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
低碳蓝图,数电智控
2025年1月20日,“源梦双碳·先导计划” 粤电清研实践支队前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和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进行参观活动。
实践地简介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交易所,成立于2012年9月。中心致力于打造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绿色要素交易平台。截至2024年,广州碳交中心累计成交碳配额达2.25亿吨,交易金额超64亿元,交易规模居全国首位。广州碳交中心通过“读碳”平台等数字化工具,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碳排放核算、碳中和认证等服务,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31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全球首家数字电网研究院。南网数研院致力于构建世界一流的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平台,承担智能电网设计、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工程实施等任务,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其自主研发的“伏羲”系列芯片填补了国内电力主控芯片的空白,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继电保护、配网自动化等领域。
实践纪实
支队首先来到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了解碳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广东碳市场的主要成效。
交易中心负责人首先向支队成员介绍了国际碳市场情况、广东碳市场行情以及国内碳市场情况,支队成员了解了国内外碳市场的走势、成交量等数据。
负责人介绍碳市场情况
随后,交易中心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广东碳市场和广州碳交中心的情况,包括战略布局、碳市场原理、碳市场建设路线、碳市场机制、广东碳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广东碳市场交易要素、广东碳市场主要成效等多方面的内容。负责人也就同学们关于绿证、绿电与碳市场的关系,国内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的差异,碳市场对于乡村振兴的正面作用等问题做出了解答。
支队成员与交易中心负责人座谈交流
在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支队成员首先通过宣传片了解了南网数研院研发的我国第一款自主可控的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和“极目”系列电力微型智能传感器。接着,公司负责人为支队成员从组织架构、研究方向、业务发展三个方向介绍了南网数研院的基本情况。公司的技术专家也和支队成员就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负责人介绍南网数研院总体状况
技术专家介绍行业现状
随后,支队成员参观了南网数研院人工智能展厅,通过对“智控”新能源边缘控制装置、智能摄像装备等设备的近距离观察和体验,了解了智能电力操作控制系统在电网管理与维护中的强大作用。最后,南方电网的技术专家就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在电网中的强大应用及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支队成员进行讨论。
支队队员与南网专家积极交流
智能机器人功能演示
讲解员介绍智能摄像头的应用
实践总结
访谈问答精选
目前广东碳市场对减排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经过测算,很多纳入碳市场的控排企业的绝对减排以及主要产品碳强度都有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大概为20%. 当然这种下降也不能完全归功于碳市场,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等也对减排做出了贡献,因此碳市场和其他方式对于减排起到了综合的、连环的、不能完全区分开来的作用。
南方电网覆盖五个省区,在进行电网数字化的过程中,有没有技术上不兼容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数字化时涉及到的协议转换器,逆变器等经常会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因为用户侧或者政府侧的资产并不能由电网完全控制,所以通信协议、通信方式等都会有所不同。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电网侧要统一去接收信息,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统一的语言来解释信息,所以需要将我们各个地区的系统互联起来,使从电表到电网的各个仪器设备以同样的协议来传输数据和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对话,让电网一线的人员,不管是用什么装置,什么终端,都能直接连接终端设备。
风、光等新能源的接入,对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哪些不同和挑战?
风光的接入带来了几个问题。第一个方面是电力电子化的电力系统相比传统系统惯量会减少。这意味着整个电力系统在遇到功率的突变,功率的缺额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个急剧的突变。这个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是要依赖于新的算法,比如说更好的控制策略、控制闭环的方法、更好的逆变器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方面的话就是利用储能的方式来解决。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好功率预测。功率预测好了,能有效改善调度的难度,提高调度的准确度,减少弃风弃光的现象,实现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
成员心得
刘力文
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调研,让我直观的了解了碳市场的原理等基本知识。我国的碳市场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被纳入碳市场,而广东作为改革的先锋承担了探索的重任。市场规模的增大也会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双碳战略。
王纪行
行前,我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通过本次调研实践,我对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传输效率并不是电网建设的唯一考量因素,而需要综合考虑运维成本、抗风险能力等多重要素。对这些复杂的因素进行综合处理则需要深度学习技术。我同样了解到,大模型的训练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简单的“堆数据”极有可能将模型向错误的方向引导。目前,南网研发的AI大模型已经可以超越专业的调度员。
支队合影
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影
于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合影
减碳定标,市场驱动,逐梦双碳塑传奇
湾区领航,数电赋能,智控电网展宏图
1
END
1
图文丨“粤电清研”实践支队
排版丨刘力文 王纪行
审核丨陈冲 窦哲浩 陈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