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清煜杰丨回首初心路,悟抗战精神

文摘   2025-01-19 21:00   黑龙江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抗战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哈尔滨在抗日期间体现了深厚的抗战色彩。它不仅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基地,广大爱国人士和抗日战士在此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为探寻哈尔滨的抗战历史,我们来到了七三一罪证陈列馆李兆麟将军纪念馆兆麟公园,并就《东北抗联精神》一书开展了读书分享会

PART 01

七三一罪证陈列馆


七三一罪证陈列馆,全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是一座以揭露日本侵华期间七三一部队实施细菌战人体实验罪行为主题的陈列馆。该馆建立在原七三一部队遗址之上,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实物、档案资料和幸存者的证言,详细展示了七三一部队的罪行和对人类文明的严重破坏。陈列馆旨在警示世人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同时也是对受害者深深的悼念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反人类暴行”

参观七三一罪证陈列馆的过程中,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逐一审视了馆内陈列的每一份罪证。我们看到了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罪行记录,包括实验设备和照片,这些资料客观地展示了那段黑暗历史的事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生发了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虽然情绪保持克制,但内心深处对人类历史上的这一悲剧感到深深的哀悼。参观结束后,我们更加坚定了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信念,认识到传承历史真相的重要性。

支队员在认真参观

冻伤实验还原场景

毒气实验还原场景

张铭哲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进入馆中首先看到的就是“反人类暴行”五个大字,这便是对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的行为的最好概括。之后,我进一步了解了七三一部队的成立背景、人员组成和其反人道的试验方式,我既因为侵略者的种种罪行而愤慨,更为在这里遭受痛苦折磨的同胞们感到万分悲痛。代表着遇难者人数的数字不断跳动,也警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应该珍爱和平,建设祖国。

王婧贤

今天上午我们先来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了解了日军研究生化武器的种种罪行,出来以后我的心情也非常沉重。他们竟然可以如此堂而皇之地在我们的国土上做这么惨无人道的事,而且他们在二战结束后还因得到了美国的庇护而免于受到惩戒,实在是令人愤恨。出来以后沉默了许久,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我心中的震撼,但我认为这会是我的哈尔滨之旅中最值得铭记的部分。

蒋韵涵

日军关押抗日积极同胞,在他们身上实施惨无人道的实验,光是想象一下就让人感到窒息。根据战犯陈述和遗存资料记载,日军把被关押的同胞称为“马路大”,也就是“实验材料”的意思,并为他们起了数字编号以代替名字——被关押者完全失去了作为人的身份和尊严。深感震惊和愤怒之时,我也愈发认同“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多么正确;一个国家在自己强盛之时仍然热爱和平、帮扶落后国家是多么难能可贵。

滑动查看支队员参观感想



PART 02

李兆麟将军纪念馆 兆麟公园


1月17日下午,支队成员前往了李兆麟将军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李兆麟将军的生平事迹。

李兆麟将军像

李兆麟1910年出生在辽宁省一个农民家庭,少年立志,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重返家乡,走向武装抗日之路。1933年8月,李兆麟来到哈尔滨,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几年内,李兆麟创建了珠河、汤旺河根据地,指挥了三岔河突围、攻克五常堡等著名战斗。卢沟桥事变后,东北抗联进入最艰苦时期,李兆麟率部西征,指挥了许多战斗,给敌人沉痛打击。日本投降后,李兆麟积极开展收复政权、建立党组织等工作。1946年,李兆麟遭到国民党特务政治谋杀而壮烈牺牲

支队员合影

李兆麟将军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他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用无私的奉献书写了光辉而壮丽的人生。参观纪念馆过程中,支队成员也被李兆麟将军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不畏险阻、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挫折、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深深激励和感动。

支队员认真了解将军事迹

此后支队还前往了以李兆麟将军命名的园林风景区兆麟公园进行参观。兆麟公园内设有李兆麟将军墓将军亭,纪念这位抗日名将的英勇事迹。公园内还有五座著名的小桥,包括跨虹桥、云舟桥和渡涧桥等,这些桥梁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欧陆风情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此外,兆麟公园的冰灯展也是其一大特色,自1963年以来,每年冬季都会举办冰灯游园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漫步于此,我们可以由衷地对各位革命先烈说一句:这盛世,如您所愿。

李兆麟将军墓

公园内的冰雕




PART 03

《东北抗联精神》读书分享


《东北抗联精神》是一本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书籍,该书详细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体现的伟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具体包括简单朴素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书中不仅展示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历程,还深入解读了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并阐述了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支队长陈若旭主持读书会

