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认命,又要不认命

文摘   2024-12-10 09:58   广东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时常会面对命运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有时是机遇,有时是挑战。然而,在面对命运时,我们究竟该认命还是不认命呢?这看似矛盾的态度,实际上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学智慧。

认命:接受现实的智慧

认命,不是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接受现实的智慧。在心理学中,这被称为“接受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它强调接受现实,而不是与之对抗。通过接受现实,我们可以减少因不切实际的期待所带来的痛苦。

例如,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如亲人的离世、不可逆的疾病或其他人生的重大变故,接受这些现实并不意味着我们认输,而是意味着我们有勇气面对真相。通过认命,我们能够将精力从抗拒和愤怒中解放出来,转而专注于如何在现实中找到新的希望和意义。

不认命:改变现状的力量

另一方面,不认命则是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在心理学中,这种态度可以被理解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我们对自身能够完成某种任务的信心。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指出,自我效能感对个人的动机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是我们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不认命并不意味着盲目乐观,而是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和坚持,改变命运的某些部分。例如,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创造出不同于父辈的命运。通过不认命,我们激发出内在的潜力,勇敢追求心中的梦想。

平衡认命与不认命

认命与不认命,看似对立,实则可以相辅相成。在面对不可抗拒的现实时,我们需要认命,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在面对可以改变的现状时,我们需要不认命,以激发内在的力量。

这种平衡的关键在于自我觉察和智慧。我们需要清楚地辨别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必须接受的。在心理学中,这种智慧可以通过“内观”(Mindfulness)和“反思”(Reflection)来培养。通过内观,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内心状态和外部环境;通过反思,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成长路径。

结语

既要认命,又要不认命,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通过认命,我们学会接受现实,减少内心的挣扎和痛苦;通过不认命,我们激发内在的潜力,勇敢追求梦想。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活出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正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只有当我们既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又能在可控的范围内积极进取,我们才能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吴浚年律师职务犯罪刑辩及预防
读书、思考、写作、成长,人生是一趟旅程,重要的是不结果,而是过程。
 最新文章