站距离亚布力滑雪场仅有500米,是国内距离滑雪场最近的火车站之一,被评为全国最美小站之一。亚布力南站站长秦鹏宇介绍:“如今,哈尔滨到亚布力南站列车运行时间仅为2小时15分,和以前相比提速1小时以上,而且车站距离景区很近,游客时间更充裕。”
据介绍,哈铁向亚布力方向加开17对高铁动车组列车,加开北京至亚布力南普速旅客列车,并计划投用2列“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铁路部门还对车厢进行了改造,增设雪板放置区,满足运动员和游客出行需求。
打造亚冬会期间服务名片,哈铁还提前选拔客运服务人员,开展服务礼仪、实用英语等专项培训。在相关车站设立亚冬会专用进站通道、售票窗口、候车区域,为参赛运动员提供便利。铁路部门联合亚冬会执委会,开展赛事人员铁路抵离和跨赛区转运服务保障模拟演练,提高铁路运输保障应急能力,确保提供卓越的保障服务。
依托冰雪赛事,推介冰雪旅游资源。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发挥哈尔滨站、亚布力南站建筑外观特色,在哈尔滨至亚布力普速列车上,设计主题车厢,提供中式、欧式服装,成立摄影、化妆旅拍团队,开行旅拍列车,为旅客免费提供旅拍服务。“我们布置了4种风格主题车厢,选拔有摄影、化妆、后期剪辑才能的职工成立旅拍团队,将交通工具升级为旅游新场景。”哈尔滨客运段北京车队党总支书记张琰说。
针对亚布力沿线风大雪厚等极端天气,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加大科技装备投用力度,为亚冬会运输保障装备“科技芯”。通过升级动车组融冰除雪设备,清冰效率提升一倍,满足动车组上线率。投用GCX—1000K型除雪车,仅需5人操作,每小时可完成10公里至20公里的线路除雪任务。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投用5台复兴号模拟驾驶舱,提高亚冬会期间极端天气下动车组应急处置能力。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主任于海跃告诉记者:“我们在模拟驾驶舱内设置暴风暴雪天气、接触网结冰、接触网悬挂异物、大型飞鸟撞车等驾驶场景,开展模拟演练,同时,在动车内投用执乘状态预警系统,通过‘虹膜’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司机驾驶状态,全力保障亚冬会运输安全。”

(本报记者 马维维)


工人日报

1月7日8版
守护林海动脉


向上滑动阅览

2024年12月31日下午,赵晨配合工友贾文斌一起蹲在线路中心插入冻害垫板。

22岁的赵晨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工务段博克图线路车间忠工屯维修工队的一员。他们负责博林线2公里至39公里线路的养护维修工作,这里每天通行的一对公益“慢火车”,是大山深处近万名林业职工和家属走出大山的唯一一条铁路线。

在大兴安岭,冬季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是家常便饭。作为雅鲁河的源头,这里丰富的地下水成了铁路线最大的敌人,这个工区管辖的37公里线路就有超过2400多处冻害,是普通线路的50倍以上。

“处理冻害是个慢活,需要在轨底垫上一定厚度的橡胶垫板,使凹凸不平的线路变得平顺。长时间的下蹲,哪怕是从业多年的线路工都有点儿吃不消。”赵晨说,在这工作的半年里,几个新人的手上不停地磨出水泡,肩膀还时不时硌出淤青。

当天的作业地点在一处坡度达到42.1‰的线路,被称为“中国铁路最大坡道”。“上坡的坡度相当于爬行20层楼,列车通过时需要前拉后推两台内燃机车,而作业组只能将轨料和机具靠人力扛到坡顶。”赵晨说。

起道、改道、拨道、冻害整治以及应急处理,一遍遍走过的37公里线路,便是这群汉子在这片大山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14时,第1500块冻害垫板顺利地被插入了轨底,班组成员们圆满完成了当天工单上的所有任务。他们肩扛着工机具,整齐地列队向坡顶的工程车走去。

赵晨和贾文斌小心翼翼地将内燃螺栓扳手抬到工程车的后货箱,刚关好门,不知是谁调皮地扔过来一团雪球,一场畅快淋漓的雪球大战就这样开始了。大约玩了20分钟,大家筋疲力尽,但笑容满面地坐上工程车返回工区。

班组8人除了54岁的工长李海,其余都是00后。这个班组驻守在位于大兴安岭中麓的二道河子村。关于工作环境,班组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铁轨盘山绕,工区落山脚,天上无飞鸟,大雪吃到饱。”这个大山围绕的小村落常住人口不足100户,村子里唯一的商店就是村子东头的小卖铺,想吃点新鲜水果只能驱车60多公里去镇上买,半个月才能取一次的快递是他们与现代生活连接的唯一途径。

山里的夜幕降临得特别快,15时20分,工长徐海安排大家在寝室里休息,而他则独自走向了厨房。“明天就是元旦了,今晚是跨年夜,我得给这些孩子们做几个好菜,再煮上饺子。”徐海边说边忙活着。

晚饭过后,大家在院子里玩起了摔炮,又点燃了烟花。16时26分,在绚烂的烟花映照下,6240次列车缓缓通过工区门前。伴随着车轮与铁轨尖锐的摩擦声,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又在这偏远山区坚守了一年。(刘杨)


