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同济设计集团原创设计的世界技能博物馆项目荣膺2024“上海设计100+”全球竞赛TOP100,该项目在2023年还曾荣获第四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活化利用类)。
世界技能博物馆(WorldSkills Museum)是中国为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做出的承诺,也是世界技能组织认可、全球首家冠以“世界技能”的实体博物馆,由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世界技能组织三方共建。博物馆主要面向青少年观众,将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技能领域进行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 黄浦江边的世界技能博物馆 (摄影:许一凡)
世界技能博物馆选址上海市杨浦区永安栈房旧址西楼,南临黄浦江,东接杨浦大桥。该建筑始建于1922年,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华商企业永安公司仓库,也是上海仅存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典型仓库建筑式样,系现代风格的无梁楼盖结构双子楼,内部空间为八角形愣柱支起棱角斗状柱帽托天花板,极具建筑特色。
永安栈房是杨浦滨江工业带上的重要工业遗存,2016年被公布为首批杨浦区文物保护点,2022年公布为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工业遗产,它见证了百年中国棉纺织业和物流业的荣辱兴衰及上海国际都市发展的日新月异。
▲ 关于永安栈房的历史评价
永安栈房东、西楼的建筑平面均为正方形,对称布局,进深和开间均为8跨,跨距约6米。每栋每层面积2400平方米左右,一至四层的层高分别为4.8米、3.6米、3.6米和4.1米。其中一至三层为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四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为仓储提供较大尺度的空间,是当时仓库建筑中较为先进的结构形式。建筑内部的八角形棱柱尺寸根据每层不同受力情况而有不同粗细,极具特色。建筑立面为混凝土框架内填清水砖墙设置长条格式高窗,立面墙体采用水泥拉毛材质。两幢沿江并置的建筑界面比例协调,立面线脚简洁流畅,建筑形态优美。
▲ 永安栈房双子楼沿江布局(摄影:田方方)
▲ 永安栈房旧貌(摄影:田方方)
修缮前,永安栈房西楼的水泥拉毛外立面、长条格窗和门窗结构保存状况较好,只有1999年加建的西侧耳房对栈房原始风貌和建筑特色造成了一定破坏。2015年栈房由杨浦滨江综合开发指挥部收储之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对该文物建筑进行了检测鉴定,对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完损状况、结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等进行了详尽的勘察,并由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一轮修缮改造设计。
▲ 改造之前的西立面(摄影:田方方)
▲ 改造之前的永安栈房内景(摄影:田方方)
2018年上海市明确了永安栈房西楼作为世界技能博物馆的新功能定位,为满足技能博物馆的使用需求,亟待对栈房西楼的楼面荷载、结构抗震、机电设施、消防安防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修缮,并对西楼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改造利用。一座百年历史的储存货物的仓库如何化身蝶变为为人服务的公共性博物馆是摆在设计团队面前的难题。同济设计团队以原真性、整体性、可识别、适度干预等为原则,以历史资料、设计图纸和现状考察为依据,为永安栈房西楼量身定制的修缮和改造设计方案,最终赢得了设计竞赛。
▲ 改造完成的博物馆沿江面(摄影:田方方)
永安栈房的结构安全是修缮工作的底限,在此基础上,必须避免过度干预造成文物价值、历史信息的较大改变。栈房内部的八角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现状保存状况良好,代表着钢筋混凝土技术在我国的早期实践,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文物保护的重点部位。
考虑到西楼将作为博物馆的使用功能,楼面荷载取值有较大的变化,在每层楼面之上敷设架空层进行加固处理,30公分的地面构造空腔内集成了结构反梁加固、空调管廊送风、电气线缆桥架等多种功能。并对局部混凝土板底进行碳纤维加固处理,在提高楼面的荷载承受能力的同时,充分保留原有建筑无梁楼盖这一重要的结构特征。
顶板碳纤维加固
梁碳纤维加固
室内架空地板施工
室内架空地板施工
↕ 上下滑动查看施工过程图
在外部修缮方面,精心修复栈房外立面,新做斩假石柱面并对局部墙面重新压毛处理,拆除外立面原钢窗,全部更换为热工性能更稳定的铝合金仿钢窗。经过加固,原屋面修改为上人屋面,新增卷材防水层、泡沫玻璃板保温层并对新屋面层架空处理。
▲ 新与旧、动与静(摄影:田方方)
▲ 从博物馆屋顶远眺陆家嘴(摄影:田方方)
