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核电澎湃,数字赋能
2025年1月15日,“源梦双碳·先导计划” 粤电清研实践支队前往深圳大亚湾核电站、中广核研究院与深圳供电局进行参观活动。
实践地简介
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中国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电站于1987年开工建设,于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
中广核研究院
2006年,中广核、华能、中科院联合成立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打造在建、在运核电机组共用技术服务平台。2015年,公司更名为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逐步成为支撑中广核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研究机构、高端设备研发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承载引领中广核创新发展的宏伟使命。
深圳供电局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是南方电网公司直接管理的子公司,承担深圳市及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供电任务。深圳电网是我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供电可靠性领先的超大型城市电网之一。
实践纪实
支队首先来到大亚湾核电站核能科技馆内,了解企业文化历史与核能基本情况。
大亚湾核能科技馆
首先,公司负责人为大家播放了公司宣传片。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建设和投产运营,离不开改革开放时期老一辈中国革命者、建设者的决心和魄力;得益于中广核集团“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发展方针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截至2024年,电站安全投运时长达30年,累计为香港供电达3104亿度。
支队成员观看公司宣传片
随后,负责人向支队成员介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大亚湾核电站从引进法国先进设备到如今基本实现国产化的发展历程,从最基础的实验做起,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攻克技术难关。从二代核电到三代核电,公司逐步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目标。中广核四十余年筚路蓝缕,弘扬了核电人坚忍不拔、敢闯敢拼的精神,实现了核电技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创举。
负责人讲解大亚湾核电站历史
人民日报报道大亚湾核电站开工
最后,支队成员了解到中广核的发展蓝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背景下,中广核将持续积极开展核电前沿领域的研究,致力于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核能方面的能源供给保障,开拓发展道路,从核电扩展到核能资源开发利用,包括工程建设、运营、燃料开采等上下游产业的规范化,并结合风光电多种新能源协同发展,共同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中广核未来发展蓝图
此外,支队成员参观了第三代核能发电的核反应堆模型,该模型主要呈现核反应堆中的两套水循环体系以及电能转化、安全防护等装置。大家感叹核电站运行过程的复杂与精巧,对核电事业的发展充满了敬意和期待。
支队成员参观核能发电过程模型
第三代核反应堆模型
在中广核研究院,支队成员参观了水流量计量装置、燃料组件水力学实验装置、堆芯熔融物堆内滞留装置等实验装置,不同装置基于实际生产的需要,应对核能发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随后,清华大学06级校友贠主任向支队成员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与研究方向,强调研究院围绕集团发展、克服“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的使命。之后,支队成员就核能发电在未来电网中的占比、第四代核反应堆的技术先进性、核能发电设备的国产化等问题与负责人展开了多方面讨论。最后,贠主任向支队成员强调了清华人“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口号,鼓舞同学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在深圳供电局,技术人员为支队成员就超导现象与超导输电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技术人员介绍10kV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示范工程
支队成员同时参观了国内首条10kV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示范工程,该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在应用、装备、标准与工程等各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包括但不限于全球首次将超导电缆应用于高负荷密度供电区域,首次实现国产400米级三相同轴交流高温超导电缆设计与制造,国内首次开展抗短路能力试验等。
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实物
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模型
随后,讲解员为支队成员介绍了深圳数字电网建设情况。讲解员结合数字平台的现场操作,就数字孪生、数字电网、数字运营、数字服务、数字生态五大方面展开生动直观的介绍。数字电网实现电网状态、环境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故障感知,快速响应电力供需变化,收集分析电力大数据,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公司讲解员介绍深圳数字电网建设
实践总结
访谈问答精选
核电相比其他新能源,在供电稳定性和成本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核心竞争力在何处?
核电清洁零碳,燃料有限但其供应较为稳定。经济性在各种发电方式中没有特别大的优势但也没有明显短板。核电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电极其稳定,战略价值高,未来前景广阔。
大亚湾核电站最开始引进法国技术有哪些考虑?引进后是否能够实现消化吸收?
在当时,法国核电体量最大,技术最成熟。同时,从外交上考虑,法国对待先进技术较为开放。就消化吸收而言,我方一边建,一边就在学习技术,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国产化。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实现核电站设计的优化——能够在部分指标上实现突破,使外方承认我们已经掌握了该技术。现在,不仅能够实现国产化,中国的核反应堆还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扩建新的核反应堆,会受到附近居民的阻力吗?
会的,尤其是在早年民众对核电了解较少的时候,认为核电对于人体会造成伤害。解决这个问的方法也很简单,邀请民众代表参观厂区,代表看到核电站附近环境山清水秀,能够理解核电其实是一种清洁能源,对周边环境并无破坏。
成员心得
李成炫
谈及大亚湾核电站的起步,我赞叹邓小平同志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毅然决定引进法国先进核电技术,采用中外合资、售电还债的措施,踏出了中国核电发展的一大步。核研院从2012年正式成立到如今十余年时间,协助完成了很多中国核电科研任务,这里的研究者不仅克服了科学难关,而且顶住了公众对核电的一些偏见。负责人介绍说,每当遇到国际上的核泄漏等事件,核电建设就会停滞一段时间,这给核电推进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我希望人们能够放下对核能发电的偏见,正确理性看待核能的发展。
陈冲
当我看到讲解员操纵屏幕,绘制出一幅幅清晰呈现的图表时,我赞叹数字电网带来的巨大信息量。每一个数据点都精准地反映了电网的实时状态,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为电网的运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有人就会有电力消耗,用电的消耗量来表征居住情况,通过电力大数据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重要信息,为日常生活带来了便捷和高效。
支队合影
于大亚湾核能科技馆外合影
于深圳供电局合影
大亚湾中,核能澎湃,三十载发展铸辉煌
深圳城里,数字赋能,智能化转型谱新章
1
END
1
图文丨“粤电清研”实践支队
排版丨陈冲 李成炫
审核丨窦哲浩 陈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