中国青年报

1月15日1版

春运启幕 铁路青年“青”力而为

向上滑动阅览

张聪奕 徐晨 王曾艺 刘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伟

1月14日,2025年春运拉开大幕。在为期40天的春运里,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90亿人次,作为春运中的主力军,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5.1亿人次。面对这场规模浩大的客流迁徙“大考”,铁路青年全力出击,置身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列车间。

  “真是太感谢了,从进站到上车,一路有你们陪护,心里真暖。”1月14日,春运首日,贵阳火车站“青心接力”志愿服务队成员冯春雪推着轮椅,将一名老人送到贵阳北开往成都南的C5994次列车车厢门口,临别之际,老人高兴地与之挥手告别。
  “各位前往哈尔滨的旅客,我们准备了哈尔滨周边美食及景点卡片、文创明信片……”1月14日,在“共青团号”G1204次列车上,列车长张馨月正在为旅客进行介绍。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乘坐高铁前往美丽的冰城。
  春运首日,广铁集团娄底车站开展为旅客送姜茶的“千杯茶”服务活动。这一传统服务已延续30年。车站还组织“美艳880”服务队队员编排了歌舞、快板、击鼓等节目,邀请娄底市书法家在候车室书写春联和福字,为候车旅客送上新春的美好祝福。
  此外,为了让旅客出行更便捷,广铁集团娄底车务段管内的邵阳、娄底等车站增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方向的列车,并首次增开了烟台、长春方向的列车,持续增加运能,保障旅客顺利出行。
  在广西,14日1时,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车辆段南宁动车所检查库内灯火通明,“全国青年文明号”检修一组数百名动车组机械师正在精检细修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
  “晚上检修任务量大,若是一组车耽误,会产生连锁效应,影响后续检修时间节点。”机械师韦华金一边处理水龙头使用不良的问题,一边对照着手中密密麻麻的计划表。作为广西最大的动车检修基地,南宁动车所今年迎来配属智能复兴号的首个春运。
  春运期间,铁路共青团充分发挥铁路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和“共青团号”的示范作用,在奋战春运、服务人民的主战场检验优良作风。
  “早上刚刚打过霜,轨枕和石砟上会有冰碴儿,大家一定要注意脚下,千万别滑倒了。”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萍乡工务段青年突击队队长董靖武一边作业,一边提醒大家。面对春运带来的超大客流和寒冷天气对线路的严峻考验,萍乡工务段组建5支青年突击队,确保线路安全万无一失。
  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德工电段机修车间钢轨焊接工区里,火花四溅,人影穿梭。“今天主要是完成2号道岔的焊接任务,这组道岔磨损严重,务必保证焊接质量。”车间主任郭峰、副工长张垚垚深知责任重大,“一想到春运旅客的安全出行,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守住焊接质量关,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
  “今天的重点任务是走行部部件检查,每一台车务必维修彻底。”1月13日22时,襄北电力整备场机车轰鸣,工长周添藤说,“作为火车‘医生’,每台机车的‘健康’都关乎着铁路安全畅通,责任重大”。
  春运期间,周添藤所在襄北电力整备四组每个班人均要负责20台左右的机车出库前的“健康体检”。寒风中,周添藤和工友仔细“扫描”着机车走行部每个零部件,生怕错过一丝可疑之处。

  “春运运输压力上来了,道岔各项数据要准确地测量、调整,咱们这关要牢牢把住。”西宁电务段西宁信号车间驼峰信号工区工长陈明边走边说。春运首日,气温跌至零下14摄氏度,空旷的站场冷风呼啸。清晨,古城西宁夜色才刚褪去,陈明戴着头灯走在前面,准备对驼峰场峰尾道岔进行检修维护,他身后跟着4名青工。

  今年30岁的李杰是驼峰信号工区的“老人”了。来自山西吕梁的他过去一年没怎么回过家,此时也有些想家,“但看到身边的‘小年轻’都在坚守岗位,我也被这种精神感染了,临近年根儿再回去。青春嘛,在哪儿不都是一样绽放。”
  火车载着淡淡乡愁与回家的喜悦奔驰在祖国大地,从“云贵川”到“京津冀”,从“上广深”到“陕甘宁”,从中原大地的旷野千里到雪域高原的万丈冰峰,五湖四海的青春绽放在漫长的铁道线上。2025年春运期间,全体铁路青年厉兵秣马迎鏖战,枕戈待旦再前行,以责任、担当书写旅客回家路途中的温暖答卷。


中国青年报

1月15日3版

哈尔滨:在冰天雪地中保旅客平安出行》


向上滑动阅览

本报哈尔滨1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柏锋 见习记者 夏烯然 实习生 申玉萍 钱燕琳 王宁)春运首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黑龙江省文联开展“万福迎春”公益活动,来自黑龙江省内的多位书法名家现场挥毫泼墨,为准备返乡过年的旅客书写春联。

拿到一副春联,准备返回黑龙江省方正县过年的张立帆很高兴。“正好拿着这副春联回家。”张立帆说,自己常年在大连打工,尽管收入不低,但工作很忙,一年只能回一趟家,今年特意早点回家过年。


实习编辑:陈学昭
编辑:郑惠壬

哈尔滨铁路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资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