栈房内部的八角棱柱塑造了如神庙般的空间秩序,令人印象深刻。但为了满足博物馆的空间公共性需求,在对结构体系和原修缮成果较小的干预下,改造方案精心建构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共享中庭空间,打破作为库房均质、水平的空间特征,同时为博物馆带来自然采光。
▲ 施工中的首层列柱空间(摄影:田方方)
▲ 改造完成的首层列柱空间(摄影:郑勋)
▲ 首层空间中的列柱秩序(摄影:田方方)
▲ 大厅中的“世界引擎”装置(摄影:田方方)
为避免中庭开洞对楼板整体性造成明显损伤,每层开洞范围不超过整层面积的5%,同时保留洞口边柱上板带,确保原有柱帽完整。在增加临时支撑后,采用静力切割机去除开洞处楼板,将栈房的竖向承载构件逐层缩小这一结构渐变特征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强化了观众对当时建造技术的的认知,释放出独特的空间体验。
▲ 层层退台的公共空间(摄影:田方方)
▲ 错动切割楼板(摄影:田方方)
▲ 八棱柱径的渐次变化(摄影:田方方)
▲ 从四层俯瞰中庭(摄影:郑勋)
▲ 三层与四层空间错动(摄影:郑勋)
▲ 顶层的结构秩序(摄影:田方方)
井字屋盖与天窗(郑勋)
顶层的井字屋盖(郑勋)
▲ 轴测分析图 ©TJAD
栈房原有立面过于封闭,与城市生活隔绝,难以成为具有公共服务和国际交流功能的新型博物馆。改造方案沿首层西、北侧新建进深5.4m,层高3.5m的L型钢结构门廊,并置入安检、咖啡、休憩、交流等公共功能。立面采用大板块超白玻璃,可间接展示栈房一层原有立面,将新建部分对原建筑的影响降至最低,通透的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产生良好的互动。
▲ 首层加建的咖啡区(摄影:田方方)
栈房西侧1999年加建的耳房并非保护范围,其过于封闭的立面遮挡了原有建筑立面。改造方案将原有耳房改造为层层出挑的室外休息平台,使观众可走出每层展厅观赏黄浦江景。将耳房立面拆除并保留其结构,采用钢结构依附与原有结构出挑产生休息平台与可达屋顶平台的楼梯系统。错动的平台打破原本沉闷的建筑立面,创造独特的滨江观景体验。平台整体采用阳极氧化铝板包覆,新旧可以识别,精致的现代工艺与栈房粗砺的压毛混凝土立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 改造之后的西立面开放空间(摄影:田方方)
▲ 西立面挑台与首层的开放空间(摄影:田方方)
▲ 相互连通的城市阳台(摄影:田方方)
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内部展览采用开放式布局,所有展览单元与公共空间融为一体。博物馆布展面积达到6225平方米,一层为序厅、临展厅、VIP室、文创商店、咖啡厅等,二、三层为常设展厅,四层为技能实践体验区、多功能厅。观众可以沉浸式了解世界技能事业的发展历程,探知不同国籍、文化的平凡劳动者的技能故事,也可以漫步中国技能长廊,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根”。
通往各层的楼梯(田方方)
通达顶层的楼梯(郑勋)
▲ 公共空间与展区融合(摄影:田方方)
▲ 顶层阅读空间(摄影:郑勋)
▲ 首层空间中的列柱秩序(摄影:郑勋)
常设展以“小动作·大改变”为主题,聚焦“手、脑、心”的协同创新,观众可以从微小到宏大,感受人类历史与技能发展的纵深,看到技能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还能看到人类利用科技变革,在技能创新领域取得的惊人成就;也能在观摩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体会高技能人才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 上下滑动查看展陈空间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作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青少年的公益性博物馆,技能博物馆将不断推动技能共享、知识共享以及文化共享。见证百年风雨的永安栈房,正以新的身份回归城市生活。
▲ 博物馆与杨浦大桥 (摄影:许一凡)
▲ 融于日常生活的博物馆(摄影:田方方)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TJAD
▲ 一层平面图 ©TJAD
▲ 二层平面图 ©TJAD
▲ 三层平面图 ©TJAD
▲ 四层平面图 ©TJAD
▲ 剖面图 ©TJAD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世界技能博物馆
项目业主: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李立
项目负责人:胡仁茂、金晓东
建筑设计:肖蕴峰、郝竞、胡宇、李飒、钟苍立、廖太艳、刘振鹏、张溯之、冷先强、张塨、黄于青
结构设计:张准、王瑞、王金花
给排水设计:赵时光、陈文皓、李孟涞
暖通设计:李攀、孟燊、储士钦
电气设计:徐超群、叶珠莹
泛光设计:郝洛西、邵戎镝
室内设计:郝竞、殷矫、石婷、李飒、张雯、杨晓峰
室内照明:杨秀、陈幸如、杜怡婷
景观设计:郝竞、李飒
文保设计: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布展设计施工: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维方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0171.5㎡
设计周期:2018.7~2020.7
施工周期:2020.7~2023.10
摄影:田方方、许一凡、郑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