1月16日下午,支队来到哈工大举行了《东北抗联精神》读书分享会。支队长推荐《东北抗联精神》一书给大家阅读,旨在丰富支队员的理论知识,也让支队员们能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支队长陈若旭同学的主持下,虞聪羿、史壮威两位同学对自己的读书成果进行了精彩的展示。

虞聪羿、史壮威分享读书成果

读书会的最后,各个支队员也分别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大家都从书中读出了东北抗联宝贵的精神财富,收获颇丰。

(滑动查看队员心得)

李胜寒

通过《东北抗联精神》这本书,我进一步的感受到了由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的深刻寓意。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十四年抗战寓意的理解仅仅是浮于表面,对东北抗联精神也所知甚少。平时对抗日精神接触最多的方式还都是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而这些电视剧中也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刻画,这也侧面反映了以往大众对东北抗日的相对忽视。在读过《东北抗联精神》这本书后,我真正地开始了解东北抗联的艰苦抗战历程,也才逐渐认识到由八年抗战更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东北抗联生存于极度艰苦的岁月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加速了东北的沦陷,在此背景下,“宁死不做亡国奴”的爱国精神催生出一大批坚持抗日的东北人,在后来逐渐形成东北抗日联军。身处敌军腹地,长期严寒侵袭,藏匿于深山老林,缺乏保暖衣物,缺乏日常食物,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苦苦坚持十四年,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缅怀与传承。

东北抗联坚持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作为党领导下的组织,东北抗联长期难以与党中央取得持续性联系,难以得到正面战场上的战斗信息,常常流离于自己的家乡里,凭借艰难的补给条件与日军抗争。他们的抗争,难以看到希望。而他们却借着点点星光在敌军大后方苦苦坚持十四年,最终熬来抗日斗争的胜利!在希望中前行固然美好,但在绝望中坚持却更加可贵。我也从东北抗联的这份坚持中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习总书记指出八年抗战应为十四年抗战,这是对东北抗联卓越贡献的肯定,是对他们坚定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的肯定,更是对他们艰苦卓绝对敌斗争的肯定。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铭记他们在敌后的十四年坚持,让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下去,发扬起来。


刘方喆

在几天的研读之后,我们支队开展了对《东北抗联精神》一书的读书分享和报告。借用哈工大电机系的会议室,首先由支队长陈若旭对本书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概括,然后由虞聪羿和史壮威进行汇报,深入探讨了自己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阐发了自己对抗战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进入了个人发言阶段,队员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读书体会,或有感于革命英雄的凛凛正气,或敬服于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或感慨于抗联用坚持创造希望的理想主义,或叹服于先烈在绝望中守望的坚定决心。经过本次活动,我们加深了对抗联精神的理解,对抗战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总的来说,这是一次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活动!


王婧贤

这本书很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就是赵一曼的故事,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妇女,也是一个母亲,但她在受到党的召唤后也是毅然决然地奔赴东北进行抗日战争,而这时她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阶段,而她出征前与孩子见的一面,也因后来的命运成为了他们母子的最后一面。“同无数倒下的抗联英雄相比,赵一曼虽然没有过分骄人的战果,但是她的故事和牺牲,她以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舍弃小家而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之中。她虽然牺牲了,她体现出来的共产党人愿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一切的共产党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她的宁死不屈、勇赴国难的壮举,表现了中国妇女的崇高品质,极大地鼓舞了东北和全国人民抗击日军的勇气和决心。”她虽然已经牺牲,但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艰苦卓绝为国斗争的精神也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成为了无比珍贵的财富。

本书的第六章也提到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其中时代价值的第二点“筑牢新时期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根基”和第五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宝贵资源”让我很有感触,这也正是我们本次实践来到哈尔滨探寻红色根基、以及举办本次读书会的意义所在。






PART 04

总结


深入了解哈尔滨的抗战历史后,我们深刻感受到哈尔滨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与坚韧,也认识到和平与自由的宝贵。此次实践学习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让我们体味到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种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铭记抗战英魂,传红色基因;

心系民族未来,展望辉煌梦。

——“滨清煜杰”,向前行!


图文丨王婧贤

排版丨蒋韵涵

审核丨陈家祺 陈若旭 张铭哲

 

电机之声
这里是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公众平台——电机之声,我是有料,有聊,有趣的声声,真诚推送活动安利+生活福利+脑洞科技+前沿讯息,欢迎交流,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